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892/93年冬季中国东部地区严寒.本文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复原了该寒冬实况,推演主要的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绘制了雪、冰、冻雨和动植物冻害的地域分布图;定量推断各地最低温度值,并与早期器测温度记录相印证,绘制最低温度等值线图.指出1893年1月苏州、温州的推断最低气温分别为-15℃和-13℃,上海、汕头和香港的早期器测记录的最低气温分别为-12.1℃,-0.6℃和0℃,均低于20世纪以来的极端低温记录;河流封冻南界达28°N,北回归线以南地方多次出现严重冻雨,冻雨南界达21°29′N.由此认为1892/93年冬季是中国最近百余年的首位寒冬——这是在北半球许多地区的小冰期寒冷气候已结束、开始转暖,而中国仍然寒冷时的极端寒冷事例.此寒冬前后的气候特点是:1892年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初雪日期提前,1893年中国东部多雨、台风活动较频繁.该寒冬的背景是:位于第13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段;发生于极强的厄尔尼诺事件结束2年后的非厄尔尼诺年,对应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冷时段;寒冬之前全球火山活动较频繁,有重大火山喷发.  相似文献   
92.
日最低气温是判断作物是否遭受低温冷害的主要因子,开展日最低气温推算在作物低温冻害保险理赔服务中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为例,选取了2016年2月10、2023年1月31日(代表冬季)和2017年4月1日(代表春季)贵州省范围内的小时气温、遥感反演的夜间地表温度、地表高程、遥感水汽含量等多源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质量控制后,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数据与日最低气温的线性相关关系,利用相关性显著的地表温度、经度、纬度、水汽含量和高程数据构建了3个不同日期的日最低气温线性推算模型。经验证数据验证,使用线性显著参数构建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推算的2016年2月10、2017年4月1日和2023年1月31日的最低气温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224℃、0.894℃和1.727℃,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518℃、1.201℃和2.132℃。表明采用夜间过境的卫星遥感地表温度对推算当日的日最低气温具有较好的效果,该工作对于低温农业保险应用具有一定的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为降低PF算法的计算量,提出了基于最大Kullback-Leibler距离(MKLD)准则的PF-AMCMC算法。该算法可在自适应地选择粒子数的前提下,同时自适应地选择粒子滤波算法中MCMC移动步骤实施的时刻,在保证一定的状态估计精度的条件下,减少粒子滤波的计算量。大量的数值试验和GPS/DR组合导航仿真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较标准粒子滤波算法在克服粒子滤波计算量大的缺陷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且获得了精度更高的状态估计。  相似文献   
94.
运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从聚落入手,采用聚落调查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小尺度上建立基于研究区普定后寨河地区的总体情况、地形地貌差异、聚落等级的岩溶山区乡村聚落空间规模与人口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4个时期独立聚落人口动态数量进行回归模拟。步骤为:1)建立研究区已获取人口数的聚落空间分布规模(面积)与人口数的一元线性相关关系,对研究区聚落与人口进行回归分析,推算出研究区各时期无法获取准确数据的独立聚落人口数;2)建立各地貌区聚落空间规模与人口的线性关系,推算基于地貌类型无法获取准确数据的聚落人口数;3)考虑聚落空间规模的等级效应,将研究区各时期聚落按空间分布规模划分为高、中、低3个规模等级,计算不同等级内已获取人口数聚落的人均聚落面积,然后推算未知人口数聚落的人口数;4)在上述三种推算方式的基础上,使用平均法计算各时期每个独立聚落人口数。通过对比县志、人口资料和实地调查,证明通过聚落与人口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推算聚落人口数是基本有效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95.
从分潮数目选择、调和常数稳定性优化两个关键环节入手,选择11个主要分潮用于潮位推算,并利用邻近长期站对中短期验潮站调和常数做差比订正,显著提高了中短期验潮站的潮位推算精度。  相似文献   
96.
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区域减轻灾害风险、降低灾害损失的根本所在。从“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名录入手,分析了中国县域尺度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时空间格局,构建了基于历史灾害频次、人口与经济状况的县域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理论数量的推算模型。结果表明:中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经历了“先东部、后西部,东西共同迅速扩展”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高值区集中于首都圈、长三角、珠三角和沿长江经济带;县域人口密度、人均GDP和灾害频次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数量;福建沿海、长三角与珠三角外围、首都圈东部、川渝陕交界等11个片区是近期示范社区创建的重点区域。研究结论可为区域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一种利用改进A*算法的无人机航迹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算法解决大范围三维战场环境的无人机航迹规划问题。针对低空突防中无人机需满足生存率高、耗油量小等要求,算法综合考虑了航线高度、被探测概率、航线长度等权重因子,在该目标空间中搜索一条两个航路点之间的最优航线。同时为了满足UAV安全高度、升降率、转弯半径等性能约束,提出了一系列航线优化算法,得到最终的可飞航线。  相似文献   
98.
介绍一种嵌入式GPS/DR(全球定位系统/航位推算)车载组合导航(它通过GPS与DR的优势互补,提高了车辆导航系统定位数据的可靠性)的EKF(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软件设计方法。采用统计学原理剔除导航数据的粗差点,用扩展卡尔曼滤波进行导航参数的实时求解,采用EKF算法的GPS/DR组合导航系统有利于导航信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99.
粤北地区导线覆冰气象特征与标准厚度推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广东省乐昌高山气象站1972—1978年观冰资料和气候资料,分析了粤北地区导线覆冰的气象特征,建立了导线覆冰标准冰厚的气象推算模型。根据乐昌国家气象站的历史资料,对乐昌高山气象站的气候资料进行订正延长,构建了乐昌高山气象站覆冰年极值长年代序列,并推算出离地不同高度各重现期的标准冰厚值。结果表明,粤北地区导线覆冰主要发生在1月,其次为2月和12月,平均覆冰期在90天左右,最长覆冰期可达131天以上。主导风向、日最低气温、日降水量是影响导线覆冰厚度的主要气象因素。标准冰厚的年极值序列服从极值I型概率分布,历史上的最大导线覆冰值出现在2008年1月26日,2m高度标准冰厚达64.4mm,15m高度标准冰厚达92.7mm,与2008年冰灾实况调查的覆冰厚度(标准冰厚)115mm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0.
试验用飞行航迹设计完成后通常需要将各航路点和航段标绘在信息丰富的地图中,用于对航迹是否采用或修改与否进行决策并备案留存。手工标绘一条飞行航迹,耗时一般为15~20 min;基于GIS组件的航迹标绘系统,在VC环境下采用DTIS_MAPX组件,数据接口基于XML技术实现,首次将部队手工标绘改进为程序自动读取数据,标绘飞行航迹,并生成配套图例,成功实现了4 s标绘一条航迹,操作简便高效,提升了部队信息化作战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