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81篇
  免费   6634篇
  国内免费   7551篇
测绘学   3400篇
大气科学   2031篇
地球物理   3155篇
地质学   34727篇
海洋学   4108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6137篇
自然地理   5550篇
  2024年   284篇
  2023年   1149篇
  2022年   1487篇
  2021年   1553篇
  2020年   1159篇
  2019年   1542篇
  2018年   977篇
  2017年   1012篇
  2016年   1211篇
  2015年   1469篇
  2014年   3156篇
  2013年   2168篇
  2012年   2974篇
  2011年   2985篇
  2010年   2708篇
  2009年   2842篇
  2008年   2808篇
  2007年   2288篇
  2006年   2446篇
  2005年   2196篇
  2004年   1942篇
  2003年   1817篇
  2002年   1735篇
  2001年   1756篇
  2000年   1460篇
  1999年   1320篇
  1998年   1387篇
  1997年   1397篇
  1996年   1182篇
  1995年   1186篇
  1994年   1000篇
  1993年   919篇
  1992年   996篇
  1991年   880篇
  1990年   791篇
  1989年   522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6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8篇
  1948年   13篇
  194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陈毓川 《地质论评》2002,48(6):564-565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会员代表: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在这里隆重纪念新中国地质工作50年和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我代表中国地质学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作一个简短的发言。 1 先辈创业历尽艰辛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现代地质学逐渐在西欧诞生和发展起来。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批西方学者在中国开展了一些地质调查工作;中国的一批志士仁人为图实业救国,在中国传播了包括地质学在内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1912年我国开始有了地质机构。1922年1月27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成立,有创立会员26人。中国地质学会的成立,使我国地质工作者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促进了中国地质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992.
山东省宋家沟金矿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 ,产于莱阳群林寺山组断裂破碎带中。牟—即断裂带为切割莱阳群的断裂 ,对金矿起控制作用。早白垩纪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为深部含金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并在其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成矿。稀土元素特征和氧、硫同位素特征亦说明宋家沟金矿的物质来源以深源为主 (幔源及下地壳中的金 ) ,是早白垩世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南秦岭横丹浊积岩系是一套巨厚的浊流沉积,以向南或南东倾的单斜构造产出。由下而上,该沉积层序包括深水盆地、深水浊积扇和斜坡水道3个相序。相应地,沉积物粒度变粗,厚度变大,火山质组分含量增加,凝灰层大量发育,表明横丹浊积岩系为活动型浊积岩;其古水流方向为NNW—NNE向,物源区为南侧的碧口火山岩系。另外,横丹浊积岩系内还见石英岩、重结晶大理岩成分的砾石,说明其物源还包括被动陆缘环境的沉积物。相序、组构、沉积特征和物源区综合分析表明,横丹浊积岩系为弧前盆地充填物。构筑这一弧前盆地的动力学机制是洋壳板块向南俯冲于扬子板块被动陆缘之下,时代可能晚于中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994.
对挤扩多支盘桩这种新桩型在浙江杭州典型软土地质条件下的可应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内容包括桩中钢筋应力测试、桩顶及桩端沉降测试等.对试桩破坏的原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5.
用现今小震推断洪洞、临汾两次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山西临汾地区是一个历史强震多发区,1303年和1695年发生了洪洞(M=8)和临汾(M=73/4)两次特大地震,这两次地震所在区域至今仍在持续不断的小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大震区地震长期活动特征,我们对临汾无线传输地震台网记录的1987-1999年期间发生的1670次中,小地震重新进行了震源定位,根据对这些地震震源位置三维空间分布特征和震源机解制的分析,认为洪洞地震的震源断层应是长80km,埋深5-26km的NNE走向,高倾角的右旋走滑型断层,而临汾地震的震源断层是长70km,埋深5-22km的NWW走向,高倾角的左旋走滑型断层。这与洪洞,临汾两次大震极震区的等震线及该地区应力场的构造环境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996.
孙毅 《四川地震》2002,(1):37-39
2001年2月14日,23日四川省雅江县境内相继发生了5.0级和6.0级地震,地震前,省内部分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出现了异常显示,分析预报人员也提出了一些分析意见,本文将这次地震前后的工作情况作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997.
从寻乌5.5级地震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宏观震害考察结果。结合近场强地面运动观测中几次较大地震的加速度峰值。分析宏观烈度分布特征。认为烈度分布特征除了受构造控制外,还与地形,地基土质条件有关,极震区长轴方向显示鸡笼嶂-寻乌-八尺北西向断裂是寻乌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发震构造受控于华南块体构造应力场,发震区处于北北东向河源-邵武断裂中段和东西向断裂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998.
依据加速蠕变效应,提出构造地震孕育即将完成阶段的不稳定模型。得到地质体脆性破裂前非弹性形变结束阶段前兆显示区的空间尺度和持续时间的估计。理论估计与实地观测资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9.
“九五”期间实施的《辽宁省地震前兆台网技术改造项目》使辽宁省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系统由模拟到数字实现了质的飞跃,本文对项目的技术思路,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果及建设特色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00.
2001年三次6级左右地震前西昌地磁的虚假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雅元  王天国 《地震研究》2002,25(3):246-250
2001年,在西昌地磁台300km范围内连续发生了三次6级左右地震;即2月23日在西昌北200km的四川雅江县境内发生的6.0级地震;5月24日在西昌西南140km的盐源县内境内发生的MS5.8地震,10月27日在西昌西南260km的云南永胜发生的MS6.0地震。震前,西昌地磁台各相对观测记录分量和绝对观测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异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邻近基建施工,使观测环境发生改变,引起大幅度虚假异常,这些异常 尽管与三次地震对应较好,但不是先兆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