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9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717篇
测绘学   226篇
大气科学   512篇
地球物理   289篇
地质学   1876篇
海洋学   125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22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的地质构造具有六大个性特征:(1)微陆块与其阐的造山带形成镶嵌结构;(2)微陆块和洲级板块一样走完了板块运动的全过程;(3)微陆块虽分散。但在构造活动中仍为一相对独立的地质单位;(4)地质演化具多旋回性;(5)海西期可能出现过一个海西地台;(6)喜马拉雅期中国构造一地貌以及深部结构构造梯级大分化。在地史演变中,无论是微陆块的裂解和漂移。还是经由其间之裂谷或小洋盆的消亡而次第粘结,都缺乏相对统一、量级较大的能量,其本身的动力量级远次于洲级板块。中国沉积盆地经历了从加里东到喜马拉雅多期次和互有交叉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根据盆地形成的地质背景将中国沉积盆地的构造类型划分为六大类;以前寒武纪陆块为基底的多旋回构造联合体盆地;以海西地台为基底的多旋回盆地;以特提斯各微陆块为基底的被动陆缘构造盆地;跨越多构造单元的中生代晚期一新生代大陆裂谷盆地;跨越多构造单元的中生代晚期一新生代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新近纪活动陆缘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62.
梁永平  时坚  张良  刘德深 《地球学报》2003,24(2):167-170
陕西渭北地处鄂尔多斯南缘,分布大面积的古生代碳酸盐岩,由于东西部所处地质背景不同,岩溶地区含水介质特征以及对应的地下水赋存、运移、循环特性存在极大的差异性。通过对东、西部岩溶含水岩组的结构组合特征、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的深入对比,分析了对岩溶作用的影响,揭示了造成两地岩溶地下水赋存特性差异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3.
根据1961~2000年武威站雷暴天气实况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40年强雷暴天气发生的气候规律,并研究了河西走廊东部强雷暴天气发生的4种环流背景及4种主要天气条件,归纳总结出其短期预报着眼点,为雷暴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4.
天气形势调整过程中连续暴雨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天气尺度背景及形成连续暴雨的物理量条件的基础上,找出连续三天暴雨的成因:由于大范围形势调整过程中同一低压系统在不同的环流形势配置下造成的,是天气形势调整过程中产生的,而不是通常概念上由于大范围环流形势稳定、有利降雨的系统得以持续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65.
在基层业务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以后,县局在参考上级指导预报的同时,初步开展对单站数值预报模式的研究,注意中、小尺度天气的变化规律,以提高订正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66.
2003年3月30日在沈阳市郊满堂乡发生了ML4.3级地震,本文讨论了这次地震的烈度并对震区的地震地质条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7.
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蒋建莹  倪允琪 《气象学报》2003,61(6):673-683
文中对 1998年 6月 12~ 1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汛后最强的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此次暴雨是在 3种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中高纬的双阻型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是引发该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条件 ;天气尺度的低压槽为该阶段的连续大暴雨提供了动力条件 ,它的前部存在一个低层辐合、正涡度和高层辐散、负涡度的带状区域。α中尺度上 ,该暴雨系统的垂直结构为中低层强烈的辐合和上层的辐散 ,其中心有着强烈的上升气流 ;同时在中高层 ,系统的南侧有一个高空急流强迫产生的次级环流。这种α中尺度暴雨系统的三维结构为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水汽和不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68.
实时战场环境仿真系统中三维地形模型简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实时战场环境仿真系统中三维城面模型的简化技术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一些具有创建性的算法。  相似文献   
69.
70.
暴雨预报是中期天气预报中的难点。由于较强的暴雨可以造成大范围的严重洪水灾害.因而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本文根据“三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高低空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与产生大暴雨的关系.采用完全预报方法的思路,首先对辽宁大暴雨过程有利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客观分析,选择物理意义明确的定量预报因子.然后利用T63数值预报产品制作了暴雨中期诊断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