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1篇
  免费   689篇
  国内免费   821篇
测绘学   862篇
大气科学   587篇
地球物理   641篇
地质学   1885篇
海洋学   398篇
天文学   103篇
综合类   492篇
自然地理   433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植物根的加筋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金财  王建华 《地质与勘探》2003,39(Z2):322-325
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在植物根对边坡稳定方面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根的分布特征、强度特征,根加筋后土的强度变化以及植物加筋土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了植物固坡技术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2.
丁乾俊 《新疆地质》2003,21(4):463-467
任-侵位的岩浆体,在结晶分异、固化成岩过程中,一般都可分为:已结晶的固相岩体、正(半)结晶的可塑相岩体及未结晶的熔融相岩浆3部分.此时,若发生了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的构造作用力。使正(半)结晶的可塑相岩体发生可塑相变形,形成片麻化岩体;地壳运动(包括地震)时的构造作用力为脉动性质的挤压作用力;岩体发生片麻化的地壳运动,又使已结晶的固相岩体和围岩发生断裂活动,形成了断裂带控矿、容矿构造;未结晶的熔融相岩浆再度上升侵位,便形成了小侵入岩体控矿构造.残浆的形成与排出,控矿构造的发生、发展与控矿过程,都是在这次地壳运动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对这次地壳运动可称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3.
蛇绿岩及蛇绿岩中浅色岩的SHRIMP U-Pb测年   总被引:101,自引:2,他引:101  
文中简要评述了蛇绿岩的层状辉长岩,斜长岩和斜长花岗岩,以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岩和蛇绿岩中的埃达克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地质意义。层状辉长岩(或堆晶层状辉长岩)通常起源于洋脊下的岩浆房,因而它的形成年龄代表洋壳形成的时代。斜长岩与层状辉长岩的时代相近或略晚。斜长花岗岩年龄的解释极其依赖锆石组成和地球化学证据。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岩,可能记录蛇绿岩的侵位时代。蛇绿岩中的埃达克岩是消减洋壳在深部的部分熔融的产物。文中发表了新疆扎河坝蛇绿岩SHRIMP定年的中间成果,并简略地介绍了滇川西部金沙江和内蒙古图林凯等地的研究实例。根据层状辉长岩的测定结果,扎河坝蛇绿岩形成于(489±4)Ma,金沙江蛇绿岩形成于(328±8)Ma。内蒙古图林凯蛇绿岩中埃达克岩形成于(467±13)Ma~(429±7)Ma。块状辉长岩、斜长花岗岩和橄榄岩为主岩的花岗质岩石记录了蛇绿岩的复杂演化。新疆扎河坝蛇绿岩中的块状辉长岩中存在多组锆石年龄值。较老的一组为468~511 Ma,与层状辉长岩和斜长岩相似,记录了蛇绿岩或洋壳的形成时代,但是,岩石中的大部分锆石年龄为396~419 Ma,加权平均年龄为(406±4)Ma,可能反映了一次部分熔融事件。滇川西部金沙江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约300~285Ma,晚于层状辉长岩和?  相似文献   
94.
全站仪轴系补偿原理及检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阐述了全站仪的轴系补偿相关理论和实践,指出了我国检验规程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5.
全球增暖的另一可能原因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是地球流体(大气和海洋等)运动的最终能量源,地球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不能不与太阳活动有关.目前,普遍将全球增暖归结为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加剧,这无疑是有一定依据和有道理的.但从科学上来讲,人类活动所引起温室气体增加的影响,并非是唯一原因.基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从太阳活动的观点所进行的初步分析表明,太阳活动也可能是引起近世纪全球增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太阳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和引发地磁场变化的间接影响两个方面,地球磁场的变化将可通过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而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
利用1965~2000年6~8月鹤壁市3站降水量资料及淇河洪水资料,分析了面雨量气候特征及其与致洪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杨绍勇 《四川气象》2003,23(4):53-55
701C雷达某些性能不够完善。本文对雷达接收频率不能满足部分回答器工作需要、天控限位保护电路误保护等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原电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8.
用北半球陆地上48个地面电离层垂测站资料,以及国际参考电离层IRI 90模式,考察1985年1月6~7日F2层电子密度最大值日变化的纬度剖面和经度效应. 结果表明,在亚洲地区的20°N~30°N内,F2层赤道异常“喷泉效应”产生的NmF2“北驼峰”最高,其最大值出现在中午,或稍迟时间. 30°N ~50°N区域内,NmF2的白天峰值幅度逐渐下降,峰值时间移至午前约10:00 LT. 更高纬度(50°N~62°N )台站上,中午前后NmF2出现双峰,傍晚有谷值,夜间又再次抬升. 欧、美地区的低纬台站很少,但借助IRI 90模式分析可发现,在270°E经圈上,“喷泉效应”造成的“北驼峰”幅度最小,而且随纬度增大时,NmF2白天幅度下降也不明显,即纬度剖面的经度效应非常显著. 对中国、日本地区台站资料的小范围经度差异分析表明,在驼峰区的90°E~140°E内,各站NmF2无明显差别;但在中纬地区30°N~50°N内,中国西部上空NmF2白天变化幅度较大,且较为陡直,而中国东部和日本台站上空则相对平缓.  相似文献   
99.
土的工程力学性质与其电阻率关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与其地球物理参数的量化关系是实现工程物探资料量化解释的必然前提。本次工作在分析影响土的工程力学性质和电阻率的共同因素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土的粒度成分、含水率、饱和度、密实度与其电阻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耗土的压缩系数、粘聚力、压缩模量与电阻率的关系,得出了一系列的关系曲线及一些拟合公式,并对这些公式的含义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0.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03,29(11):64-64
热带气旋动力学引论陈联寿等本书阐述和总结了作者近 2 0年来的热带气旋理论研究成果 ,内容涵盖了热带气旋突变及可预报性研究、热带气旋异常运动动力学、热带气旋非对称结构对运动的影响、热带气旋等值线动力学、热带气旋能量频散及其波导理论、地形强迫下台风的异常运动等 ,内容涉及了当前国内外台风学术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 ,并提出了近代热带气旋动力学理论观点和见解。1 6开本 定价 :80 0 0元鄱阳湖调蓄功能与防灾综合治理研究朱宏富等  本书是在 1 998年全流域洪水后 ,针对解决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及生态环境问题 ,以详实的资料、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