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0篇
  免费   936篇
  国内免费   1105篇
测绘学   543篇
大气科学   1591篇
地球物理   988篇
地质学   1033篇
海洋学   753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337篇
自然地理   22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南黄海海水中悬浮体垂向分布类型及跃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中悬浮体的垂向分布并非上下均匀,而是具有明显的层化现象,这种情况与海水中的温度、盐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层化现象一样,不是偶然的,而是常年存在的,同时,悬浮体含量的层化分布对于海水的某些物理性质有较大影响。 1958年中国科学海洋研究所在南黄海南部海水中悬浮体的调査中已发现了悬浮体含量分布的层化现象。1981年, Kanau Matsuike等(1983)在东海区悬浮体的调查中发现了长江口外浅滩区海水中光束衰减的层化现象。Gorsline和Swift (1977)在关于大陆架沉积动力学的论述中指出,海水密度的层化现象总是伴随着悬浮体浓度的层化现象。1983-1984年中美南黄海沉积动力学联合调查中,作者(秦蕴珊等,1986)也发现了该区内海水中悬浮体含量的层化分布现象,并且提出了“悬浮体跃层”的概念。同期,赵保仁等(1986)在研究秋末南黄海海水透光度及其与环流的关系时指出,水体中透光度存在着一个“跃变层”。实际上,影响海水透光度衰减的主要因素是悬浮体浓度,因而,上述透光度之“跃变层”乃是悬浮体跃层在光学方面的表现。上述报道结果说明,悬浮体垂向分布的层化现象及悬浮体跃层的存在已经引起了有关学者的注意。但是,其性质、季节变化及成因等问题却很少有人研究,它们对海水许多重要物理性质的影响也鲜为人知,因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在总结了历年调查资料基础上,作者于1988年4月又在南黄海进行了补充调査,共设55个站位(图1),对本区悬浮体分布中的层化现象、跃层问题及季节变化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且对其成因及其物理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关于悬浮体的平面分布问题作者已有专文讨论,兹不赘述。  相似文献   
62.
本文采用1981年8月和10月浙江近海上升流调查中一条断面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管水母、水螅水母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双生水母、拟细浅室水母、五角水母等的垂直分布,以及一些重要种类的昼夜垂直移动。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海区水母类及其优势种在数量和分布上的变化与浙江沿岸上升流和台湾暖流的盛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对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中最大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浮游植物春花期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氧,是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得以春季形成的基础,而良好的温,密跃层的存在最氧最大值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夏季叶绿素最大值层中较强的光合作用,最氧最大值在夏季得以维持甚至增强的主要原因。提出:黄海春,夏季溶解氧垂直分布中的最大值并非主要由冬季保持而来。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南海深海区硝酸氮、活性磷酸盐垂直分布的研究,分析了南海垂向耗氧和贫氧水体中硝酸氮、活性磷酸盐和表观耗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垂向上次表层、中层和深层水团中氧的消耗与营养盐再生比值均小于理论值,由此推断水体的混合为有机物再矿化提供氧的补充,但水团混合对水柱中硝酸氮、活性磷酸盐的影响不大,在次表层和中层水团中造成营养盐浓度变化主要是由于有机物再矿化的结果;在深层水团中有机物再矿化对水柱中营养盐梯度变化已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5.
海冰板的环形屈曲的压缩破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轴对称条件下,给出海冰板的环向屈曲面临载荷,从细观力学的观点分析了微裂纹开裂的条件,扩展方向并给出绕海洋平台柱腿冰的损伤区的尺度。所给出的临界半径是一个与冰材料力学特征,冰的微结构参数一海洋平台柱腿半径相关的特征参数。对现场所观察和测量的结构给出了解释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6.
重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的一种简便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拉格朗日插值导出了重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地面以及地面之上不同高度的求导系数。该公式可以计算地面上的重力垂向一阶导数,还可以直接计算地面之上任意高度上的垂向一阶导数。鉴于该公式除系数不同外,与上延公式完全相同,因此,程序设计尤为简单。使用本公式对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证明了本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7.
在高大建筑施工中,高精度的标高传递测量是施工测量的难点之一.本文以杭州湾跨海大桥高大索塔标高传递测量为例,提出了全站仪垂直向上测距法高差测量,较好地解决了高大索塔施工标高控制的问题,实践证明该法是恶劣环境下高大建筑物高程传递测量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满足施工的高精度要求和保证工期.  相似文献   
68.
完备性是飞机飞行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在各种网的布设中一般只注重精度,而忽略了完备性。本文利用GALILEO模拟数据,在飞行轨迹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减监测站的数量以及变换监测网的形状,计算飞机的精度和垂直保护水平(VPL),并分析飞机在不同监测网中精度和垂直保护水平的的变化规律,可以知道飞机在正方形网形的整体精度好于在其他网形中的精度,飞机在在正方形网形中的VPL虽大于在五边网形中的VPL,但两者相差很少。综合考虑,正方形网形是局域完备性监测网的最优布设网形。  相似文献   
69.
FPAR的Monte Carlo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PAR (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absorbed by the canopy)是植被冠层阻截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的比例,是遥感估算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重要参数.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光子在植被冠层中的辐射传输过程,以植被冠层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模拟来验证模拟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400-700nm光合作用波段范围内的植被叶片吸收光子辐射比例的FPAR进行模拟.FPAR的Monte Carlo模拟结果,揭示了FPAR与太阳天顶角及植被冠层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全站仪似水准法和对向法高程测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东升  李星照 《测绘科学》2008,33(1):152-154
通过对似水准法和对向法高程测量原理、误差来源及精度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随着距离和竖直角度的增大,对向法高程测量中误差的变化大于似水准法高程测量中误差的变化;当两观测点间的水平距离小于等于1km时,对向法高程测量精度一般高于似水准法高程测量精度,但是当两观测点间的水平距离大于1km时,似水准法高程测量精度一般高于对向法高程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