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8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962篇
海洋学   88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壳源型非生物(无机)成因CO2运聚成藏机制独特、分布规律复杂、资源规模及潜力巨大,根据目前勘探及研究程度,其CO2资源量逾万亿立方米,勘探所获地质储量超过2000亿m3,居中国探明CO2地质储量之首,在世界范围亦是罕见的,故具有颇大的资源潜力与综合开发利用前景。CO2具明显的多重性,其不仅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工农业生产中,而且是导致"厄尔尼诺"现象,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温室气体,因此,如何综合开发利用这种储量规模巨大的CO2资源,充分发挥其市场经济价值,促进国家经济建设,这是目前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92.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下扬子区的海相中-古生界构造演化经历了前扬子板块、稳定地台和西太平洋活动陆缘等三大阶段。油气地质条件具有多套烃源岩、两类主要储层、四套区域盖层、多种成藏类型和多期成烃等特征。原始生烃量以下古生界为主,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的生烃量约占总生烃量的60% ̄80%。该领域的勘探应本着“整体评价、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的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和“五个转变”,加快勘探节奏,重在发现,坚持以下古生界为主,大中型  相似文献   
93.
94.
95.
箕状凹陷陡坡带占据着凹陷约30%的勘探领域、特有的构造样式使该带发育众多砂、砾岩扇体。近几年的勘探实践表明,该类扇体油藏有着广阔的勘探前景。全文在总结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扇体勘探经验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该类扇体的空间展布特点和油气成藏规律,旨在对具类似成因的箕状凹陷陡坡带砂、砾岩扇体之勘探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6.
乐安油田主要发育始新统与中新统两套火成岩,特别是中新统火成岩几乎覆盖了整个乐安地区。文章根据地震与钻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构造发育史分析了火成岩的类型、电性特征、分布特征及物性特征;探讨了火成岩的成藏条件,指出本区火成岩具有厚度大、分布广、生储盖配置良好等成藏有利条件,但该区火成岩后期改造作用小、气孔发育程度差,影响了油气聚集。综合分析认为:形成时代早,地处断裂破碎带的火成岩区,成藏条件较为有  相似文献   
97.
西湖凹陷西次凹古近系花港组和平湖组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是东海陆架盆地勘探开发新领域,受储层差异致密化影响,油气成藏机理复杂。为了厘清西次凹深层油气成藏过程,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包裹体所含油气地球化学等实验分析,结合构造演化、地层埋藏史、热史等,开展了系统的储层特征、油气成藏期次、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花港组深层(>4000 m)和平湖组储层均已致密化,溶蚀孔隙是主要的储集孔隙类型;花港组和平湖组均发育两期油气包裹体,早期含油包裹体较多,晚期以天然气包裹体为主,成藏时间分别为龙井运动期和冲绳运动期,以晚期天然气成藏最为关键。包裹体中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反映生烃母质以高等植物生源为主,低等生物为辅,与平湖组煤系烃源岩特征一致。冲绳运动叠加平湖组生气增压是晚期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动力,此时H10段及以上储层未致密化。根据储层致密化与成藏时序匹配关系可将西次凹M构造深层油气藏类型划分为常规型、先成藏后致密型、先致密后成藏型和边成藏边致密型4种。本文成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部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峨眉山上生活着1200多只藏猕猴。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太喜欢它们.喂它们各种美食。没有节制、没有合理搭配的各种零食使得这群猴子的体态日渐臃肿.而且还成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患者。  相似文献   
99.
板桥凹陷大张坨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张坨断裂带是黄骅坳陷板桥凹陷最大的Ⅱ级断裂系统,对凹陷油气分布与富集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大张坨断裂带与新生代油气成藏的关系,利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断裂带的活动性、断裂构造样式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综合断裂输导体系与断层两盘(上升盘、下降盘)的油气分布状况,建立板桥凹陷大张坨断裂带油气的断控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大张坨断层具有垂向分期、平面分段的活动特征,断层两盘派生大量次级断层,在断裂带内可识别阶梯型、"y"型、"y"型复合、多米诺式、对倾伸展型等5种构造样式,断裂活动贯穿于整个第三纪沉积史,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同的断裂构造样式决定断层两盘油气运聚规律具有明显差异,形成不同成因类型与不同储量丰度的油气聚集单元.  相似文献   
100.
从张扭性断陷盆地的断裂特征入手,结合构造动力学形成机制,总结了恩平凹陷的构造样式特征及有利圈闭类型,并探讨了构造样式对烃源岩的形成和油气富集区带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恩平凹陷为双向伸展的上下构造层变形系统的叠合,即古近系为NE—EW向伸展构造系统,新近系为NW—NWW向伸展—张性扭动构造系统;发育了4大类伸展型构造样式,构造样式演化控制了半地堑结构、烃源岩发育情况、油气的初始运移方向和断裂构造带与圈闭类型分布,为新生界油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