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670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775篇
海洋学   21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钛磷灰岩在超基性岩中很少发育,笔者野外工作发现冀北马哈叭沁超基性岩杂岩体的角闪石岩中发育少量团块状钛磷灰岩。本研究选择岩浆演化不同阶段的辉石角闪石岩、角闪石岩和钛磷灰岩中的磷灰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和LA-ICP-MS激光探针分析,对比分析了磷灰石矿物主微量元素特征。不同岩石类型中磷灰石微量元素蛛网图形态十分相似,但钛磷灰岩中磷灰石的F、U、Th、Sr、∑REE含量明显更高,连续变化的趋势与岩体岩相序列相符,表明在岩浆演化的晚期阶段,随着分异程度的增强,角闪石岩母岩浆中的Fe-Ti-P组分逐渐富集并达到饱和,从而在角闪石岩中发育团块状的钛磷灰岩。  相似文献   
962.
安徽庐枞盆地与正长岩有关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安徽庐枞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定位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与大别造山带之间,为一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断陷盆地。庐枞盆地内广泛发育中生代岩浆活动,包括龙门院、砖桥、双庙、浮山4个旋回的火山岩及同期次侵入的中酸性岩体。盆地中成矿作用类型丰富,矿种多样,与龙门院旋回有关的潜火山热液型铅锌矿床、与砖桥旋回有关的玢岩型矿床是盆地中重要的成矿作用系列,以往工作较为全面地对这两个成矿系列进行了研究。随着近几年找矿工作的突破,盆地中与正长岩类有关的氧化物-铜-铀矿床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以深部探测ZK01孔深部铀矿化、马口矿、黄梅尖岩体周边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区域与正长岩类有关的氧化物-铜-铀矿化系列,为庐枞整装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相似文献   
963.
中国成菱镁矿区带与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正  白鸽  王登红  陈毓川  徐志刚 《地质学报》2014,88(12):2326-2338
我国菱镁矿资源丰富,储量巨大,目前位居世界首位.类型上以晶质菱镁矿为主,便于开发利用.晶质菱镁矿又以沉积变质型为主,集中分布在辽东地区,形成了世界级的大型—超大型菱镁矿集中区和生产基地,其次为成因上与超镁质杂岩密切相关的热液交代型和风化残积型,青藏班公湖成矿带可作为我国湖相沉积型菱镁矿找矿的重要靶区.本次在对全国62处菱镁矿矿产地资料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全国菱镁矿的成矿规律,进一步划分了菱镁矿的矿床类型,并划分出13个成菱镁矿带,编制了“中国菱镁矿成矿规律图”、“中国菱镁矿成矿体系图”和“中国成菱镁矿带分布图”等图件,为我国菱镁矿资源潜力评价的预测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本文对我国辽东超大型菱镁矿的成因机制问题和菱镁矿中镁的物质来源等关键科学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4.
葛艳梅 《岩矿测试》2014,33(4):491-496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应用于高品位金矿石中金的测定,有效地解决了火试金重量法和氰醌容量法等分析方法有毒化学试剂用量大、测试条件局限性大等诸多问题。泡沫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泡沫富集-FAAS法)就能够测定金品位达到500μg/g的金矿石,但该方法在常规FAAS方法基础上增加了滤渣分离、滤液稀释及泡沫灰化、复溶等过程,由于操作环节的增多,分析效率不高,且引入测量误差的机率随之加大。本文建立了一种高品位金的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用王水溶解,分离残渣,滤液定容后无需分离富集直接采用FAAS测定金量,方法精密度(RSD)为1.6%,优于FAAS本身精密度,满足了高品位金矿石样品快速分析监控的要求。通过实验对黑龙江省某岩金矿矿样(生产监控样)、金矿石外检样品及金矿石国家标准样品采用本法、泡沫富集-FAAS法、氰醌容量法、火试金重量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基体中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本法测定高品位金量的准确性。当金量为50~110μg/g时,允许样品中含量为10%;金量为110~164μg/g时,允许样品中含量为20%;金量为164~218μg/g时,允许样品中含量为25%。研究认为,本法普遍适用于测定金品位达到50μg/g以上、含量小于10%的金矿石。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5.63%,大部分金矿石国家标准样品的含量均在此平均值附近,一般金矿石的含量也很少达到较高水平,因此本法具备较强的应用性;且与泡沫富集-FAAS法相比,省去了泡沫富集-灰化-复溶的操作过程,大大提高了金量的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965.
