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8篇
  免费   1008篇
  国内免费   1550篇
测绘学   592篇
大气科学   1430篇
地球物理   1029篇
地质学   2103篇
海洋学   901篇
天文学   499篇
综合类   257篇
自然地理   41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61.
前言 由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元件的复合式纵向振动换能器,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机械强度高,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换能器。  相似文献   
62.
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东沙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君  王义刚  张忍顺  林祥 《海洋工程》2007,25(1):105-113
东沙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中的第二大沙洲,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动力条件,对它进行稳定性研究为揭示整个辐射沙洲及其邻近岸滩的动态演变都非常有益。通过利用多年遥感卫片资料、1998年取得的现场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东沙滩面表层沉积物资料等,对东沙的地形地貌特征、沉积特征和东沙两侧潮汐通道的水流泥沙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沙的沙脊偏于西侧,西侧滩面较窄、高程较高且岸线较为顺直,东侧滩面较宽、高程较低且岸线较为破碎;西洋和陈家坞槽均处于冲刷状态,净输沙的主要方向为输向槽外或输向条子泥;东沙近三十年来面积有所缩小且有外围向中央收缩的趋势,尤其以向东、向南方向的迁移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3.
位于苏北海岸与南黄海内陆架的辐射沙洲具有极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生物、航运、旅游等其他海洋资源类型。本文以辐射沙洲沿岸地区自然资源状况为研究对象,地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首先对整个研究区内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状况进行了概要介绍;然后以如东为例,通过对其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对辐射沙洲沿岸这一特殊区域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新的分带开发、点轴开发模式和水陆交互的交通模式以及相应的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64.
Sree.  K 《海岸工程》1996,15(4):81-85
采用L波段介电探针,对沙壤,砂质粘土和粘土三种不同性质的土壤作了详尽的实验室实验,结果显示,土壤的盐度同介电常数的实无关,而同虚部相关,并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加。还表明,实数部分更多的依赖于土壤的湿度,虚数部分取决地土壤的盐度,土壤的含钠性对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都无影响。本研究展示了L波段对土壤盐度的微波响应。同时说明,在湿壤的条件下,采用L波段,将盐壤从钠壤中分离出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5.
海河口演变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海河口的历史变化过程,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了海河口建闸后的淤只情况、目前的淤积形态及其主要原因,认为河口建闸30a来,在径流量逐渐减小的条件下,潮汐水流是塑造闸下淤积形态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66.
一、ERB卫星观测的历史和现状 地球-大气系统(下简称地气系统)与宇宙空间的辐射能交换是影响地球气候演变和异常的决定因子,所以地球辐射收支(ERB)历来是气象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人类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观测地球环境的最初阶段,就考虑到了利用卫星上的传感器观测地球辐射收支的问题。人类第一颗用于气象观测目的人造卫星——探险者7号(Explorer-7)装载了用于ERB观测的仪器——威斯康星半球型黑白传感辐射计,用于观测直接太阳辐射通量、地球和大气反射的短波太阳辐射及地球和大气的放射长波辐射。在其后的实验气象卫星(TIROS系列卫星)、NOAA第一代极轨业务卫星(ESSA系列卫星),NOAA第二代极轨业务卫星(ITOS/NOAA系列卫星)、NOAA第三代极轨业务卫星(TIROS-N/NOAA系列卫星)、NOAA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OES系列卫星),以及 NASA(国家宇航局)的试验卫星——NIMBUS(雨云)系列卫星上先后装载了各式各样的专门用于或可用于ERB观测的仪器。  相似文献   
67.
顾宏堪 《海洋与湖沼》1997,28(1):111-112
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年学者来金明同志独立完成的35万字的《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专著,将于1997年1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专著是中国第一部海洋界面化学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专著。作为学科交叉新的生长点,海洋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的研究在国际也不过刀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仅有10多年。由于海洋沉积物一海水界面过程参与了海洋中许多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所以已成为当今海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国海沉积物一海水界面化学》是著者及其研究组10年来把当今海洋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68.
69.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水环境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琳  聂红涛  陶建华 《海洋学报》2007,29(6):134-140
由于海岸带的地理条件和海洋动力特性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开发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系统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的变异性.基于现场实测资料,建立系统的空间变异分析模型,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空间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和变化趋势.应用所构建的空间变异分析模型对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的水环境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对应年份的入海流量及其变化,分析了天津渤海湾海岸带污染的主因子和区域水环境的分布特征,结果可以对海洋功能区的划分和水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70.
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希  沙文钰  李妍 《海洋预报》2001,18(4):9-17
利用二十一层海温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我国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的强度、深度及厚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南海陆架浅水区域内,存在着随季节变化明显的辐射型温跃层;3-5月是温跃层的成长期:6-8月是该海域温跃层的强盛期;而9-11月温跃层开始减弱,到了冬季(12月到次年2月)温跃层变得最终,趋于消亡。结合本海区温跃层的这种变化特征,分析了该海域净辐射通量的分布状况及随季节的变化特征,证明了净辐射通量是影响该海域温跃层季节性分布特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