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5篇
  免费   995篇
  国内免费   1214篇
测绘学   1408篇
大气科学   684篇
地球物理   853篇
地质学   2839篇
海洋学   838篇
天文学   72篇
综合类   471篇
自然地理   549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324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文章在资源评价和有利区优选的基础上,建立了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确定孔隙度(Φ) 大于3%,含气饱和度(Sg) 高于30%,岩石骨架密度(DEN) 低于2.7 g/cm3,脆性指数(BI) 高于40%时,对应含气量(Vt) 高于1 m3/t,可识别出储层与非储层,是有效储层识别的标准。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思路,选取含气量表征页岩储层物质基础,与孔隙度和有机质丰度正相关;选取脆性指数评价工程可压性,与硅质和碳酸盐岩含量正相关,明确了含气量和脆性指数可综合表征页岩储层地质和工程两方面特征。进一步将有效储层划分为三类:I类储层含气量(Vt) 高于4 m3/t,脆性指数(BI)高于50%;II类储层含气量与脆性指数中任何一项低于4 m3/t或50%;三类储层含气量(Vt)介于1~4m3/t,脆性指数(BI) 为40%~50%。川南地区五峰组—龙一1亚段各小层品质较好,以I、II类储层为主,局部为III类储层。采用该分类评价标准,评价水平井实际钻遇储层品质,Ⅰ类储层比例与气井测试产量、EUR间呈正相关,且当Ⅰ类储层钻遇率高于50%,气井测试产量超过15×104 m3/d概率达到92%,对应气井EUR在8000×104 m3以上,达到效益开发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2.
袁满  王文圣  叶濒璘 《水文》2017,37(5):8-11
有序聚类分析法是水文学中识别突变点的有效方法,但该法只考虑了同类之间的离差较小原则,忽略了类与类之间的离差较大原则。基于此,提出了改进的有序聚类分析法,改进法同时考虑了同类之间的离差较小和类类间的离差较大原则。将改进的有序聚类分析法应用于年平均流量序列突变点识别中,并与传统有序聚类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有序聚类分析法原理明确,识别突变点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973.
以宣下矿区为研究区,基于1972年、2003年、2013年、2018年4期地类数据,利用遥感技术分析了整个矿区在建矿前、生产中、闭坑后的地类变迁情况以及高时间跨度上的地类流量变化。结果表明,1972年研究区开展了大规模煤矿建设和开采活动,城乡居民与工业用地快速扩展,占用了大量耕地。分析土地的破坏与占用面积以及地貌类型发现,研究区矿山及其相关用地压占土地资源较多,破坏了地形地貌与生态环境,影响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974.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的综合研究,本文对雅鲁藏布江结合带的形成演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雅鲁藏布江特提斯洋具有弧后扩张洋盆的性质,在早三叠世至中三叠世中期洋盆初步形成,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洋盆全面形成,从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洋盆逐步萎缩,到古新世至始新世关闭。南带的蛇绿岩主要为洋中脊扩张型(MORB型),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北带的蛇绿岩主要为与洋内俯冲相关的俯冲带上盘型(SSZ型),形成于早中侏罗世。带内侏罗纪至白垩纪其他岩浆岩主要为前弧玄武岩类(FAB型)。显示雅鲁藏布江特提斯洋从早侏罗世开始发生了洋内俯冲,并同步向北向冈底斯带之下主动俯冲消减和向南向喜马拉雅地块之下被动俯冲消减,持续发展到晚白垩世,在古新世至始新世俯冲碰撞消亡转化为结合带。  相似文献   
975.
为解决GNSS-RTK实时测量中存在的数据波动性大,难以满足高精度沉降监测需求的问题,通过引入方差补偿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实现了绝大部分白噪声的过滤和修正。同时,对原始测量数据与滤波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滤波前原始数据标准差在7 mm左右,方差补偿法滤波后数据标准差在3 mm左右,实现了两倍多的精度提升。实践证明,方差补偿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在抑制滤波发散和提高监测数据精度上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6.
在川西甲基卡矿床外围新发现了建巴村中酸性侵入岩体,为了探讨其形成时代、成岩构造背景及其成矿条件,开展了LA-ICP-MC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该岩体的结晶年龄为(211.8±1.0) Ma; 岩石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中酸性侵入岩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类的特征,其物质来源可能为壳源物质与幔源物质部分熔融。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与此时期内川西地区的区域性岩浆活动相对应。建巴村岩体的构造位置及岩浆活动特征指示其可能不具备形成伟晶岩矿床的条件。  相似文献   
977.
为开发北京地铁八王坟车辆段大平台上部空间,层间隔震技术被采用。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和模拟地震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此层间隔震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后,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其地震响应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78.
川北硅质岩型铼多金属矿是国内首次发现的铼矿床新类型,矿石中具有Re、Se、V、Mo等多种有价元素富集,综合利用价值较好.本次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EDS)、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多种手段开展矿石工艺矿物学及铼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 表明,矿石中主要矿物包括石英、伊利石、黄铁矿等,并含有大量碳质,Re、Se富集与S紧密相关,V富集与Si、A1紧密相关.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测点含硒平均值0.021%、铼含量平均值为0.024%,表明铼、硒主要以类质同象形态赋存于黄铁矿中.钒主要赋存于含钒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中.  相似文献   
979.
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型铀矿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对纳米比亚欢乐谷地区白岗岩型铀矿的矿物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该地区铀的赋存形式以独立铀矿物为主,少量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于钍矿物中.铀矿物的主要种类有:晶质铀矿、钍铀矿、铀石、铀钍石、钛铀矿、沥青铀矿、硅钙铀矿和钒钾铀矿等,其中,晶质铀矿、钍铀矿和钛铀矿等原生铀矿物约占69%,而反应边状铀石、铀钍石、沥青铀矿、钒钾铀矿和硅钙铀矿等次生铀矿物约占31%.由此可见,该区铀矿化主要表现为原始岩浆的分异作用与后期热液改造作用的相互叠加,其热液改造程度不大,仅使铀发生内部再分配.  相似文献   
980.
敖萌  张路  廖明生  张丽 《地球物理学报》2020,63(8):2901-2911
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受其重访周期和一维形变测量能力的限制,仅利用单一轨道卫星观测数据很难揭示真实的地表形变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随着在轨运行的SAR卫星系统不断增加,使得融合相同时间段内覆盖同一区域的多源多轨道InSAR数据成为可能.然而目前普遍采用的多源InSAR数据融合方法均为针对大尺度形变监测设计,或者忽略南北向形变甚至水平形变,容易造成误判.为此,本文对经典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 SBAS)时序InSAR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在其形变反演模型中加入东西向和南北向形变参数,采用方差分量估计方法解算多源观测数据验后方差,通过迭代精化确定权重矩阵,从而获得形变参数的最优估值.使用美国南加州地区的ALOS PALSAR和ENVISAT ASAR数据开展实验,利用南加州综合GPS网(SCIGN)位于研究区域内的9个站点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融合形变测量结果在垂直向上能够准确反映地表形变波动,周期性与GPS观测比较一致;同时,融合得到的三维形变场显示南加州洛杉矶地区存在不可忽略的水平形变,东西向形变测量精度略高于南北向.因此,基于方差分量估计的多源InSAR融合方法在提高形变测量时间序列连续性的同时,能够更准确地反演研究区域三维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