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利用1980—2010年中国气象局576个气象站的能见度和日平均风速资料,分别分析了中国区域低能见度下风速的空间分布、能见度与风速之间的相关关系、风速变化对能见度变化的影响,讨论了城市化效应和近海地理位置对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低能见度(小于10 km)状况下,从内蒙古到新疆东部的沙漠及干旱地区对应的是高风速,在广大东部、南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盆地地区对应的是低风速(2 m·s-1以下);类似地理学的胡焕庸线,中国大陆存在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界线,以此界线划分,能见度与风速关系呈现“东正西负”型分布。界线以西地区包括中国沙漠及相邻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一年四季中能见度和风速均呈负相关关系,尤其春季最为明显,这表明这些地区能见度的恶化主要取决于大风驱动的沙尘气溶胶排放及传输。在界线以东地区,能见度和风速呈正相关,并且其正相关以秋冬季最强;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使能见度与风速关系的“东正西负”分界线北移且其正负相关均为最弱,说明夏季影响能见度的因素相对其他季节更为复杂;东部地区能见度的变化对风速变化响应较小;在四川盆地、贵州至广西和巴丹吉林沙漠地区能见度对风速响应更为敏感,在这些地区风速在对能见度影响中起到重要作用;大城市的能见度对风速响应的敏感程度略微高于中小城市及乡村,说明城市化影响存在但效果有限;近海岸地区因受海陆风影响,响应的敏感度较内陆小且季节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用沿都柳江河谷流域的三都、榕江、从江三个气象站作为流域上、中、下段代表站,用它们1961~2004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等要素的多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后知:河谷流域90年代中期以后年平均温度明显上升,主要为冬季气温增高所致;上、中段在80年代以后日照时数开始明显减少,中段的减少最为明显,前后20a多年平均减少值约为100h,下段基本无大变化;80年代后流域中、下段降水的变幅加大,洪涝事件增多。  相似文献   
3.
用沿都柳江河谷流域的三都、榕江、从江三个气象站作为流域上、中、下段代表站,用它们1961~2004年的观测资料进行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等要素的多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后知河谷流域90年代中期以后年平均温度明显上升,主要为冬季气温增高所致;上、中段在80年代以后日照时数开始明显减少,中段的减少最为明显,前后20a多年平均减少值约为100h,下段基本无大变化;80年代后流域中、下段降水的变幅加大,洪涝事件增多.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近50a来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贵阳市区和郊区 1951~2002年日照时数资料,对贵阳市 50a来日照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的日照时数从 20世纪 70年代初期呈现减少趋势, 90年代后减少最为显著。年日照时数减少幅度为66. 24 /10a,春夏秋冬各季均有减少,但减少的气候倾向率不同,减幅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日照时数在 20世纪 70年代初期出现突变,突变期前后多年平均差距约为 196h。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地农业省,全省稳定的粮食产区主要是分布于山间少量的相对平坦、集中连片的"坝子"上.因此,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提取和计算贵州省47个万亩大坝区域及边界数据,生成"贵州省万亩大坝区域及边界数据图层集",对以多云天气为主的粮食产区的植被动态及关键期遥感监测的业务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复杂山地环境下气候要素空间插值精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插值可以提供每个计算栅格的气候要素资料,该文运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普通克里格插值法、薄盘光滑样条函数拟合法3种空间插值方法,对1971--2000年西南地区复杂山地环境下92个气象站点温度、降水以及相对湿度的各月气候平均值和多年平均值进行了空间插值。并进行了交叉验证和随机站点验证,运用绝对平均误差(MAE)、相对平均误差(MRE)及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插值精度检验的标准。结果表明:插值方法中,薄盘光滑样条函数插值法在山地环境下对3种气象要素的插值精度是最优的,特别是对于温度和降水,而对于相对湿度3种方法差别不大,都可以满足精度要求;在时间尺度上,对于温度相对较低、降水量相对较小的冬季,3种插值方法插值精度都相对于夏季和年平均明显较差,相对湿度插值精度季节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阳江凹陷作为珠江口盆地西北部浅水边缘盆地珠三坳陷内次级负向构造单元,具有周缘隆起带及局部凸起障壁环境,中新世时期(19.1~13.8 Ma)阳江-一统断裂带两侧火山活动发育,研究区发育港湾状地貌限定下半封闭潮控海岸-河口湾背景.珠三坳陷勘探成熟的多为构造圈闭,而对于岩性圈闭的识别刻画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其中阳江凹陷已发现6个含油构造,并部署19口钻井,具有良好的资料基础,中新统缺乏岩性潜力系统研究认识,地层岩性圈闭搜索、排序及优选亟待开展.应用钻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和新采集三维地震资料,基于区域构造-火山活动背景,在高精度层序格架搭建和沉积充填序列框架上,聚焦于阳江凹陷潮控体系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及演化规律,进而解剖潮控体系下潮汐砂坝的识别标志、分布规律及岩性圈闭发育特征.研究表明:阳江东凹中新统发育潮控河口湾-潮控三角洲沉积体系,有利岩性圈闭叠合区恩平2-8构造储集砂体为潮汐砂坝,对于珠江口盆地浅水区域潮控体系及岩性圈闭预测具重要理论与勘探意义,并为其他浅水边缘盆地岩性圈闭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45年来贵州省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贵州80多个气象站1961~2005资料,分析了日照时数近45a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用"Mann-Kenda ll"法进行了年日照时数变化的突变检验。结果表明:贵州日照时数整体性的减少较为明显,减少的气候倾斜向从-144.3h/10a到-12.2h/10a之间;在通过突变检验的60个台站中有96.7%台站的日照突变现象发生在1970年代以后,有76.7%台站的日照突变现象发生在80~90年代。  相似文献   
9.
利用FY-3A陆上气溶胶日产品,结合ENVI遥感影像软件和ArcGIS地理信息软件的相关模块,处理和分析了贵州省2009年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并由此计算出Angstrom浑浊度系数和波长指数。分析表明:贵州省2009年冬季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在0.55μm波段内的旬变化幅度为0.28~0.53μm,并呈现出波动性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10年1月下旬—2月下旬有显著增加,较大值在整个冬季都相对集中于贵州省的中部、西南部以及北部地区;在污染物浓度变化中,细粒子浓度变化因素占主导地位;与冬季的前期相比,后期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大,细粒子比重有所增加,浑浊度稍微偏高,造成空气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溶胶分布的地理学和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根据人口、地理,气候和经济等特点把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分为东、西两部分。用2000~2010年MODIS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分析气溶胶分布的地理学和气候学特征后发现,胡焕庸线还可被视为中国气溶胶地理学的分界线,在其两侧气溶胶的性质和浓度都有明显差别。在人口稠密和海拔较低的东部,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为主,年平均AOD约为0.45;在西部,自然过程释放的气溶胶主导的AOD约为0.25。近10 a来东部AOD的年际间变化呈现增加趋势,西部AOD出现微弱减少的趋势。东部人为气溶胶年际间变化受亚洲季风影响。西部自然气溶胶年际间变化主要受沙漠地区沙尘气溶胶排放源的影响,沙尘天气过程主要控制其气溶胶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