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32.
33.
识别地下水动态地震前兆异常,必须根据观测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下水的多年动态特征,影响水位的干扰因素及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本文通过上述分析,认为大同6.1级地震前,河北省地下水网中万全、雄县、完县三口井存在水位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4.
大同6.1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同6.1级地震前,地磁前兆异常在时间、空间和强度等方面沿一定构造部位展现出有规律的分布。其中日变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沿燕山阴山断裂带、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秦岭褶断带和南北地震带形成一个闭合圈。地磁流动磁测、地电、形变、水化学、地下水和地应力等前兆异常在两个条带上——北京以西至呼和浩特与北京以南至邯郸一带明显地呈条状分布。这些异常密集的地带恰好是日变低点位移分界线所通过的燕山带和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一部分地段。而远离分界线所通过的那部分地段的前兆异常明显地减弱。这种情况表明被某些地质构造带分隔开来的地壳块体,在地震前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运动,致使某些构造带内的介质发生物理性质的变化。此外,大同地震前,这些前兆异常在时间序列上显示出具有中、短、临的前兆特点。  相似文献   
35.
范建明 《地下水》2003,25(1):19-20
大同市市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地下水源,但多年来一直处于超采状态,现状年开采量已占允许开采量的150%,致使地下水可利用量逐年减少,同时过量的地下水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面沉降及产生地裂隙等。本文总结归纳出了几个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与地下水超采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36.
韩虹 《气象》2003,29(9):54-55
分析研究了大同市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产量与降水量的关系,玉米各生育阶段的耗水量指标,并用降水-耗水量差表征玉米生育期的水分盈亏量,探讨其水分供求矛盾,为合理灌溉、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张萌 《地图》2002,(5):64-69
不同于江南水乡的细腻温婉,也不同于西北戈壁的神秘莫测,更不同于南国边睡的浓郁风情,大同以它特有的古朴民风、淳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它那天高云阔的塞上风光,吸引了无数游人过客。  相似文献   
38.
通过野外勘察在干旱缺水的左云县北部剥蚀堆积平原区找到了地下水的富集带,查明了剥蚀堆积平原区地下水的赋存规律,推翻了剥蚀堆积地区贫水、无水论的观点,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水源问题,为左云县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39.
2006年11月7日~9日和14日~17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组一行20人分三路赴太原市、省直厅局、大同市、朔州市、临汾市、晋城市抽查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组成员由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委宣传部和各厅局单位的防震减灾联络员和省地震局、省防震减灾领导组办公室人员组成。  相似文献   
40.
利用2007—2009年大同市酸雨资料,应用《酸雨观测规范》方法对大同市酸雨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同市酸雨发生频率为25.0%—36.36%,10月酸雨频率最高,达到75%;其他月份酸雨频率较低。大同市夏季酸雨强度为弱酸雨程度,而秋季酸雨频率则为最高。大同市小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33.33%;中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19.23%;大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60.00%;暴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0。由此可见,大同市在大雨天气时,酸雨出现的概率较高。随着风速的增大,降水的酸雨频率逐渐增大。大同市在S风向下的酸雨频率最高为18.60%,ESE和NNW风向下的酸雨频率较高为13.95%。通过分析大同市酸雨变化规律、气象气候条件等因素对酸雨的影响,探讨影响大同市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大同市酸雨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