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主体功能区划相关理论、实践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综述了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动态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主体功能区划进一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如主体功能区概念内涵、主体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与衔接、区域发展政策保障、主体功能区划实践技术方法中争议较多的问题如划分单元、划分方法与指标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吴箐  程金屏  钟式玉  李宇 《地理研究》2013,32(2):307-316
从城镇人居环境特点及不同主体的需求出发,构建了一套包括5个综合指标项和32个要素的城镇人居环境指标体系。以广州市新塘镇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非参数检验分析,揭示了不同主体人居环境要素需求特征;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探讨了城镇人居环境要素需求差异性影响因素及不同群体要素需求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受访者对闲暇活动等10个要素的需求表现出差异性,对生活能源等22个要素的需求表现出共性;居住时间和经济状况对不同主体人居环境要素需求的差异性影响最大。同时结合4个类群主体的差异性环境要素需求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新塘镇未来人居环境优化应该重点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城乡景观格局变化密切相关。尝试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土地经济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景观生态学当中,为城乡空间景观格局空间表征提供新的方法。通过选取表征景观格局指标的破碎化指数、分形维数,利用Envi4.8、Arcmap10.0,Fragstasts4.1等软件,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在分析土地经济生态位与景观类型、景观指数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对土地经济生态位变化下的城乡空间景观格局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景观土地面积数量的增减与该类型土地经济生态位升降具有一致性的规律,土地经济生态位上升,相应的景观土地面积增大,反之则减小;土地经济生态位越小,表征景观格局的景观破碎化指数、分维数指数越大,破碎化指数与分维数指数的增减与土地经济生态位升降表现出一致性的规律,土地经济生态位上升,相应的破碎化指数、分维数指数则增大,反之则减小;城乡空间景观格局变化的发生主要出现在土地经济生态位高的区域。土地经济生态位的变化是城乡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能够很好解释城乡空间景观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4.
吴箐  傅辰昊  李宇  郝丽丽 《热带地理》2013,33(4):429-438
以1980年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高影响因子期刊所刊载的生态城市相关论文共2 077篇作为数据源,依托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运用计量统计方法,从研究时序、研究方法、研究类型、研究尺度、研究区域、作者及其单位、主要期刊的影响力等方面对中国生态城市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利用普莱斯定律估算了核心作者群及其论文情况。研究发现,自生态城市理论引入我国以来,中国生态城市论文数量快速增长;研究方法和研究类型日益多样化,计量方法的应用明显增多,基于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逐渐成为主流;研究尺度从侧重于中观转变为宏、中、微观并重;研究区域从沿海发达地区逐渐向内陆其他地区扩散;核心作者人数及其论文篇数增加但比重下降,规划学界、地理学界和生态学界是我国生态城市研究的中坚力量。最后展望了我国生态城市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林琳  严程棋  杨莹  范艺馨  吴箐 《热带地理》2020,40(6):993-1003
基于广州13个社区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老年人“旁路”就医距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广州老年人小病及慢性病旁路就医距离以1 km为“就地—旁路”临界点,以5 km为“近旁路—远旁路”临界点,形成核心—边缘旁路就医圈层;2)男性老年人比女性老年人旁路就医距离更远;3)居住社区类型是影响旁路就医距离的关键因素,医疗级配不均对旁路就医距离远近影响较大,也是城乡社区老年人旁路就医距离差异化的重要原因;4)对社区越满意的老年人更倾向选择社区内就地就医。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医疗需求共同影响老年人旁路就医行为的距离远近,进而影响老年人健康公平结果。  相似文献   
6.
丘陵山区梯田撂荒现象频发,成为政府农业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劳动力转移差异对农户梯田撂荒行为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湘闽赣三省梯田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实地调研的1438份农户数据,运用Probit和Tobit模型,从劳动力转移差异的视角,分析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数量、距离和质量差异对农户梯田撂荒决策和撂荒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数量、就业距离和就业质量均对农户的梯田撂荒决策和撂荒规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随着非农转移程度的加深,丘陵山区农户梯田撂荒的规模也会扩大;(3)劳动力转移距离和转移质量能够强化劳动力转移数量对农户撂荒决策的影响。为缓解因劳动力非农转移造成的梯田撂荒现象,要重视农业服务外包和机械化在山区的劳动替代作用,积极推进梯田宜机化改造,完善耕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户流转梯田。  相似文献   
7.
城市增长边界研究进展及其中国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简称UGB)调控空间的规划理念,被视为控制城市蔓延、实现精明增长的空间管理工具.在总结UGB提出背景、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划定方法、划定目标及其在国外实践经验等基础上,探讨了UGB中国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中国尚缺乏明确的UGB规划技术规范和管理政策措施,提出UGB中国化首先应该在规划理念上认清其作为技术措施和空间管理政策的本质与作用;其次在编制技术上,需在区域土地信息系统支持下,根据正向需求与逆向控制相结合的制定方法划定科学合理的UGB;最后在规划管理上,明确UGB的法定地位,处理好其与当前中国城市空间管理各类规划关系的衔接,同时落实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完善的保障机制,从而构建一套适合中国的UGB规划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吴箐  李宇 《地理科学》2014,34(6):705-710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城乡景观格局变化密切相关。尝试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土地经济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景观生态学当中,为城乡空间景观格局空间表征提供新的方法。通过选取表征景观格局指标的破碎化指数、分形维数,利用Envi4.8、Arcmap10.0,Fragstasts4.1等软件,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在分析土地经济生态位与景观类型、景观指数之间的关系基础上,对土地经济生态位变化下的城乡空间景观格局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景观土地面积数量的增减与该类型土地经济生态位升降具有一致性的规律,土地经济生态位上升,相应的景观土地面积增大,反之则减小;土地经济生态位越小,表征景观格局的景观破碎化指数、分维数指数越大,破碎化指数与分维数指数的增减与土地经济生态位升降表现出一致性的规律,土地经济生态位上升,相应的破碎化指数、分维数指数则增大,反之则减小;城乡空间景观格局变化的发生主要出现在土地经济生态位高的区域。土地经济生态位的变化是城乡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能够很好解释城乡空间景观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9.
快速城镇化地区面临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资源保护的矛盾,农村土地流转已成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解决当前快速城镇化地区用地矛盾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土地权属不清、土地功能发生转变、流转各方利益冲突与保障措施等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土地流转推进受到阻碍。本文运用产权理论,以快速城镇化地区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不同土地流转模式中土地性质、运作机制、产权关系、流转收益变化等,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评价土地流转各方满意度及满意要素需求。研究表明:熊口镇现存的4 种土地流转模式中,“农户+政府+企业”模式由于流转规模大、推进速度快、各方收益得到保障等而成为比较容易接受的流转模式;满意度评价中,涉及农户流转满意要素重要性远远高于政府与企业的满意要素,但其满意度均比较低;在总共15 个要素中,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整体评价、企业对土地流转中风险控制、土地流转对地方经济带动等因素获得满意度最高。最后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