新疆且末县几克里阔勒镁—超镁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南缘活动带之喀拉米兰晚古生代沟弧系中段北侧,侵入下石炭统满达拉恰普组第三段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及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中。主要岩石类型有纯橄岩、二辉橄榄岩、单辉橄榄岩、含长橄榄二辉岩、二辉岩、橄榄辉长岩、淡色辉长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岩相学特征表明:岩浆作用早期,分离结晶作用主导了岩浆演化过程和岩体形成过程,橄榄石和斜方辉石呈分离/堆晶相;矿物结晶顺序是:尖晶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褐色普通角闪石/黑云母。原生岩浆可能来自原始地幔或中等程度熔融的高镁玄武质岩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同化混染作用的影响,但硫化物熔离程度较弱。岩浆源区位于尖晶石稳定域。  相似文献   
966.
条带状铁建造(BIF)的形成时代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长乐  张连昌  刘利  代堰锫 《地质科学》2014,49(4):1201-1215
对条带状建造(BIF)进行精确的年代学约束,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可以获得BIF的时间分布趋势,反映对应时代的大气和海洋环境,准确建立与重大地质事件的对应关系,为建造的成因提供依据。本文在综合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重新绘制了全球BIF形成时代的分布图,结果表明BIF在3.6~1.6 Ga连续分布,在2.8~2.7 Ga、 2.5~2.4 Ga、 1.9~1.8 Ga的3个区间范围内形成高峰;Algoma型BIF主要集中于中-晚太古代,而Superior型BIF主要出现在古元古代。本文重点对前人关于BIF年代学的测试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评述,结果表明目前锆石U-Pb测年法依然为主要手段,而Sm-Nd等时线法和Re-Os等时线法尽管有效,但直接测定BIF条带的Sm-Nd等时线和磁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仍存在较大问题,但可用来反映物质的来源以及后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等问题,而采取BIF相关单元的年龄来间接代表BIF的形成年龄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法,其中测定建造火山岩夹层锆石U-Pb年龄是国际上测定BIF时代常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967.
于沟子-稀有多金属矿区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矿集区西段,其中铜(钼)多金属矿体主要分布于正长花岗岩与狼牙山组碳酸盐岩接触带矽卡岩内,属于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而铌(铷)等稀有-稀土矿化带分布于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内。于沟子铜(钼)多金属矿床磁矿石中的辉钼矿Re-Os定年表明,辉钼矿中含有对Re-Os定年产生较大影响的普通Os,在扣除普通Os后,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10.1±4.8)Ma(n=5,MSWD=0.37),厘定其成矿年龄为晚三叠世,是东昆仑祁漫塔格印支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68.
镁铁-超镁铁岩的分类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旗 《地质科学》2014,(3):982-1017
-超镁岩分类是镁-超镁岩研究最基本的问题之一。镁-超镁岩(不包括金伯利岩、煌斑岩和碱性超镁岩等)按照产出的构造背景、岩石组合、伴生矿产大体可分为5类,即:蛇绿岩、义敦型岩体、阿拉斯加型岩体、层状侵入体和橄榄岩-闪长岩型岩体。蛇绿岩代表大洋岩石圈地幔及其分异物,义敦型代表大陆岩石圈地幔及其分异物,阿拉斯加型岩体来自岛弧、活动陆缘环境或具岛弧之下地幔特征的源岩,层状侵入体来自板内伸展构造背景,橄榄岩-闪长岩型岩体的构造背景与阿拉斯加型类似,但是也有产于板内环境的。蛇绿岩是学术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1972年彭罗斯会议确定的蛇绿岩的定义仍然是适用的,斯泰因曼三位一体的概念仍然是有效的,而Delik的蛇绿岩定义和分类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义敦型的概念是合适的和有用的。蛇绿岩与义敦型岩体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构造含义不同。它们之间的区别不是依靠岩石组合本身,也不依靠地球化学,而是依靠野外产出位置和伴生的围岩性质以及构造情况。不同类型的镁-超镁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不同,伴生的矿产类型不同,具有不同的大地构造意义。在野外实践和室内研究中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找矿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69.
