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2006年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6年8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30′N~32°30′N,121°E~123°E)39个观测站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研究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集特征.调查区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甲藻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藻、蓝藻和绿藻.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物种为脆指管藻(Dactyliosolen fragilissim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27~4830.09 cells·mL-1,平均为290.92 cells·mL-1,高值出现在调查区122°30′E~123°E水域,近岸细胞丰度较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是随水深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10m层.调查区两个断面细胞丰度由沿岸至冲淡水域呈增加趋势,但在调查区靠近外海一侧出现细胞丰度最低值.  相似文献   
102.
103.
本文从居群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生物演化的更替速率、成种速率及灭绝速率讨论了物种的生物学特征在生物绝灭事件中的可能影响。监管蜓类、菊石、珊瑚及腕足动物的资料表明,生物的“抗灾变能力和生物的地理分布范围成正比,和生物的演化速率成反比。同时,生物在绝灭事件中的命运也和它们当时所处的演化阶段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PTB界线是地学界长期以来讨论最热烈、最前缘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热点之一。以华蓥山涧水沟和重庆尖刀山2个PTB界线地层剖面为例,按生物演化过程和沉积相特征,将剖面中的PTB界线地层划分为生物富集层、生物绝灭层和生物萧条层3个生物演替层组,从中识别出生物地层PTB(B)界线和岩石地层PTB(R)界线2种性质的PTB界线,其中位于下部的PTB(B)界线以Hindeodus parvus牙形石首现为标志,上部的PTB(R)界线以古暴露面和暴露面两侧岩性、岩相突变的沉积超覆面为标志,两者相距约4.56 m,分别为3个生物演替层的组分界线。P—T之交发生的所有海平面下降、生物绝灭、火山喷发及晚二叠世晚期正常海向早三叠世早期文石海转化等复杂地质事件,都发生在此2个不同性质的PTB界线之间。Fe、Mn、Sr微量元素和C、O、Sr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规律性变化与相关控制因素,也都出现在此2个PTB界线之间,与PTB界线地层中所出现的各种复杂地质事件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和沉积学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05.
华南古生代末大绝灭后的生态系复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金南 《地球科学》1997,22(4):373-376
华南古-中生代之交连续沉积和生物演变学充列表明,古生代末大绝灭后中生代初的生态系复苏经历了近10Ma时间,而且各门类生物所经历的复苏过程和复苏所花费的时间有明显的差异,生物复苏是其生态适应和分化的结果,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的状态直接影响到生物的复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6.
用50%置信区间这一简单方法可把突然绝灭和逐渐绝灭区分开来,如果化石记录是突然消失,那么可以预测绝灭层位的位置。Seymour镳菊石化石的分析表明,尽管这些化石记录在K-R界线之下10-50m的整个地层区间逐渐消失,但其消失方式在K-R界线处具突然群绝灭特征。  相似文献   
107.
对普林斯巴期末的经灭事件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它是过去250MA以来10个全球周期性的集群绝灭事件之一,二是认为它是一个小的局限于欧洲的事件。从晚普林斯巴对早托阿尔斯,该事件造成的较高的科极绝灭持续5个菊石带的7.5MA的时间间隔,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北方,特提新和南方生物大区。  相似文献   
108.
济阳坳陷及其邻近地区早第三纪海侵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长期争议的早第三纪时期济阳坳陷及其邻近地区是否存在海侵问题,根据沉积特征及古生物资料,以济阳坳陷为例,重点研究了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二段至一段的演化特征,提出了新的观点——海啸。指出了遍布于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沙二段上部冲积相是由强海啸形成,它也是造成沙一段时期发生第三纪以来最大湖淹的主要原因。认为海啸的成因很可能与星体对地球的碰撞有关,属于地质时期的偶然事件  相似文献   
109.
对中国川东南地区两个穿越二叠-三叠系(P/Tr)界线的关键剖面进行详细的沉积相研究,目的是进一步研究二叠纪末集群绝灭的时限和原因。在碳酸盐台地环境中高分异度的礁相和平底生物群均延续到二叠纪最后一个阶(长兴阶)末期。  相似文献   
110.
熊聪慧  王祺 《地质论评》2007,53(5):577-585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PTB)集群绝灭是显生宙以来海洋生物界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灾变事件,但陆生植物在PTB是否存在集群绝灭却颇有争议。这个争议主要归咎于如何定义陆生植物的集群绝灭。通过考虑集群绝灭定义的4个基本特点(即量值、广度、幅度和时续),本文简要评述了陆生植物穿过PTB的多样性变化,认为它与海洋动物在二叠纪末的多样性变化可能是互相耦合的,这暗示着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在PTB都遭受了剧烈的扰动。陆生植物穿过PTB发生了全球性的古植代—中植代交替,经历了大的群落重组和新种的演化,这个过程持续了约25Ma。基于孢粉学资料,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植物群的演变具有明显的连续性,陆生植物在PTB没有突然发生大规模的绝灭事件。在不同的植物地理区、气候带和保存条件下,陆生植物穿过PTB的多样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总体上都显示了危机—残存—复苏的演化式样。基于化石数据库,冈瓦纳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陆生植物属的多样性在PTB显著衰减;而安加拉植物区和欧美植物区,属的多样性在PTB稍许增加。陆生植物中存在的一次高绝灭率事件(中三叠世安尼期)稍微滞后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陆生四足动物在PTB同时发生的集群绝灭,这暗示着陆生植物与动物界发生集群绝灭的根本原因及其响应方式可能不尽相同。作为宏体自养型初级生产者的陆生植物拥有更加多样化的地方特有性分子、生存对策和生境,在PTB可能对灾变事件具有更强的缓冲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笔者等建议在分析全球陆生植物多样性变化式样时,应该综合考虑植物区、气候带、化石采样和保存偏差因素以及大化石和微体化石的相互补充和印证,而基于有限的资料(例如来自一个植物地理区、一个或少数的产地和植物分类群(或分类等级)以及单凭植物大化石的研究)来论证陆生植物在PTB存在集群绝灭极有可能是不可靠的。笔者等倾向于认为陆生植物在PTB不存在全球性的、突然的、多种分类单元的集群绝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