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4篇
  免费   2342篇
  国内免费   3222篇
测绘学   2750篇
大气科学   1651篇
地球物理   1595篇
地质学   5592篇
海洋学   3317篇
天文学   288篇
综合类   1058篇
自然地理   1287篇
  2024年   163篇
  2023年   575篇
  2022年   626篇
  2021年   796篇
  2020年   593篇
  2019年   700篇
  2018年   561篇
  2017年   531篇
  2016年   567篇
  2015年   735篇
  2014年   997篇
  2013年   807篇
  2012年   925篇
  2011年   876篇
  2010年   689篇
  2009年   746篇
  2008年   713篇
  2007年   795篇
  2006年   744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322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95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大洋富钴结壳普遍发生磷酸盐化,磷酸盐化对富钴结壳的各种属性存在显著影响,而磷酸盐的成因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中太平洋WX海山富钴结壳老壳层中发育着两期磷酸盐化事件所产生的上下两层磷酸盐,本文运用反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微量粉晶X衍射等手段分别对其进行了矿物学特征观察和测试,研究了老壳层上下两层磷酸盐特征并探讨其可能成因。上层磷酸盐由大量形态结构清楚的磷酸质有孔虫和超微化石以及非生物碳氟磷灰石(CFA)组成,成分均一,杂质少,表现出生物成因和原生自沉积特点;下层磷酸盐变化复杂,具有特征的交代结构,混杂较高的Si、Al、K、Fe成分,显示以磷酸盐交代碳酸盐成因为主。这表明不同磷酸盐化期形成的磷酸盐有不同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92.
地壳中的氮大都以NH4 储存在矿物中.由于成岩时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氮广泛分布在沉积岩和低级变质岩中;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氮主要以NH4 存在于含钾硅酸盐(长石和云母类)中;岩浆岩的δ(15N)值和氮浓度明显地不同于沉积物和变沉积岩,主要是由于有机物的缺乏.具有明显铵含量的火成岩主要是含钾矿物的深成岩.因而NH4 可以作为一个"示踪元素"而用于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文章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3.
低温绿泥石成分温度计Fe/(Fe+Mg)校正的必要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靖  刘嵘 《矿物学报》2007,27(2):173-178
绿泥石是沉积岩、低级变质岩和水热蚀变岩中的常见矿物,基于四次配位Al含量的绿泥石成分温度计是确定古成岩或变质温度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介绍了四种应用最为广泛的绿泥石成分温度计的原理,并从离子替代规律和比较研究的角度着重讨论了近年来关于绿泥石成分温度计校正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在铝饱和的条件下,根据绿泥石中的Fe/(Fe Mg)值对绿泥石温度计进行校正并不能使计算值与实际值更为接近,而且从晶体化学的角度看,全岩的Fe/(Fe Mg)主要影响的是绿泥石中六次配位Fe与Mg的占位,而且偶合置换(Si4 )Ⅳ(Mg2 )Ⅵ—(Al3 )Ⅳ(Al3 )Ⅵ和(Si4 )Ⅳ(Fe2 )Ⅵ—(Al3 )Ⅳ(Al3 )Ⅵ共同控制着四次配位Al的占位。所以在铝饱和的岩石体系中可不必进行Fe/(Fe Mg)值的校正。  相似文献   
994.
兰州市取暖期可吸入颗粒物中单颗粒矿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兰州市2005年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单颗粒的矿物组成,用能谱扫描电镜识别和统计了兰州市区(东方红广场)和郊区(榆中县)两个采样点的单矿物颗粒。结果在市区样品中识别出方解石、伊/蒙混层、石英、斜长石、伊利石、石膏、绿泥石、高岭石、浊沸石和钾长石等21种矿物,前7种占统计总量的75%以上;郊区样品中识别出20种矿物,以方解石、石英、伊利石、绿泥石、斜长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占70%以上),与市区相比缺少钾石膏、金红石和水铝酸钙而增加了硫酸镁和磷灰石。总体来看,大气PM10中的矿物颗粒可分为粘土类、长石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氧化物类和其他六类,以粘土类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约占60%);冬季市区颗粒物表面的“硫化”现象较郊区严重;这些矿物颗粒主要来自地表土,人为排放和大气中二次化学反应生成的矿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995.
酸碱滴定法测定天然石膏中的碳酸盐(无水碳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用溴百里酚蓝—酚红作指示剂,酸碱滴定法测定天然石膏中碳酸盐的方法。在确定了试验条件的基础上,对石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3109a和GBE03110分析,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8%、1.05%;分析3个天然石膏样品,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7%、1.67%和0.25%;对试样进行加标回收,回收率在95.53%~97.02%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15%。表明用该方法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96.
黑龙江省含煤盆地分布与煤炭资源地质调查工作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含煤盆地工作程度、区域地质概况、含煤地层等进行分析,认为黑龙江省主要成煤时代为中生代和新生代,受滨太平洋构造影响,构造形态为北北东向的三隆三坳,聚煤作用以断陷带内为主。以此将全省划分为6个主要聚煤带,97个含煤盆地,其中优先选择33个盆地,分为18个区块作为今后的调查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工作重点、原则、方法及主要工作量。  相似文献   
997.
依据区域构造层次划分,采用构造筛分法,层层深入,层层筛分,确定发生于各个不同时代地层/岩层内的断裂活动的同期及叠加的应力场特征。综合所有的同期应力场特征及辅以叠加的应力场特征来验证,从而确定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断裂活动的应力场演化序列;结合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分析,阐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构造演化。应力场分析显示:晚三叠-早侏罗世应力场为北北西—南南东或近南北向挤压,属古特提斯构造域,断裂发生同造山走滑;早白垩世早期,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挤压,断裂发生左行走滑运动,中国东部处于西环太平洋构造域;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始新世),区域发生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断裂处于伸展断陷作用阶段;新生代,受区域上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影响,断裂发生挤压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母山含矿斑岩体内及附近发育NNE向、老EW向、新EW向构造及属于局部构造的NNW向构造和弧形构造.其中,NNE向构造为成矿构造.随着时间演进,成矿构造应力场活动强度逐渐减弱,频率逐渐增强.并且,主应力轴σ1的产状也随时间由向SE陡倾变为水平,最后倾向NW.在成矿构造活动强度较大时,控制了与成矿有关的岩体侵入;在成矿构造活动频率较大时,控制了热液活动及有关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内蒙古东部重力场特征以及寻找内生矿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岩石密度特征,应用布格重力异常资料,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推断7个大型岩浆岩活动区(带)。这些岩浆岩活动区(带)控制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大部分内生矿床,也就是说每一个大型岩浆岩活动区(带)实际上是一个成矿系统。因此,应用布格重力异常资料可以推断岩浆岩活动区(带),预测内生矿床,筛选化探异常。  相似文献   
1000.
三福高速公路尤溪段K201滑坡是在持续暴雨影响下引起前缘老滑坡复活,并牵引扩大发展,形成高速公路路基坡体变形破坏的岩石滑坡;经滑坡后部刷方减载的应急抢险措施有效控制了滑坡变形快速发展的趋势,并通过路面裂缝位移监测评价了应急减载的工程效果;深部位移监测成果确定了滑面的确切位置,监控了滑坡的发展趋势;滑带强度指标的反演分析和滑坡的稳定性计算进一步揭示滑坡经应急减载后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在暴雨期不利工况条件下,仍存在变形恢复和失稳破坏的可能;通过多方案计算比较和论证分析,确定了路肩锚桩加固的根治工程对策,并经过一年的工后坡体深部位移监测证明了该治理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