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5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320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414篇
海洋学   393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108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应对新冠疫情,世界各国实施了不同程度的防疫措施,从个人隔离到封城封国、从社交距离到停工停产.在肯定防疫成效的同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经济遭受史无前例的打击.纵观人类历史,传染性疾病影响历史进程的例子屡见不鲜.21世纪的今天,发达的人类对付原始的病毒看似妙计百般,实则代价惨重.疫苗固然是杀手锏,但它的到来总在惨烈的牺牲之...  相似文献   
132.
论海水养殖的养殖容量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养殖容量应是一个包含环境、生态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概念。养殖容量可定义为: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保证应有效益等各个方面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养殖量。合理地利用养殖容量就是要形成一个结构优化和功能高效的养殖生态系统,使所投入的物质得到反复循环、初级生产力得到多途径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和养殖效益,避免物质的浪费及自身和环境的污染。从养殖生态系统运转的驱动因素来分析,主要靠太阳辐射直接提供能源的系统,如海带养殖系统、扇贝筏式养殖系统等,可称为自养型或自然营养型养殖系统;主要靠人工投饲来提供能源的系统,如对虾池塘养殖系统、吃食性鱼类网箱养殖系统等,可称为异养型或人工营养型养殖系统。这两类养殖系统在生态学上有很多互补性,它们的复合可提高养殖水体的养殖容量。  相似文献   
133.
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鱼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9年4个季度研究了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的林缘和潮沟潮水中鱼类的种类多样性。共发现有鱼类76种,隶属于36科59属。其中林缘有42种,潮沟有54种,4个季度出现的鱼类种数潮沟多于林缘。两生境种类相似性指数较低,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各季节均出现的鱼类在林缘有6种,占全年总种数的14.3%;潮沟有8种,占全年总种数的14.8%;两个季节间共有种最多的:在林缘是夏季与冬季,在潮沟是夏季与秋季,它们的相似性指数也最大。全年在林缘和潮沟均出现的鱼类仅有1种。本区鱼类以暖水性种占绝对优势;但潮沟暖温性种多于林缘。在生态类型上,林缘以中上层种类较多,潮沟则以底层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134.
基于生态系统的上海崇明东滩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带是资源与环境条件最为优越的区域,也是与人类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区域之一。本文选择上海崇明东滩海岸带生态系统为研究示范区,在对崇明东滩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诊断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崇明东滩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状况。结果表明,从2000年至2008年,崇明东滩海岸带生态系统整体上表现为健康,局部区域表现为轻微退化,轻微退化的面积分别为25.71km2(2000)、16.66km2(2003)、18.16km2(2005)和40.46km2(2008)。自然湿地生态系统是崇明东滩海岸带中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2000年至2008年,崇明东滩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大部分面积保持在健康的状态,大规模的围垦工程和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入侵是造成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2000年至2008年,崇明东滩农业生态系统整体上表现为健康状态,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由于化肥、农药使用造成的环境恶化等问题,是造成崇明东滩海岸带农业生态系统局部区域发生退化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引起的现有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使得城镇生态系统健康面临巨大挑战,在2005年表现为轻微退化。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为我国其它地区海岸带生态系统管理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示范案例。  相似文献   
135.
人类活动对徐闻灯楼角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珊瑚礁生态系统被认为是“热带海洋沙漠”中的绿洲,有着非常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可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和生活来源,并为游客提供美丽的海底景观,还可保护岛屿和大陆的海岸线免受海浪侵蚀。但是,随着珊瑚礁的利用在不断的变化和增长,珊瑚礁的退化也是触目惊心的。世界上很多地方珊瑚的死亡和珊瑚礁的退化状况都有研究和报道。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压力,即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如全球气候的变暖、长棘海星的数量剧增、厄尔尼诺事件以及强风暴、强烈泥沙活动与沉积事件和火山爆发等;另一个是人为的压力,也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采集、污水扩散、挖掘造成的再沉积等。  相似文献   
136.
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来分析浙江省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损益情况,将ESV的估算引入海岸带开发决策,对浙江省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1990、2000、2010年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浙江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通过构建ESV估算模型,估算了1990~2010年间浙江省海岸带ESV变化.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由于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浙江省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城镇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林地和耕地面积减少.期间浙江省海岸带ESV总量不断减少,从352.78亿元降至299.64亿元,降幅达15.06%.浙江省海岸带ESV空间分布不断由高价值区域向低价值区域转变.各土地利用类型价值系数(CS)均小于1,价值总量对价值系数弹性不大,所设置的ESV系数原始值较为合适.浙江省海岸带土地利用强度不断上升,其空间分布与ESV变化率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无序增加的城镇建设用地占用林地和耕地而引起的土地利用结构转变是海岸带ESV不断减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7.
文章对唐山市沿海地区1991—2015年土地利用和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分析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1991—2015年唐山市海岸带主要地物类型涉及耕地、公路用地、河流水面、建设用地、坑塘水面、盐田、填海用地和裸地,其中坑塘水面占地最多,海岸带开发利用总面积不断增大,用地类型有所转化且向海域扩张,新增用地主要来自围填海且以填海造地为主;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以2006—2010年变化最为明显,主要原因为海水面积减少。在充分认识填海造地活动双面性的基础上,建议慎重开展填海造地,集约节约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合理科学规划填海区域,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8.
本文系统梳理了IPCC 《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的主要结论,并对主要观点进行了解读。报告主要关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极地、海洋和沿海地区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实现气候适应发展路径的方案。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大面积萎缩,冰川冰盖质量损失,积雪减少,北极海冰范围和厚度减小,多年冻土升温,全球海洋持续增温,1993年以来,海洋变暖和吸热速度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海洋表面酸化加剧,海洋含氧量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2006—2015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6 mm/yr,是1901—1990年的2.5倍,但存在区域差异。高山、极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分布和服务功能均发生变化,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极端海洋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多,强度加大。1982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海洋热浪的发生频率增加了一倍,且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海平面持续上升加剧了洪涝、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海岸带灾害,并影响沿海生态系统。海洋及冰冻圈的变化及其影响在未来一定时期仍将持续,应对这些影响而面临的挑战,应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和可再生能源管理,强化海岸带地区的海平面上升综合应对,打造积极有效、可持续和具有韧性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39.
文章通过断面法调查分析了儋州海域海花岛沿岸、南华墟沿岸和磷枪石岛沿岸造礁石珊瑚的种类组成与群落分布,结果表明:儋州海域造礁石珊瑚共有12科25属55种,相较于此前的研究增加了10个种,优势种为斯氏角孔珊瑚、澄黄滨珊瑚、柱角孔珊瑚;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急剧下降,由2012年的42.92%下降至现在的22.24%,降幅高至48.18%;造礁石珊瑚死亡率高居不下,长期维持在35%左右;初级群落以团块状造礁石珊瑚为优势种的趋势愈发明显,且单一绝对优势种的情况频繁出现,说明该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导致群落退化演替,分析认为这种破坏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0.
系统报道了广西涠洲岛的潮下带海草、红树林以及互花米草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9—202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涠洲岛海草分布于南湾西侧,紧邻珊瑚礁区,面积4246 m2,为潮下带的生长形式,海草种类仅见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真红树植物有6种[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海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