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2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1903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502篇
海洋学   217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503篇
自然地理   82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81.
由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和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召开的河南省乡(镇)村干部国土资源知识培训工作动员暨师资队伍培训大会,于10月10日在郑州召开。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人教司  相似文献   
982.
课间十分钟     
10月24日16时30分,商丘市市委党校的多媒体教室外。一些刚听过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处张运动处长在商丘市乡镇干部国土资源知识培训班上  相似文献   
983.
中国人居环境研究的总体特征及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NKI、CSCD文献搜索引擎,以及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采用传统文献研究与知识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对1992—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研究的总体特征与知识图谱进行了定量识别和全景式展现。结果发现:1)近25年来,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发文数量显著增长,《建筑学报》《城市规划》《城市发展研究》等期刊是学者的主要科研阵地;2)研究的优势机构和团队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以及辽宁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其他建筑、规划类和师范类院校;3)研究经费多元化趋势明显,国家级基金是最主要的来源。4)在研究热点方面,人居环境、居住环境、宜居城市、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居住空间等是学者长期重点关注的热点词汇。5)在研究主题与知识基础方面,相关研究内容广泛,主题尚不集中,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城市、居住环境、农村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居住生活满意度、人居环境科学、人口发展是受到关注较多的8个热点主题,其知识基础建立在31篇经典文献之上。6)在具体演进轨迹方面,相关研究的知识结构呈连续发展且彼此联系紧密的态势,发展脉络较为清晰,并具有较强的问题导向性和政策导向性;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动态性,问题或政策的学科发展导向,以及学者间的合作交流、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技术方法的革新与应用等是其演进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84.
《地理学报(英文版)》2011,21(3):F0003-F0003
  相似文献   
985.
《铀矿地质》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主办,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承办的全国性学术和技术兼顾的核地质类核心期刊,先后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收录,并已入编“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中国地学领城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类(2020),CA化学文摘(美)(2014,2020),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21—2022年度)(扩展库)、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版)收录期刊。  相似文献   
986.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逐渐得到普及与应用。混合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是良好的适合高等教育的创造性学习模式。但是在目前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加工、梳理、整合能力不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自主学习能力稍显薄弱,因此亟需更多引导。文章综合分析了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缺点,建议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图谱概念,作为新的教学元素以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由此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增强型混合式学习模式。该模式在2020年南京大学《古无脊椎动物学》课程中进行了实践,进一步证明其在改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987.
近年来,地面激光扫描在喀斯特洞穴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日益广泛,其高精度测量与多样化的成果表达方式相较于传统手段优势明显。它不仅可以全方位记录洞穴要素并进行虚拟化展示,还可以构建洞道和沉积景观模型,最为关键的是毫米级的误差精度对于喀斯特洞穴空间形态计量研究有着革命性的突破,那么该如何通过海量点云精确绘制洞穴图并对洞穴要素进行制图表达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贵州潜龙洞为例,通过对三维激光点云进行处理,辅以第三方软件绘制潜龙洞平面图、剖面图和横断面图,并对洞穴要素图像化自动提取与制图表达进行探讨,对于提高洞穴制图精度、规范洞穴制图标准、科学构建洞穴地理空间数据库以及指导洞穴合理规划与开发等方面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8.
毕岭  肖玲  贾慧  章宏波  陈曦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10-2023040011
遗迹化石是研究古环境、古气候、地层旋回性及其全球成因动力学研究的有效载体。遗迹化石是某种环境条件下生物行为习性的直接证据,是沉积环境的灵敏指示剂,对探讨生物行为习性的演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储层地质学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选取CNKI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数据,对1954~2022年遗迹化石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和CiteSpace 6.1.R2 软件对文献类型分布、年度发文数量、国家、机构、期刊、作者、高引文献、突现关键词等进行分析,构建和绘制各单元间相互关系,以探求研究领域关键路径及知识拐点,进而挖掘所蕴含的新知识,预测学科研究趋势。研究表明:①我国遗迹化石领域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河南理工大学;发文量最多的学者是胡斌;被引频次最多的论文作者是龚一鸣;我国遗迹化石的研究主要以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为主。②系统发展阶段,我国遗迹化石研究区主要集中在贵阳、新疆;创新发展阶段,研究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等地。③中国寒武系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河南省、云南省和贵州省境内;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中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贵州、陕西、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湖南等地。石炭系—二叠系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南缘等地;三叠系的遗迹化石研究主要集中在扬子地区。本文基于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内遗迹化石研究现状和趋势,对于进一步了解遗迹化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9.
邱芹军  吴亮  马凯  谢忠  陶留锋 《地球科学》2023,(5):1875-1891
知识图谱是形式化描述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系统,其在应急救灾、时空预测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灾害应急领域面临数据骤增而应急关键知识匮乏问题,由此从灾害链角度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过程中关联的诸多要素,提出了一种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结合的地质灾害链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首先,基于灾害链角度对地质灾害间复杂形成机理及成链规律进行分析,在已有地质灾害知识基础上,基于自顶向下方法建立了统一的用于信息抽取的地质灾害链本体语义表达框架,包括描述地质灾害知识体系的地质灾害事件本体、承载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本体、受地质灾害作用下的地理对象本体及地质灾害在灾前、灾中和灾后时空过程中对应的应急处置方法本体;其次,结合自底向上方法构建数据层,通过知识融合、知识存储对概念、实例与属性等要素及其关联关系进行识别;最后以汶川地震为例并对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地对四类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识别,实现了数据-信息-知识的转换,为地质灾害领域的知识图谱构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0.
滑坡灾害易发频发、点多面广、隐蔽性强、危害严重.开展“天-空-地-深”观测一体化的滑坡早期识别、易发性评价及预测预报,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推进滑坡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依靠人工解译的滑坡识别耗时耗力,采用启发式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不能较好地探明环境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基于传统监测数据的滑坡预测预报精度较低.机器学习算法凭借其强大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及鲁棒性等优势,逐渐广泛应用于滑坡智能防灾减灾中.基于此,本研究系统阐述了机器学习在滑坡灾害早期识别、易发性评价及预测预报等方面的具体应用,综述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在上述3个领域中运用的优劣,最终对机器学习在滑坡灾害中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