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针对自动气象站各要素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会随时间、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漂移。为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以CP340恒温恒湿箱为湿度发生环境、采用英国michell公司的Optidew Vision精密露点仪为标准器,介绍了利用HMP155A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湿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方法和详细步骤。最后给出一个评定实例,在温度为22℃和40℃,相对湿度为30%RH~75%RH时,通过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各分量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HMP155A温湿度传感器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1.50%和1.46%。  相似文献   
102.
自动站与人工站相对湿度观测结果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余君  牟容 《气象》2008,34(12):96-102
相对湿度是大气探测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只有正确的空气湿度记录序列才能揭示水汽在长期气候趋势监测方面所起的作用.自2000年以来,使用了几十年的相对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的人工观测逐渐被自动观测所取代,为了了解两种观测仪器所测结果的差异,选取了全国17个具有代表性站点的观测数据并对其年平均差、标准差、日变化规律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根据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各自的优点和缺陷,将相对湿度数据按照气温和相对湿度大小分成了9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站点的自动站与人工站相比较,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系统偏差",并且相对湿度的自动观测存在偏干的现象,年平均在3.5%左右,在相对湿润的地区,这一现象更明显;在相同的气温条件或相同的相对湿度条件下,高湿或高温情况下的对比差值均偏大.  相似文献   
103.
复杂山地环境下气候要素空间插值精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插值可以提供每个计算栅格的气候要素资料,该文运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普通克里格插值法、薄盘光滑样条函数拟合法3种空间插值方法,对1971--2000年西南地区复杂山地环境下92个气象站点温度、降水以及相对湿度的各月气候平均值和多年平均值进行了空间插值。并进行了交叉验证和随机站点验证,运用绝对平均误差(MAE)、相对平均误差(MRE)及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插值精度检验的标准。结果表明:插值方法中,薄盘光滑样条函数插值法在山地环境下对3种气象要素的插值精度是最优的,特别是对于温度和降水,而对于相对湿度3种方法差别不大,都可以满足精度要求;在时间尺度上,对于温度相对较低、降水量相对较小的冬季,3种插值方法插值精度都相对于夏季和年平均明显较差,相对湿度插值精度季节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4.
利用曲阜市1971-2007年观测资料,对曲阜市区大雾天气发生的气候频率、生消时间、持续时间等主要特征及其相对湿度、温度差等相关要素进行了分析,表明曲阜市大雾天气以秋冬季、夜间的发生频率较高;大雾发生日气温日较差较小,前期降水有利于雾的产生;并指出城市热岛效应、气候变暖等因素是2000年后曲阜市大雾日数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5.
深圳市大气能见度与细粒子浓度统计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深圳市2007年全年逐时能见度、PM2.5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观测数据, 在分析大气消光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立了能见度与PM2.5之间的基本模型关系, 着重讨论分析了相对湿度对颗粒物消光影响的常见修正方式, 并通过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筛选相对湿度影响修正因子fRH的表达形式和确定模型参数, 最终建立起适合于深圳本地情况的能见度与PM2.5之间的最优统计模型 (R2=0.43, n=8024)。进一步利用能见度与PM2.5的日平均值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 模型拟合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 (R2) 高达0.73(n=350), 而且预测偏差范围小, 较好地反映了深圳市大气能见度与PM2.5之间的定量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6.
曾英  张红娟  李亚丽 《气象科技》2010,38(5):659-660
选取陕西省5个基准站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自动站和人工站平行观测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研究同一地点温湿传感器校准(更换)后人工站和自动站月对比差值的变化。研究表明,温湿传感器校准(更换)后易形成两个不同的人工与自动站对比差值序列,对比差值突变的节点是今后进行单站资料订正非常关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7.
In order to reveal transpiration rates of wetland plants and its relationships to micro- meterological factors in a mountain valley wetland, relative humidity, air temperature, leaf temperature, soil temperature, photo flux density and transpiration rates were measured once two hours in a Carex meyeriana wetland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 valley in dry (July) and wet (September) of 2003,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ndency of "decreasing after increasing" was obvious in wet season. However, a relatively stable trend was observed for the transpiration in dry season.. Generally, the photon flux density of Carex meyeriana was higher in wet season than that in dry season. However, the variabilities of leaf temperature, air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were similar in both seasons. Higher transpiration rates of Carex meyeriana leaves were observed in July (varied from 40 to 150 mol.m^-2.s^-1) compared to those (varied from 7 to 14 mol.m^-2.s^-1) in September. Transpirat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ir temperature (P〈0.01), leaf temperature (P〈0.01), and wind speed (P〈0.05), but cor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humidity and photo flux density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相似文献   
108.
刘文伟  董芹等 《气象科学》2001,21(4):486-490
确立以日蒸发量来作为描述可晾晒程度的物理量。根据日蒸发量与日最高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等诸多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回归计算,建立其预报方程。通过数轴凝聚,对1998、1999年常州市气象站的逐日蒸发量的变化范围并结合天空状况等因素进行分类,以此作为晾晒指数等级的标准。将方程结果与标准相对照,即可得到次日的晾晒指数等级和相应决策。  相似文献   
109.
统计分析了物品发生霉变的气象条件--气温、相对湿度、水汽压的气候分布概况,根据有关气象要素的分布特征设计出霉变函数的计算公式和霉变指数查算表,研制霉变指数预测模型并进行决策服务。5个月的实际应用表明,其准确率达97.4%。  相似文献   
110.
河南信阳茶叶资源环境优势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国强  李培玉 《山地学报》2004,22(6):772-775
信阳茶叶是河南省南部大别-桐柏山区的重要经济作物资源之一。该区域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植物资源丰富,是河南的鱼米之乡。气候条件独特,利于优质茶叶生长。因此,虽然以信阳毛尖为代表的信阳茶区茶叶面积小,茶叶总产量少,但产品质量上乘,深受茶叶消费者的喜爱,是全国名优绿茶重要产区。依据信阳茶区茶叶资源环境优势,提出进行名优绿色无公害茶产品的开发;组织茶叶产业化发展;加强信阳茶叶生产的标准化研究推广工作和加强对外经济技术联系协作,为河南省信阳茶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