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254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267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75篇
自然地理   8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61.
因果关系在许多科学领域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在气候变化研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天气和极端事件的变化是否或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全球变暖的人为因素。归因分析主要依赖于气候模型,但其在描述非线性系统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应用长期观测数据并使用统计方法来探讨此问题。更具体地,本文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与城市化效应对香港气温演变的影响。基于香港1886年至2012年的温度数据,我们发现其夏季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酷热天气、热夜日数皆增加趋势。同时可以发现日温度的统计分布变化。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和城市化效应皆对香港气温的演变有所贡献,对于不同的时间滞后性这种效应同样存在。通过与非城市地区的比较,我们发现城市化效应对于夏季气温的升高大概贡献40%。根据初步的结果,文本所引入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角度来评估局部地区温度升高的原因。本文的分析方法可以扩展至研究其他温室气体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和社会影响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2.
李鑫  马红云  陆尔 《气象科学》2016,36(4):457-465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发布的较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CAM 5.1,进行了中国东部(20~50°N,100~125°E)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江南春雨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显示:较中国东部无城市土地利用的试验相比,城市用地增加后,江南春雨推迟约3候建立而提前1候结束,持续时间缩短,同时降水强度减弱。进一步分析表明:东部城市土地利用增加可改变地表能量收支,使得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地表增暖,导致地表感热增强,对大气的异常加热使得该区域上空等压面抬升,缩小了低层青藏高原东南侧至西太平洋间的位势梯度,使得形成江南春雨的直接原因——西南风减小,从而减少春季江南地区的降水。中国东部城市土地利用改变可能是影响近几十年江南春雨年代际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3.
余荣  江志红  马红云 《大气科学》2016,40(3):504-514
本文利用NCAR开发的CAM5.1(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5.1)模式,针对我国东部大规模城市下垫面发展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大规模城市群发展可能使得南海夏季风提前1候爆发;机理分析表明:在南海夏季风爆发之前,中国东部城市群发展引起的陆面增温,使得南海及其附近地区南北温差提前逆转、中国东部区域海平面气压降低,导致中南半岛到南海地区西南气流加强,中南半岛到南海地区降水增加,而凝结潜热垂直变化强迫出的异常环流,促进了南亚高压的加强及提前北跳,相伴随的高层抽吸作用有助于季风对流的建立和西太平洋副高的减弱东撤,从而形成了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高低层环流条件,导致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另外,观测结果表明1993年之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日期相对上一个年代明显提前约2候,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年代际变化存在时间段的吻合,表明城市下垫面发展可能是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4.
1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而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也在进一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1]。近几年雾和霾频发,蓝天越来越稀少,百姓对蓝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蓝天指数预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根据气象条件的一个综合表述。  相似文献   
65.
城市化引起的气温上升是土地覆盖变化影响区域气候的重要体现.本文采用"观测资料减去再分析"(Observation Minus Reanalysis,OMR)的方法估计四川盆地和周边地区下垫面城市化改变对夏季地面2 m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设计了不同城市化下垫面扩展变化的WRF模拟试验,对1998-2012年四川盆地及周边...  相似文献   
66.
中原城市群公路网络建设与城市化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地区1994~2004年公路交通网络和城市化的发展及现状,寻求区域内公路网络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性,得出二者无论是在时间序列还是在空间系列上都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证明陈彦光提出的线性相关模型不仅可应用于铁路交通网络分析,而且还能适用于公路交通网络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网络与城市化是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且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67.
试论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城市化的新观念,提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新理论模式--中国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建立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基础之上,指的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城乡之间各种经济活动主体构成一个有序化的关联系统及其运行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获得一种特有的网络组织功能效应.同时,还在此理论基础上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自的现实条件,分别对其实施城乡网络化发展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68.
1961-2004年乌鲁木齐城市化过程中的冷化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乌鲁木齐和达坂城1961-2000年月平均气温,2001-2004年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平均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和达坂城两地平均温Tm、平均最高温Tmax、平均最低温Tmin及其对应值的差值(ΔTu-rm、ΔTu-rmax、ΔTu-rmin)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市化过程中冷化效应和热岛效应同时存在。近40多年来,乌鲁木齐年Tmm、Tmax有微弱的下降趋势,春季、夏季Tm、Tmax、Tmin和秋季Tm、Tmax均呈下降趋势,以夏季最为显著,而冬季Tm、Tmax、Tmin呈上升趋势;乌鲁木齐和达坂城之间年、春季、夏季和秋季ΔTu-rm、ΔTu-rmax、ΔTu-rmin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冬季气温差值显著上升。降水量的增加、城市绿化和城市灌溉面积的增大,可能对乌鲁木齐城市化过程中的气候冷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9.
宁波市鄞州区地处于宁波老三区的东、南、西三面,全区行政区域面积达1380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54万亩,总人口约76万。全区行政区域有22个镇、(乡)、街道,462个行政村(拼村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在新城区建设开发以来的十年多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年平均征地数近万亩,累计征收集体所有土地达15万亩。由于征地行为涉及到村集体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存在着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加上国家征地方面法律政策的滞后和空白,征地工作日益复杂和艰难,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各地政府工作的重点难点之一。本文着重对多年来本区做好征地工作中的出台政策、合理分配职责、人性化操作、以及依法规范程序四篇文章的基本做法予以总结和反思,与从事征地工作的同仁们分享和交流,以改善我们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推进今后征地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0.
随着杭州湾大通道的即将贯通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宁波市江北区的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社会各项事业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量的房屋面临拆迁。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利益平衡的难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在当前形势下,探素拆迁难的原因,寻求破解之策,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