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308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雷州半岛红树林边缘效应及其对海岸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滨海湿地与邻近海区之间物质循环、能量和物种流动及其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红树林的边缘效应对研究海陆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滨海湿地生物地貌形成过程以及海岸带有机碳库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雷州半岛东岸红树林4种典型地貌分布区为重点,通过调查红树林前缘光滩,林缘及林内植被及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探讨红树林边缘效应的表现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貌类型红树林边界区的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因子分布特征有所不同。边界区群落特征表现为林缘的冠层低于林内,叶面积指数低于林内,物种丰富度林内高于林缘(除河口区外),且林缘的植被盖度受风浪影响显著,表现出河口区>内湾区>岛屿区>前沿浪击区。土壤理化性质边缘效应表现为林缘的pH值、粒度低于光滩,氧化还原电位、盐度高于光滩(除内湾区外),而林内的土壤理化性质波动较大,可能受林缘植被演替及地貌双重影响。不同地貌单元红树林边界区的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均表现为林内>林缘>光滩。综合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的主要生物及非生物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与环境第一主成分呈显著负相关,即受植被盖度,叶面积指数和土壤pH因子影响密切。红树林土壤有机碳沉积虽然受到不同水文地貌的影响,但总体而言,红树林初级生产输入和土壤酸性环境对红树林林下土壤有机碳库的富存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52.
对采自海南东寨港的海洋红树林植物黄瑾(Hibiscus tiliaceus)叶中分离到的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ydowii EN-198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利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以及制备薄层层析(PTLC)等分离手段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质谱技术等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环-(S-脯氨酸-S-苯丙氨酸)(1),环-(S-脯氨酸-S-亮氨酸)(2),环-(S-苯丙氨酸-S-色氨酸)(3),(1S)-1-(4 '-间羟基苯甲酸)-1,1,5,5-二甲基己二醇(4),曲酸(5),N-[2-(4-吲哚)乙基]乙酰胺(6),N-[2-(4-对羟基苯酚)乙基]乙酰胺(7),胸腺嘧啶脱氧核苷(8),尿嘧啶脱氧核苷(9),尿嘧啶核苷(10),过氧化麦角甾醇(11),麦角甾醇(12),(2S,2'R,3R,3 'E,4E,8E)-N-(2’-羟基-3’-十六烯酰基)-9-甲基-4,8-二十碳二烯-1,3-二醇(13)以及1-O-β-D-葡萄糖基-(2S,2'R,3R,3'E,4E,8E)-N-(2’-羟基-3’-十六烯酰基)-9-甲基-4,8-二十碳二烯-1,3-二醇(14);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Aspergillus sydowii中分离得到.对所有化合物测试其抑菌活性,发现化合物5与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3.
根据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水质调查数据,运用水质质量单项标准指数法、综合指数WQI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评价法等方法,对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水主要污染物为DIN、DO、石油类和PO43-P,其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54、4.83、0.061和0.033mg/L,单项平均污染指数分别为1.81、1.30、1.22和1.10,其中DIN的污染情况最严重,所有监测站位DIN含量均远未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平均值为1.42,说明该区水环境质量总体上属于轻度污染水平;有机污染指数的平均值为2.44,有机污染程度属于4级,表明该区水域受到轻度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指数的平均值为5.96,处于高富营养化状态。由于湛江港的影响,特呈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水质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采用五态连续提取法(SEP)对雷州半岛高桥红树林群落内外不同深度的沉积物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桥红树林湿地0~60cm深处沉积物中除Al-结合态砷和Ca-结合态砷含量低,难以检出外,交换态砷、残渣态砷、Fe-结合态砷皆可检出,沉积物砷积累以残渣态砷和 Fe-结合态砷为主,总砷测定含量为7.34±0.39~10.32±0.48 mg/kg,其中以20~40cm深处沉积物总砷测含量最多;不同深度沉积物砷含量中林内与林区外裸滩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林外裸滩-林缘-林内的表土总砷含量的分布呈波浪式分布,以林缘为最高,总砷达9.97±1.29 mg/kg,林内显著大于林外裸滩(p值<0.05),林内沉积物对砷的吸附强度较林外裸滩高  相似文献   
55.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科普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位于深圳湾东北岸,其独特的红树林湿地景观吸引了大量市民及游客前来参观。科普宣传教育是保护区的重要职能之一,保护区管理局应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科普教育资源优势,以满足市民群众的科普知识需求。本文总结了保护区近年来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当前科普教育模式优点和不足,对今后科普教育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6.
57.
红树林保护刻不容缓,但目前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尤其是在忽视其湿地本质和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单纯的有林地保护现象甚为突出。针对以上问题,从红树林名称入手指出红树林的林学渊源,理清概念,分析保护现状,并从生态系统的角度阐述了红树林湿地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探讨和呼吁科学的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58.
作为福建省唯一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直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阐述了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分析了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一步探讨了保护区长远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59.
60.
翁毅  张伟强 《台湾海峡》2011,30(2):264-268
广州番禺东涌剖面样品的AMS(磁谱仪)年龄及红树林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存在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红树林,红树林是海侵的标志之一.按照检出红树属花粉的9个剖面的分布以及5处埋藏红树林腐木的分布,可以描绘出全新世海侵的边界.根据东涌剖面的沉积旋回、样品年龄、红树林花粉含量曲线、半咸水-淡水硅藻及热性-温性硅藻含量曲线的综合分析,可将沉积环境的变迁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海侵有利于红树林的发展,第二阶段不利于红树林的发展,第四阶段的晚全新世,红树林的生长频繁,显示人为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