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AcomparativestudyontheionosphericcurrentsystemsintheAntarcticandArcticregionsXuWenyao(徐文耀)(InstituteofGeophysics,AcademiaSini...  相似文献   
42.
北极区低电离层加热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军  车海琴  吴健  陈玉莲 《极地研究》2007,19(3):171-180
从等离子体能量守恒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出发,以国际参考电离层(IR I2000)和大气模型(MSIS)为背景,通过数值方法模拟研究大功率无线电波对北极低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扰动效应。结果表明,在外加强电磁场作用下,电离层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是电子)动力学温度得以升高而产生等离子体温度扰动;由于电子温度升高,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增加且电子的复合系数减小,诱发电子密度扰动;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扰动幅度随着加热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即扰动趋于饱和;电子密度扰动的弛豫时间较电子温度扰动的弛豫时间大;在泵波频率大于电离层临界频率的条件下,泵波频率越高,其激发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扰动效应也就越弱。  相似文献   
43.
地图投影计算机代数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少锋  李厚朴  李忠美 《测绘学报》2017,46(10):1557-1569
地图投影是现代地图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大量的椭圆函数幂级数展开、隐函数复合函数微分、椭圆积分、复变函数运算等一系列烦琐的数学分析过程,人工推导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有时由于难以忍受的复杂性等各种原因,甚至根本无法实现。本文主要从椭球各纬度间正反解符号表达式、不同变形性质地图投影间的直接变换、高斯投影的复变函数表示、斜轴墨卡托投影数学分析、极区海图投影及变换等5个方面,论述了地图投影计算机代数分析取得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领域有待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对推动地图投影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4.
李辉  吴健  吴军  车海琴 《极地研究》2009,21(4):272-278
火箭探空实验观测结果显示,极区夏季中层顶尘埃等离子体分层中存在着稳定的锐边界结构。本文采用了流体力学方程组和尘埃粒子自洽电荷变化模型,从尘埃等离子体电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尘埃分层结构中尖锐边界形成的物理过程。物理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中层顶区域存在的带电冰晶粒子在等离子体及电磁力等相互作用下,很容易形成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长时间,稳定的局域结构,这个结构可以用来解释我们观测到的一些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45.
宋璞 《极地研究》2024,(1):80-83
极区空间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剖析南北两极的热层、电离层和磁层的耦合问题。本文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极区空间物理学的一场革命——即理论框架的革新。这场科学革命是用磁流体力学理论取代电机工程理论,目前进行得比较缓慢,但将在今后的30~50年彻底改变人们对于热层-电离层-磁层的认知。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利用欧洲空间局设在北极区的非相干散射雷达系统EISCAT的观测资料讨论磁层-电离层耦合。磁静日和磁暴期间的观测样本比较表明,磁层基本过程对极区电离层有重要影响。这不仅说明极区电离层可看作这些过程的“全景屏幕”,也表明在南、北极区(特别是磁共轭点)进行同时观测的重要意义。文中还对进一步的南极研究课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7.
沈杰  白旭 《极地研究》2020,32(2):177-183
极区自然资源丰富却气候恶劣,海洋平台在此地区作业时甲板表面极易出现结冰现象。针对极区海洋平台甲板结构结冰问题,采用Fluent与FENSAP-ICE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在过冷雾和过冷雨条件下,距海面高度和结构特征长度对甲板结构结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特征风速为5 m·s~(-1)、6 m·s~(-1)和7 m·s~(-1)时,在风速不变的条件下,随着距海面高度由2m增加到20m,结构表面的平均结冰厚度均逐渐增加且结构表面的结冰相对增长率逐渐减小;在特征风速为5 m·s~(-1)条件下,在距海面高度为20 m和80 m处,随着结构特征长度由1 m增加到30 m时,结构表面的平均结冰厚度均逐渐减小且减少程度逐渐减缓。  相似文献   
48.
利用1988~1999年欧洲非相干散射EISCAT(European Incoherent Scatter)雷达观测数据,对不同太阳活动周相、不同季节的极光椭圆区电离层F区电子密度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气候学特征,并与IRI 2001模式比较.EISCAT观测到的电子密度显示出显著的太阳活动高年“冬季异常”和太阳活动低年半年变化等现象.EISCAT实测电子密度随时间和高度的平均二维分布和500 km高度以下总电子含量TEC,从总体来看与IRI 2001模式预测结果符合较好.但高年在TEC达到最大值前后,IRI 2001模式预测的电子密度高度剖面与EISCAT观测结果有显著差别:F2峰以上IRI 2001模式预测的电子密度过大,造成TEC明显高于雷达观测值.另外,在太阳活动下降相,EISCAT观测显示出明显的半年周期季节变化特征,但IRI 2001模式未能预测出此下降相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9.
卞鸿巍  文者  马恒  王荣颖 《测绘学报》2022,51(9):1890-1898
在中低纬度检验惯性导航极区性能的模拟测试系统中,基准误差造成的IMU转换修正误差是影响模拟测试精度的重要因素,本文讨论分析了其简化计算方法。采用转移前后地球球体模型下横向坐标系导航参数不变的基准轨迹转移原则,首先简述了模拟测试方法及IMU转换公式;其次,研究了IMU转换修正误差的计算方法,相比完整计算公式给出了适合船用的近似计算公式,并对其中的系数、各分量的量级及变化形式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实测航次的导航参数,对比验证了公式计算的正确性。简化公式最大计算误差约为10%,可满足后续模拟测试中IMU误差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0.
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设与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精度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是空天地海一体化观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基观测网和空基观测网向海洋的重要延伸。本文系统介绍了海洋立体观测网的组成,即海洋时空基准网和海洋环境监测与感知网;详细梳理了核心装备,包括水下导航与定位装备、海洋地球物理环境探测装备、极区导航定位装备与大数据中心。面向我国经略海洋和海洋强国战略,应紧跟海底立体观测网的发展趋势,并加快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