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720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GPS与InSAR数据融合在矿山开采沉陷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与InSAR数据融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分析了传统测量方法在矿山开采沉陷形变监测中的不足,讨论了GPS与InSAR数据融合的技术优势及其在InSAR相位解缠算法、水汽模型和大气层延迟误差改正模型、时间域与空间域的融合模型和算法等方面研究内容,提出了GPS与InSAR数据融合的研究特点与具体方法,并给出了比较详细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992.
针对高精度GPS测量中天线相位中心的修正效果问题,该文对GPS扼流圈天线相位中心修正在不同长度基线解算中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根据不同类型天线间的高程测量受相位中心修正影响较为显著的实验结果,提出利用超短基线水准比对法对相位中心改正模型的修正效果进行评价,开展了相关理论分析,并利用该方法对两种相位中心改正模型的修正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短基线水准比对法可以作为天线相位中心校准工作中检验校准结果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大块干涉相位图解缠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共享内存环境下的大块干涉相位图解缠方法。利用质量引导和最小不连续优化策略设计了复合相位解缠算法,并在共享内存环境下对算法中的质量图计算、高低质量区域分割和低质量区域优化3个步骤进行了并行化。为充分利用多核计算资源,针对低质量区域的并行优化,设计了动态计算任务分配方法。对仿真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相位图的解缠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提高相位解缠精度的同时,也极大地优化了相位解缠效率。  相似文献   
994.
卫星钟差是影响卫星定位精度的重要误差源之一,而实时精密单点定位又要求卫星钟差实时更新。卫星钟差的解算可通过非差模型或历元差分模型实现,但非差模型涵盖较多的载波相位模糊度参数,相比消掉模糊度参数的历元差分模型,计算效率要慢许多。历元差分模型仅利用载波相位观测量就可获得高精度卫星钟差历元间差,恢复后的卫星钟差仍可达到一定精度水平。利用历元差分模型可实现北斗卫星钟差的实时解算,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滤波得到的卫星钟差历元间差精度优于0.02 ns,恢复后的卫星钟差精度优于0.25 ns.   相似文献   
995.
GNSS接收机端的UPD与接收到的信号频率有关,这导致GPS和BDS系统间的双差模糊度不具有整数特性,为了恢复其整数特性,两系统间的系统偏差需要进行估计或改正。在顾及GPS和BDS之间的时间系统、坐标系统和频率间偏差的基础上,推导出GPS/BDS系统偏差计算模型,并利用不同实验对系统偏差的稳定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牌接收机在GPS/BDS系统偏差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均具有稳定性;天线类型和天线连接线长度没有对GPS/BDS系统偏差产生显著影响。加入系统偏差改正的GPS/BDS紧组合定位在恶劣环境下表现良好,可将模糊度固定平均所需时间缩短33%,模糊度固定成功率提高31%。  相似文献   
996.
资源三号01星与02星作为我国重要的遥感立体测绘卫星,承担了地理产品生产以及国土资源调查等任务。其中,高精度的卫星轨道确定是完成卫星任务的必备条件。资源三号01星与02星都搭载国产双频GPS接收机和SLR反射器来进行精密定轨和独立定轨精度检核。在定轨过程中,星载GPS接收机天线的PCO误差和PCV误差是制约进一步提高定轨精度的重要因素。尽管卫星入轨前获取GPS接收机天线的PCO先验值,本文通过在轨估计PCO,分析了PCO各个方向上的分量估计的可行性,发现通过使用在轨PCO,SLR检核显示ZY-3 01星和ZY-3 02星轨道RMS值分别提高了0.331 mm、0.399 mm。本文利用直接法和残差法估计了两颗卫星星载GPS接收机天线的PCV模型,整体量级在[-15 mm 15 mm]。通过使用在轨估计的PCV模型(10°×10°),ZY-3 01星SLR检核结果RMS值提高了2.143 mm(直接法模型)、1.628 mm(残差法模型),重叠弧段对比在三维位置上提高了11.377 mm(直接法模型)、13.903 mm(残差法模型),ZY-3 02星SLR检核结果RMS值提高了0.727 mm(直接法模型)、0.692 mm(残差法模型),重叠弧段对比在三维位置上提高了1.736 mm(直接法模型)、1.548 mm(残差法模型)。本文进一步探讨了PCV模型分辨率(10°×10°,5°×5°,2°×2°)对精密定轨的影响,在综合考虑计算效率、存储空间、提高幅度等因素后,发现使用残差法在轨估计5°×5° PCV模型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7.
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对GPS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卫星与接收机由于自身特性以及机械加工等原因,导致其质量中心与相位中心不重合而产生相位中心误差,进而对GPS精密单点定位产生一定影响。介绍GPS天线相位中心偏移(PCO)、变化(PCV)的原理,并分析PCO、PCV,以及不同模型改正对GPS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GPS精密单点定位中,天线相位中心改正不容忽略:在平面方向上,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对定位影响较小,仅为毫米级;在高程方向上,天线相位中心改正对定位影响较大,可达厘米级;与相对中心改正模型相比,绝对相位中心改正模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98.
魏超  邓昊文  张涛 《北京测绘》2018,32(3):286-289
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突飞猛进,现已可用于监测区域地表沉降等微小形变。GAMMA以其相对完善的程序功能通过枝切区域生长法或最小费用流法能有效完成相位解缠,实现D-InSAR。通过伊朗BAM数据采用GAMMA四轨法进行地形像对相位解缠,分别采用枝切区域生长法和最小费用流法实现,二者相位解缠纹理一致,而枝切区域生长法效率更高。为了定量评价相位解缠效果,提出借助MATLAB分析相位解缠效果的四个评价参考指标,分别为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和方差。利用伊朗BAM数据验证其有效性,并应用于拉斯维加斯区域,阐释了低相干区域掩膜处理有效,并进一步说明生成差分干涉图之前须先去除平地效应。  相似文献   
999.
根据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高精度的三维地震和钻井等资料,将古近系恩平组分为3个三级层序PSQ1、PSQ2、PSQ3。基于建立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开展了岩石物理分析、分频处理、90°相位转换和地层切片等一系列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取得了以下认识:1建立了不同岩性与波阻抗的对应关系,强振幅对应于砂岩,弱振幅对应于泥岩;2地层切片指示研究区西部多为条带状分布的振幅异常,东北部为朵叶状分布的振幅异常;3恩平凹陷北部PSQ1、PSQ2层序发育扇三角洲相,PSQ3层序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恩平凹陷西部在整个恩平组沉积时期仅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GNSS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差值实验,对不同天线类型、不同机构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进行组合,通过对数据比较分析,采用统一机构的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参数可有效降低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对GNSS点位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