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7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本文研究了要素加权法、路网拓扑法和网格划分法等地图匹配算法,分析了地图匹配过程,包括地图数据预处理、道路连通性的建立、投影点的计算和道路匹配度的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道路连通性,采用捕捉圆获取候选道路集的地图匹配算法,并且对车辆GPS信号丢失的情况,采用最短路径算法,推算出车辆经过的道路。最后通过试验比较分析,验证了本算法具有较高的匹配准确度、匹配速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2.
针对测绘成果中入库数据道路实体连通性检测方面的问题,基于FME平台设计开发了一种道路实体连通性检测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重复路段的情形,既适用于单线形结构的常规道路实体,也适用于三岔路结构的非常规道路实体,并且实现了对各种不同类型道路实体不连通错误的精细化检测。利用模拟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与鲁棒性。所提算法为入库道路数据的连通性质量检查与修改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为数据库建设中道路数据的实体化编码和网络构建等数据深加工处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3.
牛瑞  王昱 《测绘科学》2015,40(2):39-42
姿态测量设备通常是以恒星作为观测基准的高精度姿态测量敏感器。针对高精度星点提取可以保证姿态解算精度及有效性的提高问题,该文针对星图影像特点,融合背景预测的思想,结合数学形态学目标标记的策略,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星点提取算法。模拟和实际星图影像提取试验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阈值法的阈值设定困难,易受噪声影响的缺点,星点可实现高精度正确提取,算法稳定可靠、适用性强,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广西布泉地下河发育特征及连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广西布泉地下河岩溶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在1∶5万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地下水水位动态进行长期观测和示踪,研究布泉地下河地表和地下岩溶发育特征,分析布泉河上游和中游各支流间的连通性。该区地表主要为峰丛洼地,溶蚀强烈,地下河管道主要沿断层展布,平面形态呈树枝型,剖面形态呈阶梯型。地下河中下游管道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对降雨的响应滞后,上游管道及远离管道区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对降雨的响应敏感。地下河上游和中游地下水平均流速分别为1 166 m/d和1 079 m/d,地下水总体径流速度较快,上游地下水的水力坡度大于中游。地下河上游管道分支较多,地下水连通性较复杂,中游主管道明显,连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5.
杨素  万荣荣  李冰 《湖泊科学》2022,34(4):1055-1074
水文连通性作为连接河湖水体间物质、能量及信息传递与交换的关键纽带,对水环境、水生态和生境状况具有联动与触发反馈作用,已成为水文学、水利学和生态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太湖流域作为全国典型的流域性密集平原河网区,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河湖水文连通关系变化剧烈并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本文以水文连通性概念与内涵为背景,对太湖流域水文连通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太湖流域水文连通性评价方法以图论法、景观格局指数及水文连通性函数等方法联合使用为主,且聚焦于区域尺度研究;演变过程按人类活动影响强度大致划分为自然水系形成阶段、古代人类活动影响阶段和现代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太湖流域水文连通性变化,近百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尤为剧烈;良好的水文连通性有利于汛期减轻流域洪涝灾害及非汛期保障水资源供给,但水文连通性的提高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效应由于涉及因素众多尚存在争议.针对当前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1)平原河网区水文连通性的定量表征与评估是水文连通性研究的前提;(2)定量解析流域水文连通性的驱动机制是水文连通性研究的重点;(3)深入跟踪大型引水调水工程对流域水文连通影响及其效应是一项长期任务;(4)兼顾环境生态效应的水利工程生态化改造研究,开展工程控制背景下的流域水文连通多目标优化调控,是实现太湖流域洪水调蓄、水资源供给、水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6.
