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891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389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彭霞  谢永俊  党安荣 《测绘科学》2016,41(12):124-129,166
针对现有工作对规划支持不足的问题,该文通过集成空间信息服务、语义网络、Web服务发现与组合等技术,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能充分提供旅游规划决策支持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构建方法。阐述了面向旅游规划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构建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旅游规划本体库的空间信息服务发现方法,旅游规划语义驱动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算法,以及可靠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过程调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实现面向旅游规划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原型系统,并对工作流构建关键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2.
随着信息化测绘时代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从数据规模角度来说,政府拥有国内最为庞大的数据储量,掌握着大量的、权威的、关键的数据资源,是大数据时代的"财富"拥有者.整合图形数据库NEO4J自带的融合检索服务引擎,分析、整理、融合、统计这些数据,建立索引,提取有用信息,提供友好的查询服务界面,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对空间信息需求的视角,就资源调查与监测、评价与规划、管理与展示3个方面对空间信息技术在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空间信息技术以其在数据获取、处理、分析等方面的优势,日益为地质遗迹资护与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的决策支持,并呈现多技术集成应用的趋势;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与相关技术的深度融合,并拓展在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地理空间信息网格这一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物理特征、基本特征和多方参与性等若干特征。详细分析、讨论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的这些特征,对地理空间信息网格技术研究、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更加广泛地应用以及地理空间信息网格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移动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从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与要求入手,论述了地理空间数据在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作用。在对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与更新技术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数据采集与更新的技术途径,结合LD2000-RM移动测量系统,对其应用的领域和方向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移动测量技术在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6.
空间位置服务平台的构架设计与服务接口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丹  彭黎辉 《地球科学》2006,31(5):733-738
通过空间位置服务平台对位置服务领域中众多复杂的空间信息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和资源共享, 可以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的位置应用和服务.利用基于空间信息网格(spatial information grid, SIG) 的分布式思想对空间位置服务平台的架构进行了模型设计和技术实现, 完成了地图数据和定位查询的分布式存储和检索.平台服务接口满足开放位置服务(openlocation service, OpenLS) 规范, 利用XML进行信息编码, 通过HTTP进行数据传输, 介绍了相应的接口内容和调用示例.针对定位信息的更新和传递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ush的主动通知机制, 提供与各种定位接口的数据转换和消息处理能力, 高效地实现了位置应用和服务平台之间的消息传递.最后结合MAPGIS平台和CDMA手机定位技术进行了原型系统的实现, 验证了平台理论模型和服务接口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67.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初级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文勇  李琦 《地学前缘》2006,13(3):99-103
针对国内外数字城市研究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全球化进程中正在兴起和汇聚的新技术———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空间信息网格等为数字城市的演进提供的可行性。提出数字城市的发展必然导向智能城市,并将数字城市作为智能城市的初级阶段进行重新诠释;提出为了适应数字城市向智能城市进化,数字城市系统的构建必须满足开放性、易拓展性、可重用性、可动态适应的智能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8.
为了智能辅助自然资源统一确权调查,打破商业软件垄断封闭、成本代价高昂的限制,本文提出基于全开源技术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调查的信息化设计。根据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的战略目标,对其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特点、技术流程、技术架构进行阐述,深入研究其在多源数据整合、协同式作业及面向确权业务作业流程的定制功能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并给出应用案例,旨在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调查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王成金  陈沛然  王姣娥  李娜 《地理研究》2020,39(12):2685-2704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不同区域之间空间网络形成的支撑,对区际生产要素流动、市场融合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和前提条件。立足于综合基础设施网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为分析地域,设计数理模型,评价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网络连通性,考察其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然后分别从铁路、公路、航运、通讯、能源等各种基础设施方式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基础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水平,探讨了基础设施连通的类型分异及其主导因素,凝练基础设施连通的空间模式。主要结论如下:① 从海陆属性来看,岛屿型国家与中国设施连通性最高,其次为综合型国家,内陆型国家最低。对国际区域而言,俄蒙和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设施连通性最高,中东欧地区连通性最低。从国家尺度来看,俄罗斯和越南是与中国设施连通水平最高的国家,巴勒斯坦、东帝汶等5个国家与中国尚未形成设施连通性。从连通方式的构成来看,航运网络的连通性最高,其次为航空和光缆。② 空间距离、连通方式和重大交通走廊共同主导了设施连通性的类型分异。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与中国的设施连通形成了四种典型模式,包括海陆融合型外缘连通模式、陆路通道直接连通模式、陆心内生性低水平连通模式、远距离不均衡连通模式。  相似文献   
70.
中国西部城市在大规模、快速度和高投资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的同时,审视其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城市低收入群体来说,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是否能对提升就业水平、提升整体生活品质产生积极作用,值得规划者和决策者关注。论文基于乌鲁木齐2014年居民交通出行调查数据,采用带有交叉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t回归方法,考察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 BRT)对于提升低收入群体就业可达性和通勤满意度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就业可达性方面,低收入、男性和拥有住房产权者的通勤时间更长,距离BRT车站越近则通勤时间更短,私家车出行的通勤时间更长;在通勤满意度方面,低收入群体的通勤满意度水平更低,距离BRT车站近、选择私家车出行的通勤满意度水平更高。分析也表明,通勤时间短,通勤满意度水平不一定就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升就业可达性和满意度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但个体经济社会属性的差异影响也不可忽视。研究乌鲁木齐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对就业可达性和满意度的影响,有助于帮助西部城市制定提升低收入群体整体就业水平的公共政策,尤其对于促进地方就业稳定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