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21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345篇
海洋学   748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对2006年2,5,8,11月份长江口海域表层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SPM)进行稳定氮同位素分析,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内其1δ5N值的变化研究水体中氮的迁移、转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揭示其环境行为,从而对该海域的氮循环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该海域悬浮颗粒有机物的稳定氮同位素组成(1δ5Np)分布范围较宽,在0.6‰~8.2‰之间,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点,反映了不同程度的陆源输入和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口门内,表层水体中1δ5Np的变化主要受长江径流的陆源输入影响,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影响较弱;最大浑浊带,水体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氮受微生物的降解活动影响明显,各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颗粒物分解作用;外海区,陆源输入减弱,悬浮颗粒物的δ15Np值主要受微藻的同化吸收作用以及一定程度的颗粒物分解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12.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珠江口表层水体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6年12月4日珠江口海域实测的高光谱遥感反射率数据及悬浮泥沙质量浓度数据,进行了该海域表层水体悬浮泥沙遥感反演模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泥沙质量浓度与Rrs(λ1)/Rr s(λ2)-Rrs(λ1)/Rrs(λ3)的相关性较好,其中Rrs(λ)代表遥感反射率,λ代表波长,λ1=762.6 nm,λ2=559.09 nm,λ3=772.78 nm,建立了悬浮泥沙质量浓度定量遥感反演模式,该模式的均方根误差为4.67 mg/L,可以用于珠江口海域的悬浮泥沙质量浓度的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13.
连云港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  李谷祺  冯志华 《海洋科学》2010,34(10):33-37
对连云港海域临洪河口水体中重金属元素Cu,Zn,Pb,Cd的主要存在形态及悬浮颗粒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悬浮态重金属Cu,Zn,Pb,Cd的含量在调查海域内空间分布基本均衡,Zn、Cu、Cd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而Pb则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对悬浮态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分析表明,Cu主要富集在有机-硫化物态、Zn主要富集在残渣态、Pb主要富集在铁锰氧化物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主要富集在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相似文献   
114.
依据黄河口海域含沙水体野外实测光谱反射率为参考实验数据,结合水体表面光谱观测数据建立了经验回归模型,从而定量估测黄河口海域水体表层悬浮泥沙质量浓度,最终得出黄河口海域不同年份水体的悬浮泥沙质量浓度图,这对分析河口海岸带冲淤变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5.
运用三维海洋模型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采用有限体积计算方法,引入了"干、湿"判断,建立了天海达工程附近海域的三维潮流和泥沙输移模型,预测分析了天海达工程建设后对附近海域水动力和地形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后对其西侧潮流影响较大,东侧与南侧影响较小,且随着距离的增加,影响程度减小,在距离工程1200 m以外海域流速相对变化值大约在8%以内;工程建设前后,静风条件下,工程附近海域地形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由于岸线的改变,工程东西两侧500m范围内近岸海域淤积程度增大,淤积增大幅度范围为0.05~0.1 cm/a。  相似文献   
116.
爆破挤淤是处理淤泥质软基的常用方法,而研究由此产生的悬浮泥沙的输移扩散对于评价施工对工程区水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在对爆破挤淤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水环境影响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就防波堤地基爆破挤淤处理产生的悬浮泥沙在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输移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爆破挤淤后悬浮泥沙输移扩散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爆破挤淤对水域附近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并不大,且持续的时间亦不长。  相似文献   
117.
查安塞沟位于新疆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北部的阿拉套山南坡,查安塞沟无其他水利工程调蓄径流过程,水资源利用系数较低,在出山口处现有拦河引水渠首一处。为解决流域农牧民生产生活饮水,在现有引水渠首以上1km处拟建新的水利工程。本文以拟建渠首场址区为研究对象,选用温泉水文站和阿合奇水文站为参证站,收集历史泥沙资料,对拟建渠首以上的研究区泥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经分析比较,推荐以温泉水文站为参证站的估算成果,即查安塞沟拟建渠首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为0.241×104 t。分析结论为在查安塞沟渠首以上区域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悬浮体季节分布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8年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冬、夏两季悬浮体浓度、浊度及水温和盐度调查资料,分析了研究区水体悬浮体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探讨了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夏季浊度在0.2~37.8FTU之间变化,冬季浊度在1.5~100.1FTU之间变化,均表现为底高表低、东高西低的特征.夏季水温分层明显,表现为表层高、底层低的特征,盐度整...  相似文献   
119.
全新世长江泥沙堆积的时空分布及通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长江中下游、河口及口外、浙-闽沿岸陆架6个主要沉积盆地的40个晚第四纪钻孔及其年代学数据和长江口外、陆架的浅地层剖面,计算了全新世不同阶段各沉积盆地的沉积速率,并进行了近7 000年来泥沙堆积通量的估算。研究发现全新世早期距今10 000年至8 000年间长江口下切古河谷是长江泥沙的主要堆积中心,沉积速率可高达15m/ka。随着海平面上升,全新世中期长江中下游也成为长江泥沙的重要沉积盆地,其中江汉盆地的沉积速率可达10m/ka。近2 000年来,口外、陆架的堆积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长江中下游盆地和河口可容空间日益减小。根据沉积速率估算,距今7 000年来长江中下游堆积泥沙约13 074×108 t,同期水下三角洲和陆架的泥沙堆积量约为9 470×108 t。研究还发现全新世以来有两个异常低沉积速率时期:距今8000-7 000年期间上述各沉积盆地沉积速率均显著低,未见长江泥沙的沉积中心; 距今4 000-2 000 年期间长江口呈现低沉积速率。 这两次异常的原因推测与海平面、气候波动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0.
《国际泥沙研究》2007,22(3):F0003-F0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