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防SARS专家提醒:气温升高,人们感受到了夏天的炎热。是不是如有些人说的,夏天的温度可以杀死SARS病毒?专家认为,这种说法没有得到研究证实,防SARS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42.
在抗击“非典”(SARS)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如果说成功地控制疫情是一场防疫战的话,那么,研制出疫苗则是人类对抗SARS下面进攻。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几种对累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的非线性增长曲线模型,说明了Richards增长曲线在这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合理性和可行性,由此建立了累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的非线性回归点模型。并具体对北京SARS疫情进行了跟踪预测预报,包括整体和分时间段的预测预报,获得了北京SARS疫情随时间的预测预报结果,说明了北京4月底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对北京SARS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4.
在中国控制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疫情扩散与蔓延的大量科学实践活动基础上,从人地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出发,提出了各种致病因子在人地互动过程中转移路径的逻辑模型,进而又提出了控制SARS疫情发展的人地互动逻辑模型。从后一个模型出发,把中国SARS疫情的发展规律归纳为5种传播模式,即异类病毒转移传播模式、家庭和社区接触传播模式、医院和门诊感染传播模式、市内随机扩散传播模式和飞点跳跃跨区传播模式。其中,跨区传播模式的影响最广泛、危害最巨大、控制起来最艰巨、复  相似文献   
45.
制备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分别于免疫后0h、4h、8h、12h、24h、48h、72h、96h、7d、14d取脾、头肾、鳃组织,提取m 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组织中Toll-like受体(TLR)2、TLR5M、髓样分化因子My D88、核转录因子(NF)-κB、白介素(IL)-6、干扰素(IFN)γ、趋化因子CXC、补体C3、热休克蛋白(HSP)70、T细胞表面分子CD4、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KEF)十一种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免疫后除TLR5M、NKEF以外其它九种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表达高峰出现在24—72h,基因表达量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12倍;TLR5M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NKEF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显著下调趋势,下调峰值出现在24h,为对照组的0.49倍。在脾脏和肾脏中,NF-κB和CD4基因的表达峰值高于鳃;在脾脏和鳃中,IL-6、HSP70和NKEF基因的表达峰值均高于头肾;IFNγ、CXC、C3和My D88在三个组织中的表达峰值差异不大。在三个组织中每个基因表达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浸泡免疫后,IL-6和HSP70基因在三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迅速、且丰度高,可以作为疫苗浸泡免疫后的效果评价指标;除肾和脾主要的免疫器官外,鳃也是浸泡免疫后重要的检测组织。研究结果为浸泡免疫疫苗效果的评价积累了数据。  相似文献   
46.
鱼类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免疫是通过胃肠粘膜系统进行抗原呈递.较传统的注射和浸浴免疫简易便捷.是更为理想的免疫途径。一般认为鱼的后肠是摄取抗原的主要部位,口服疫苗引起的免疫应答以粘膜免疫为主.系统免疫应答并不是很强。在口服疫苗的研制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使得这种疫苗迄今无法问世。本文围绕鱼类口服免疫的意义.作用机理以及口服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鱼类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疫苗是编码免疫原或与免疫原相关的真核表达质粒DNA(或RNA),它可经一定途径进入动物体内,被动物宿主细胞摄取后能转录和翻译表达出抗原蛋白,此抗原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种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1990年,Wolff等给小鼠骨骼肌肉直接注射纯化的质粒DNA,可使载体上的基因在小鼠骨骼肌中表达,这种表达可持续数月,甚至持续终生,且没有检测出注射的外源DNA与宿主染色体整合。  相似文献   
48.
鱼用生物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吴后波 《海洋科学》2006,30(8):78-82
鱼用疫苗的研究可上溯到20世纪40年代,1942年加拿大学者Duff[1]应用灭活的杀鲑产气单胞菌免疫硬头鳟获得成功,开创了鱼类疫苗研究的先河。随后数十年间,各国学者对鱼用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疫苗大致可分为两类:减毒疫苗、灭活疫苗。前者是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或在异种动物体内  相似文献   
49.
Bacterin was prepared by formalin-inactivating the virulent strain of Vibrio hollisae isolated from diseased Seriola dumerili (amberjack) suffering from vibriosis. Healthy S. dumeriIi were vaccinated by respective procedures of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mersion, and orally administration. Results of the three different vaccinations were compared. Blood was drawn from the vaccinated fish every 7 days, and the antibody titers and lysozyme activities of the sera were determined. The antibody titer of injected fish was 1:40 at 7 d, and reached its peak of 1:320 at 28 d, while the fish vaccinated by immersion and orally administration exhibited weak antibody responses, the antibody titres of 〈1:10, 1:20, 1:160 were observed at 7 d, 14 d, 35 d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vaccinated fish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ysozyme activities (P〈0.05). Upon challenge with virulent strain, the 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 (RPS) of injected, immersed and oral administrated fish were 75%, 45%, and 40% respectively, and the injected fish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RPS than immersed and oral administrated fish.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vaccination of S. dumerili by the injection would be the best strategy to prevent the vibriosis in S. dumerili farm.  相似文献   
50.
大黄鱼(Pseudos ciaenacrocea(Richardson))是我国特有的经济鱼种,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而受到青睐,在大黄鱼人工育苗和网箱养殖等技术相继成熟之后,人工养殖得到迅猛发展,仅福建省2000年就有养殖网箱约30万[1].由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导致大面积细菌性疾病的爆发[2~5],给大黄鱼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细菌性疾病的防治,目前主要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