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了解综合性医院膝关节骨关节炎(KOA)中医正骨科门诊患者就医行为特点,为制定KOA个体差异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于综合性医院中医正骨科门诊就医的KO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4例KOA患者中,发病后及时就医103例(37.6%),院前做自行处理55例(20.1%),多次就诊211例(77.0%),定期复查6例(2.2%);痛止即停药56例(20.4%),用完即停药135例(49.3%),执行推荐疗程83例(30.3%)。在及时就医的103例患者中,45例(43.7%)首选基层医院,58例(56.3%)首选三甲医院。属于定点医院的患者165例(60.2%),亲朋介绍是患者选择医院、科室和医师的重要信息途径。KOA患者在综合性医院选择中医正骨科就医的理由: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169例(61.7%),选择非手术治疗154例(56.2%),选择特色外治疗法129例(47.1%)。结论:不同人群特点的KOA患者有着不同就医行为特点,他们的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规律性用药的诊疗观念有待加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和特色外治疗法等是KOA患者在综合性医院选择中医正骨科就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林琳  严程棋  杨莹  范艺馨  吴箐 《热带地理》2020,40(6):993-1003
基于广州13个社区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老年人“旁路”就医距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广州老年人小病及慢性病旁路就医距离以1 km为“就地—旁路”临界点,以5 km为“近旁路—远旁路”临界点,形成核心—边缘旁路就医圈层;2)男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人旁路就医距离更远;3)居住社区类型是影响旁路就医距离的关键因素,医疗级配不均对旁路就医距离远近影响较大,也是城乡社区老年人旁路就医距离差异化的重要原因;4)对社区越满意的老年人更倾向选择社区内就地就医。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医疗需求共同影响老年人旁路就医行为的距离远近,进而影响老年人健康公平结果。  相似文献   
13.
依托ArcGIS平台,以神农架松柏镇为例,利用网络分析方法,结合当地道路网络属性,确定合适的通行速度和阻力,构建网络数据集,探究小城镇就医可达性。结合当地居民用地分布特点,计算一定抗阻范围内覆盖的居民地面积与医疗用地可达比,为小城镇偏远地区居民提供抵达全镇唯一的综合医院的耗时最短路径。根据可达性分析结果,综合评价小城镇医疗用地的布局,为医疗用地的合理布局和规划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陶印华  申悦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8):1075-1085
医疗设施可达性关乎民生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等重大社会议题,受到广泛关注。将空间视角和社会视角相结合,考虑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在城市不同区域内可达性的差异,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反映当前城市医疗服务的资源配置及其社会公平问题。本文以上海市不同等级医疗设施的可达性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进潜能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中不同区域内医疗设施的可达性、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就医可达性差异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医疗设施可达性自内城区向郊区逐渐降低,郊区可达性的波动程度较大;户籍人口的就医可达性优于流动人口,2类人群的差异在中心城边缘区和近郊区最为明显;居住地区位显著影响居民的就医可达性,但对于户籍人口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可为上海市医疗资源的空间配置优化和改善流动人口就医条件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街区尺度对居民交通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交通出行质量是影响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越来越多的地理和规划学者开始关注城市建成环境对交通出行方式的影响,尤其是街区尺度成为相关政策的重点,但细化讨论建成环境对居民交通感知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北京为例,结合街区尺度等建成环境客观数据与居民交通评价调查主观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逻辑模型探讨街区尺度特征对居民主观交通便捷性评价和交通安全性评价的影响。研究表明:小街区的模式下交叉路口多,易于设置公交站点,有利于提高居民交通便捷性评价,并且避免了大马路带来的交通隐患,对居民的交通安全性评价也有提升作用;容积率、区位、公交站点等对交通评价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分析表明,交通评价还与居民自身属性有关,交通建设需充分考虑不同居民的需求及其分布特征。本文的结论可为推行街区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