滇西红牛矽卡岩型铜矿床石榴子石特征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高雪  邓军  孟健寅  闫寒  李建新  杨春海  孙诺  魏超 《岩石学报》2014,30(9):2695-2708
红牛矽卡岩型铜矿床是义敦岛弧南段格咱火山-岩浆弧新探明的铜矿床之一,目前探明铜金属资源量已达大型规模。与由侵入岩和大理岩直接接触形成的典型矽卡岩矿床不同,红牛铜矿床是隐伏岩体远程矽卡岩化的产物,其矽卡岩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通常相间排列,且距离岩体较远,大理岩中可见粗粒石榴子石和硅灰石,矽卡岩中常见大理岩捕掳体。根据矽卡岩矿物组合可将该矿床矽卡岩类型划分为石榴子石矽卡岩、石榴子石透辉石(或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符山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硅灰石-石榴子石矽卡岩、绿帘石-石榴子石矽卡岩、阳起石-绿帘石矽卡岩、硅灰石矽卡岩和绿帘石矽卡岩,其中以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和硅灰石矽卡岩为主。石榴子石是最重要的矽卡岩矿物,分布广泛、颜色变化大,且石榴子石矽卡岩中黄铜矿、黄矿、磁黄矿化最好。本文通过对0ZK10、3ZK11和7ZK16钻孔岩芯的地质编录,查明石榴子石在红牛铜矿床的空间分布和矿化特征,采集该矿区新鲜的石榴子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和角岩磨制成光薄片,开展详细的显微镜下鉴定工作,观察石榴子石的颜色、粒度、结构、光性等岩相学特征,并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其化学成分。红牛铜矿床石榴子石集中产出于矽卡岩中,少量产出于矽卡岩化大理岩和角岩中,具有明显的两期。早期石榴子石分布广泛,多呈褐色-红褐色,非均质性,异常干涉色,粒径一般在0.2~4mm之间,半自形-自形中细粒结构,韵律环带发育。SiO2含量变化范围为35.18%~37.69%、CaO为33.34%~36.35%、Al2O3为3.64%~13.69%、FeO为11.90%~24.18%、MgO为0.00%~0.08%,FeO和Al2O3含量变化呈负相关,SiO2和CaO含量变化整体呈正相关。石榴子石端员组分总体以钙榴石(36.88%~82.36%)为主,其次为钙铝榴石(16.59%~60.75%),还有少量的镁铝榴石、铝榴石和锰铝榴石,属于钙榴石-钙铝榴石系列(And37-82Gro17-61Spe+Pyr+Alm0.33-3.71)。晚期石榴子石呈浅褐色-浅红色,多发育于矽卡岩化角岩和大理岩中,少量发育于矽卡岩中,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均质性,全消光,常具有溶蚀结构。SiO2含量变化范围为35.06%~36.27%、CaO为33.07%~33.77%、Al2O3为0.04%~1.05%、FeO为27.38%~28.18%、MgO为0.00%~0.04%,属于钙榴石(94.42%~98.46%)。早期石榴子石韵律环带发育,其主量元素含量变化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由核部向边缘,SiO2和CaO基本保持不变,FeO含量增加,Al2O3含量减少,钙榴石含量增加,钙铝榴石含量减少,反映在石榴子石形成早期,成岩环境为低氧逸度、酸性还原环境;形成过程中氧逸度增加,成矿溶液由酸性向弱碱性演化。黄铜矿、磁黄矿、辉钼矿等金属硫化物多呈他形充填于石榴子石颗粒之间,或在石榴子石的裂隙中形成细脉,或沿石榴子石生长环带面交代,表明石榴子石形成于矽卡岩早期、早于铜矿化,并为金属硫化物的沉淀富集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970.
河北武安西石门铁矿床Fe同位素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发育于太行山造山带南段的西石门矿矿体和岩体、碳酸盐岩地层之间有非常明显的接触界线,且具有明显的侵入关系.矿石矿物主要以自形磁矿为主,矿石发育气孔构造,显示了充填-贯入的特征.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闪长岩与钠长岩的FeO、MgO与TiO2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Na2O与SiO2呈微弱线性正相关,而Na2O与CaO呈线性负相关.闪长岩Fe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为δ56Fe=-0.048‰~0.223‰,平均值为δ56Fe=0.070‰±0.197(2SD,n=6);钠长岩Fe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为δ56Fe=0.033‰~0.101‰,平均值为δ56Fe=0.063‰±0.070(2SD,n=4);磁矿矿石Fe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为δ56Fe=0.008‰~0.115‰,平均值为δ56Fe=0.065‰±0.089(2SD,n=12);两个矽卡岩Fe同位素分别为-0.085‰和0.025‰;大理岩样品的δ56Fe为-0.320‰.磁矿矿石Fe同位素组成和平均火成岩接近,且较为均一,的来源很可能来自于高温"矿浆".本文提出西石门矿床为岩浆通道-"矿浆"贯入式成矿.矿体下部相比上部更偏富集Fe的重同位素,判断"矿浆"运移方向是从下部往上部运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