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514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747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564篇
海洋学   365篇
天文学   159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本文以渤海湾为例,运用MIKE3 FM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渤海湾天津附近海域海水淡化浓海水与电厂温排水混合排放温盐扩散三维数值模型,开展了浓海水和温排水不同混合比例温盐扩散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浓海水与温排水混合排放可以使受纳海域盐升范围显著减小,并且混合比例越高,效果越明显。在温升影响方面,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相比,混合排放会使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增大,表层减小,但当混合比例超过1:30(温排水量约为35 m³/s),表层和底层海域温升包络面积接近于等量温排水单独排放的温升包络面积;综合考虑温盐扩散,当海水淡化浓海水排放量在10×104 m³/d,盐升不超过20时,与温排水混合排放比例超过1:30(温排水量超过35 m³/s),盐度在排放口附近可稀释到背景值,由于混合排放密度变化引起的温度下沉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海水淡化浓海水科学排放/推动海水淡化和海洋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2.
993.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 interstellar methanol-107 GHz masers and OH-4.765 GHz masers towards Class Ⅱ sources are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coexist towards ultracompact HⅡ regions. Therefore we suggest a new pumping mechanism-methanol masers without population inversion. It can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107GHz methanol masers, with the 4.765GHz OH masers acting as a driving coherent microwave field. It is argued that this mechanism is compatible with the astronom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94.
悬浮物是近海海湾及潟湖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遥感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反演水体的悬浮物浓度,但鲜有同时利用2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反演同一研究区的悬浮物浓度.该文基于同一时期(2019年9月)的GF-1C光学影像和GF-3微波数据,采用双波段比值算法和Cloude-Pottier分解算法分别对原始影像进行图像分割和目标提取,...  相似文献   
995.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埋压人员的快速搜索是地震救援工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微波成像生命探测仪作为当前废墟搜索的装备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救援队利用现有综合训练场地进行该类装备的测试方法,在装备针对性测试和深度功能认知方面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影响了微波成像生命探测仪的现场使用效率和技术发展。为此,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主流地震模拟废墟训练场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结合汶川地震废墟三维采集数据和队伍实战经验,给出微波搜索装备综合测试方法,并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完成了测试平台的搭建,取得较好的装备测试效果,为应急救援装备电子化和标准化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1 研究背景及内容 地下流体是地壳中的活跃介质.地下流体中水温的微小变化,可能反映了地震孕育过程中地壳构造活动引起的热状态变化.在地震监测预测多年实践中,水温成为一项重要的短临异常指标. 自1975年观测以来,理塘毛垭温泉测项积累了大量震例,且针对水温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已有部分研究,但对理塘水温在7级地震发生前异常变化规律性总结的研究较少,且对理塘水温观测数据的预报效能缺乏系统检验.  相似文献   
997.
运用1980-2002年5-8月GMSTBB候平均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南海和东亚候夏季风活动指数定义为候平均TBB≤273K;其强度分为3级,即弱季风为268K〈TBB≤273K,一般季风为263K〈TBB≤268K,强季风为TBB≤263K。与此同时,还给出了运用TBB候距平帮助判识季风强度的分析方法。运用该季风指数,统计分析了上述各年季风初始爆发日期和各年各月季风活动情况。另外,还对比分析了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和1994年华南暴雨2个典型暴雨灾害年季风活动,展示了候季风活动与暴雨期间各暴雨过程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8.
“麦莎”台风暴雨落区非对称分布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Y-2C气象卫星资料、常规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登陆后暴雨落区非对称分布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并讨论其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FY-2C红外-通道辐射亮温(TBB)场能够清晰地揭示台风暴雨落区的分布以及造成这种非对称分布的云系结构特征;(2)水汽图像展示了此次降水过程中,对流层中上层主要的水汽型,来自南海和东海强盛的热带水汽羽直抵台风中心东部,中纬度地区的极锋水汽羽东移,其尾端并入台风北部,受二者共同作用,台风降水呈非对称分布;(3)台风中心附近的垂直流场、涡度、假相当位温和整层积分的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的非常规分布以及低层冷空气的契入,共同解释了台风云系的非对称结构及强雨区非对称分布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99.
复杂气象条件下火山灰云遥感监测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山灰云是严重影响航空飞行安全的因素之一.从长期来看,大规模的火山灰云还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在国际上普遍应用"分裂窗亮温差算法"监测火山灰云的基础上,针对"分裂窗亮温差算法"受气象云、冰雪等复杂气象条件影响而容易产生误差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我国自主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FY-3A/MERSI和VIRR数据融合技术的短波红外-热红外火山灰云算法(SWIR-TIR Volcanic Ash method,STVA).比较了STVA算法、"分裂窗亮温差算法"在冰岛艾雅法拉冰河火山爆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分裂窗亮温差算法相比,STVA算法能够较好地将火山灰云和其他地物区分出来,且不受气象云和海洋的影响.利用欧洲Metop-A卫星资料计算的火山灰云遥感监测产品以及美国Terra/MODIS短波红外和热红外光谱数据对STVA的应用能力进行了对比验证和误差分析,证明了基于FY-3A卫星数据的STVA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表明该方法在全球火山灰云监测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2009年深秋北京大雪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段丽  张琳娜  王国荣  段炼 《气象》2011,37(11):1343-1351
北京地区的初雪平均在11月28日前后。2009年10月31日夜间至11月1日白天北京出现雨转雨夹雪,再转大雪的天气过程。作为初雪,这是北京22年来罕见的。分析表明,这次过程降水前12和6 h华北中东部的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受一致的西北气流控制,前期水汽输送和积累不明显。北京地区在10月这样一个相对干燥的季节和前期水汽不充沛的环流形势下产生大雪局地暴雪,实不多见。文章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常规气象资料和北京地区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仪、地面自动站等多种本地加密探测资料,对这次大雪过程进行了动力计算和成因分析。结果显示,由对流层上层贝加尔湖强冷空气向南爆发所引发的动力作用是北京这次初冬大雪形成的主要原因。大雪发生前500 hPa正涡度平流区、对流层中上层水平辐散中心、对流层中下层水平辐合中心呈垂直结构控制北京,为北京地区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动力环境。山前和平原地区近地面东南风,边界层偏东风及边界层以上的对流层底层偏西风的风廓线分布在北京西部地形作用下产生动力抬升和局地对流,增强了北京西南部的降雪。这次北京大雪的水汽条件源于近地面偏南风和东南风的短时间局地增湿,以及这种增湿在高空强冷气团作用下产生的对流层中低层的局地水汽辐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