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Photoshop软件将原本分幅的地形地质图拼接成一张整图,拼接的质量和精度常常达不到要求。笔者在MapGIS软件平台下,通过光栅文件的配准与裁剪的方法,将原分幅的地质图件按其坐标相应地拼合在一起,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图幅较老且尚未经矢量化的地质图。在以上基础上,读取原工程的实际坐标以及按已知坐标来布置工程或者规划勘查区范围,提高地质工作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32.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之后,发生了数十个M>5,数百个M>4以及更多的M>3的余震,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对这些地震进行了较完整的监测.通过利用P波到时数据对M>3的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发现余震分布有两个明显的趋势,绝大部分的余震都分布在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北东向上,但在汶川地震的震中附近有一个北西向的余震分布区.利用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采用"裁剪-粘贴"法,获得了较大余震的震源机制解(Ms≥5.6).从震源机制解来看,尽管多数较强余震显示出逆冲的性质,但在断裂带的北部余震仍有一部分显示出明显的走滑性质.震源机制解显示北川-映秀断裂(BYF)的南部发生的余震主要为逆冲型地震,和主震的滑移状态一致;在BYF断层的北部余震同样以逆冲状态为主,这和主震在该区域的破裂性质有很大差异.在青川-平武断裂附近,震源机制以右旋走滑为主,且震源深度比较深(~18km).由此猜测主震在北部可能发生在北川断裂和青川断裂两个断裂上,而不是只发生在中央断层上.这种复杂的余震机制显示出龙门山断裂带断层系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3.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之后,发生了数十个M〉5,数百个M〉4以及更多的M〉3的余震,固定和流动地震台站对这些地震进行了较完整的监测.通过利用P波到时数据对M〉3的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发现余震分布有两个明显的趋势,绝大部分的余震都分布在沿龙门山断裂带的北东向上,但在汶川地震的震中附近有一个北西向的余震分布区.利用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采用“裁剪-粘贴”法,获得了较大余震的震源机制解(Ms≥5.6).从震源机制解来看,尽管多数较强余震显示出逆冲的性质,但在断裂带的北部余震仍有一部分显示出明显的走滑性质.震源机制解显示北川一映秀断裂(BYF)的南部发生的余震主要为逆冲型地震,和主震的滑移状态一致;在BYF断层的北部余震同样以逆冲状态为主,这和主震在该区域的破裂性质有很大差异.在青川.平武断裂附近,震源机制以右旋走滑为主,且震源深度比较深(~18km).由此猜测主震在北部可能发生在北川断裂和青川断裂两个断裂上,而不是只发生在中央断层上.这种复杂的余震机制显示出龙门山断裂带断层系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4.
李佳  段平  梁明  吕海洋 《测绘通报》2017,(10):84-88
针对以欧氏距离作为放大因子对电子地图进行放大裁剪引起的信息失衡问题,提出了采用地理多要素Voronoi图相邻关系的地图放大裁剪方法,可有效避免以欧氏距离作为地图放大因子的地图信息失衡问题。将电子地图中的地理要素分为点、线、面,对于点要素,构建它的Voronoi图;对于非点要素,即线和面要素,构建它们的近似Voronoi图,当用户对电子地图中感兴趣地理要素目标放大时,只需要提取该目标的多要素Voronoi图相邻要素的近似Voronoi图,并计算它们的最小外包矩形,将最小外包矩形区域用于最终的地图放大裁剪区域,则可较好地顾及用户感兴趣地理要素目标周围的地理要素信息,可提高地图的易读性。采用本文方法对某区域电子地图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地理多要素Voronoi图相邻关系的地图放大裁剪方法能够较好地顾及目标周边地理要素信息,避免了以欧氏距离为放大因子的地图信息失衡。  相似文献   
35.
基于DWT的数字图像零水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图像零水印构造和检测方法,水印构造过程使用密钥选择图像小波系数来构造零水印,水印检测过程为构造过程的逆过程.实验表明,算法在图像滤波、加性噪声、有损压缩、裁剪、图像增强等信号处理中都有很好的鲁棒性和不可见性.  相似文献   
36.
朱蕊  肖强  胡英男  徐青 《测绘科学》2011,36(6):175-176,105
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现势性直接影响着其使用情况,如何快速获取现势信息,并应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是一项非常迫切和长期的工作.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中、小比例尺地图数据补充生产大比例尺地碰要素的作业方法,详细描述了该作业方法的设计思路和作业流程,并讨论了作业流程中遇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经过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37.
地图注记与图形同色压盖关系处理是地图出版编辑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引入了绘图设备的裁剪区原理,建立了注记裁剪区及其分色对应表模型,基于"图层-要素-图元"地图文档结构,实现了一种自动计算注记裁剪区范围并压盖同色线划和填充点符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快速更新裁剪区,快速检索分色对应表,在每次地图绘制过程应用裁剪区。较传统的图形剪断、蒙版等方法,该方法具有不增加地图文档存储数据量,压盖效果好,不限制地图出版编辑工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8.
由于Surfer软件在构建等值线图及实现三维可视化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图形美观等优势;Arc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MapGIS在图形编辑方面操作灵活,将三者的优势结合起来,联合构建了三维地形并实现了其可视化,同时按照给定的边界对三维地形图进行了裁剪。  相似文献   
39.
要想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减少大量的冗余数据运算。方法之一是计算出当前的有效显示范围(即视景体),只对被包含在视景体之内的空间实体进行处理。通过空间运算过程中地变换矩阵计算得到视景体6个剪切面方程,进而判断空间实体是否被包含在视景体中。将这种办法与相应的数据结构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40.
无缝GIS数据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卉  王家耀 《测绘科学》2004,29(4):17-19
随着数字地球的发展,传统的以"图幅"为单位的GIS应用模式已满足不了实际应用的需要,无缝GIS成为GIS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无缝数据的生产又是实现无缝GIS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了无缝GIS数据生产的流程,及无缝数据生产的三个关键技术———数据中间件接口技术、线状要素的裁剪和属性关联技术、面状要素的交、并运算和属性关联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