叶晓彤  梁迪文  王庆  魏南  杨宇峰 《湖泊科学》2020,32(4):1126-1139
城市河-湖连通使不同水文特征的水体连通构成多样化水环境,环境异质性为提高浮游动物多样性提供了多样性生境条件.为了解湖南常德柳叶湖及其邻近水体轮虫群落结构变化对不同水体连通性和异质性的响应,于2018年对柳叶湖、穿紫河和沅江常德市区河段共15个站点进行了每季度1次的轮虫群落结构和环境特征调查分析.调查期间,不同水体的营养水平呈现:穿紫河柳叶湖沅江,穿紫河和柳叶湖呈富营养化状态,沅江呈中营养状态.本研究共检出轮虫88种(包括亚种8种和变种1种),其中,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为水系第一优势种.轮虫最高丰度为2535ind./L,全年平均丰度空间分布呈现:柳叶湖穿紫河沅江;季节分布呈现:6月 9月 3月 12月.轮虫群落对水体连通性的响应表现为:柳叶湖、穿紫河和沅江3个水体轮虫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第一优势种相同.对异质性的响应表现为:不同水体轮虫群落年平均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存在空间差异.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轮虫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7.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的测度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产业协同创新、环境协同治理、服务协同共享和制度协同安排4个维度构建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流”空间、大数据、网络分析和联锁网络模型等理论与方法,对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流动性、连通性和边界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之间的资本流动集中在广深之间,城市之间的知识流动集中在香港、广州和深圳之间;澳门、珠海、中山和江门等城市之间的环境协同治理水平更高,深莞惠和广佛等城市之间的环境协同治理水平稍差;广佛、广深、深莞等城市之间交通、通信、物流和银行等基础设施的服务协同共享水平更高;香港和澳门在跨境区域协同方面具有制度优势。2)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表现最优的是广州与深圳、广州与佛山、深圳与东莞、香港与深圳;同时,广州与东莞、深圳与佛山呈现联动趋势。虽然去边界化趋势明显,城市间流动性增强,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水平总体不高。3)广州和深圳两座中心城市的协同能力最强,香港和澳门两座国际化城市的协同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8.
在缝洞型油藏中,水力裂缝的偏转路径对石油的开采量有重要的影响。Hybrid Finite-element and Mesh-free Method-Fracflow(FEMM-Fracflow)数值模拟平台,通过数值实验,文章分析了缝洞型油藏中自然溶洞、水平地应力以及注水流速三种因素对水力裂缝偏转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存在溶洞时,裂缝明显向溶洞方向偏转;在改变水平围压时,不施加水平围压条件下,裂缝明显偏向溶洞方向扩展,并且最终与溶洞连通;而在施加50 MPa水平围压时,水力裂缝偏向溶洞的趋势明显减弱;在改变流速时,当流速为0.05 kg/s,裂缝明显向溶洞方向偏转,而当流速为0.2 kg/s,裂缝向溶洞方向偏转的趋势则减弱。   相似文献   
99.
Understanding the connectivity of fish among different typical habitats is important for conducting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when designing marine protected areas(MPA) or setting MPA networks. To clarify of connectivity among mangrove, seagrass beds, and coral reef habitats in Wenchang, Hainan Province,China, the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studied in wet and dry seasons of 2018. Gill nets were placed across the three habitat types,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 individuals, and body size of individual fish were recorded. In total, 3 815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154 species of 57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individuals and species was documented in mangroves(117 species, 2 623 individuals), followed by coral reefs(61 species,438 individuals) and seagrass beds(46 species, 754 individuals). The similarity tests revealed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habitats. Approximately 23.4% species used two habitats and 11.0% species used three habita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in habitat use among eight species(Mugil cephalus, Gerres oblongus, Siganus fuscescens, Terapon jarbua, Sillago maculata, Upeneus tragula, Lutjanus russellii, and Monacanthus chinensis) was detected, with a clear ontogenetic shift in habitat use from mangrove or seagrass beds to coral reefs. The similarity indices suggested that fish assemblag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arge groups namely coral, seagrass, and mangrove habitat typ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connectivity exists between mangrove–seagrass–coral reef continuum in Wenchang area; therefore, we recommend that fish connectiv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designing MPAs or MPA network where possible.  相似文献   
100.
精细地质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诗勇  李自安 《地学前缘》2005,12(3):314-314
精细地质是油田在高含水阶段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各种开发调整方案及决策制订的依据.现阶段精细地质研究主要集中在细化开发单元,成因单元砂体的连续性和连通性描述,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储层流动单元及地质建模等方面.它们涵盖了从储层划分、几何形态到砂体内部结构以及孔、渗空间变化等各个领域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