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64篇
测绘学   134篇
大气科学   208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556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3篇
自然地理   6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991.
通过对成都龙泉山区主要饮用水源宝狮湖的自来水一厂处河流和东风渠大面镇河段的自来水二厂处河流进行断面监测,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饮用水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均属于Ⅰ类标准,自来水一厂的断面1、2与Ⅰ类标准之间的关联度为0.96,东风渠大面镇河段的断面3与Ⅰ类标准之间的关联度为0.94,符合生活用水的标准。同时针对龙泉山区的水质特点提出适当建议,使今后龙泉山区的经济与水环境达到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山区旅游小城镇建设规划研究——以重庆金刀峡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华松  张兴国 《山地学报》2006,24(6):739-743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为山区旅游小城镇带来了生机,但粗放型经营对城镇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风貌形态等带来建设性破坏。结合山地旅游小城镇生态资源脆弱性、建设用地局限性和人口集聚不均衡性等特点,提出了旅游环境保护、城镇景观优化及城镇功能分区的规划理念,促进山区旅游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潘顺安 《福建地理》2006,21(1):15-18
中国的边远山区大多是经济不太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基础差,区位上远离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经济发展的限制条件较多。本文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呼唤绿色无污染的安全产品这一趋势的分析,提出了生态信誉的概念;认为树立和实现良好的生态信誉,是边远山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所在。文章也对边远山区如何树立良好生态信誉、加快经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刘淑娟 《河北地质》2007,(4):21-22,27
西石门-李家庄金矿区位于河北省灵寿县西北部山区,产于山西断隆五台台拱阜平穹褶束Ⅳ级构造单元中,区内出露地层为太古界阜平群团泊口组,以片麻岩为主,矿体赋存于太古界阜平群团泊口组片麻岩、二长浅粒岩等的石英脉及蚀变岩中。  相似文献   
995.
目前对于农村分散宅基地的地质灾害防范问题尚未形成一套便于有效操作的管理办法,尤其是对于地处丘陵山区的地区而言,由于易发区覆盖面广,地质灾害点密度大,因而涉及的问题更多。文章主要针对丘陵、山区的农村宅基地选址、审批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做出评述,同时对评价管理的工作程序进行探讨。针对在易发区内相对合理用地的地质灾害防范问题,对丘陵、山区农村宅基地审批过程中涉及的易发区地质灾害防范及危险性评估(价)的工作,应结合面临的形势、当地具体条件及工作的可操作性做相应的调整。通过60个点(地块)的普遍样本及30个点的典型样本的调查及归纳,通过对各种类型宅基地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应对措施的制定,笔者认为可通过7种途径进行丘陵、山区农村宅基地选址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996.
黄土丘陵地貌形成模式与地貌演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陕西北部典型黄土丘陵区地貌调查,提出了黄土丘陵地貌形成模式,并对地貌演变进行了探讨。黄土高原原生黄土丘陵分布广泛,主要在下伏古丘陵基础上由黄土加积而成;次生黄土丘陵是黄土塬、黄土台塬等经沟谷侵蚀、改造而成。黄土丘陵区河流阶地和沟谷层状地貌反映了河流、沟谷的形成与演变。黄河一级支流形成于早更新世末;早中更新世末、晚中更新世初黄河一级支流和较大的二级支流形成了较完整的水系;中更新世末如韭园沟等较大的沟谷形成;晚更新世末河网、沟谷格局与现在已基本一致;尚未切入基岩的冲沟多形成于全新世;长度百米至数十米的切沟多是历史时期或近几十年来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7.
吴占华 《地下水》2007,29(5):112-113
联合剖面把四极对称视电阻率剖面分裂为两支,两支曲线在低阻断层破碎带处由于电流受低阻"吸引"的作用,两支曲线经常出现交叉点(正交点),是来辨别地下低阻薄层或断层破碎带的重要标志,是山区物探找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8.
王明荣  朱春林 《云南地质》2007,26(2):213-218
经对多个滑坡体勘察实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滑动带(面)的确定,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的选取,稳定性计算中易被忽视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9.
卢志光 《高原地震》2007,19(2):71-72,49
西部边境山区,地理位置特殊,一向为主要的战略要地,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差,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经济条件落后。西部边境山区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具有诱发破坏性地震的条件和受邻近地区地震影响的可能。而边境山区防震减灾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以及问题和困难,难以适应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要做好边境山区防震减灾工作,树立国门形象,提高国际影响,边境山区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强化措施,提高防震减灾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00.
西安市南部为秦岭山脉北坡,经济封闭落后,与西安市区形成鲜明对照。本文据山区土地,气候、林特和水资源特点提出用生态学的观点建设山区;以林为主,林牧农并举,建立生态型大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采矿业、旅游业、乡镇企业和商品生产;产业结构应采取林牧-工业型。加强山区与平原区的横向联系,走服务城市,富裕山区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