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3篇
  免费   1232篇
  国内免费   1160篇
测绘学   680篇
大气科学   751篇
地球物理   1094篇
地质学   2894篇
海洋学   561篇
天文学   122篇
综合类   407篇
自然地理   256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3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利用NCEP/NCAR 1 000~10 hPa 2.5 °×2.5 °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2003年6月22—25日热带对流层上空东风带扰动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下同)短期东西进退的热力强迫过程,并探讨了相应机制。结果表明:东风带扰动附近非绝热效应分布和强度的变化影响着西太副高东西向的运动;西太副高短期东西向移动有趋“冷”的趋势,即西太副高向非绝热加热减弱或者非绝热冷却增强方向移动;在西太副高突然东退前后,东风带扰动东、西侧的非绝热加热效应出现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东风带扰动东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增强和东风带扰动西侧非绝热冷却效应减弱东退的特征,而且在对流层300 hPa高度附近表现最为明显;在非绝热加热效应影响因子中,垂直输送项最为重要,其次为局地变化项,水平平流效应最不显著,因此,垂直输送作用和局地变化作用引起的非绝热效应的变化是影响西太副高突然东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沿海地区深基坑设计施工都十分重视其抗浮问题,在深基坑开挖前掌握抗拔桩对于基坑隆起和围护结构变形及受力规律十分重要,其研究成果对于节约工程成本和保证基坑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港珠澳大桥侧接线拱北海关隧道明挖段为依托,首先建立抗拔桩与土体的硬接触模型,并验证该模型对于抗拔桩模拟的合理性,采用极差分析法研究底板不同桩长和桩径加固对基坑围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桩长可更有效地减小地表沉降,增大桩径可更好地控制连续墙的变形,增大桩长和桩径都可以很好地控制坑底隆起。  相似文献   
993.
阐述了时频分析技术中重排算法的基本思想,给出了部分重排算法的局部能量重心表达式;设计了两个数值实验,利用几种重排算法对单道地震信号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重排算法不仅能有效抑制交叉项,同时也能提高时频聚集性,从而获得更理想的局部信号特征。其中以重排Spectrogram分布的时频聚集能力最佳,尤其适合于突出主频信号;重排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同样也能够获得较理想的时频效果,但稍弱于前一种方法;重排伪MH分布的时频聚集性相对较差,没有对分散的能量进行有效的重新分配处理。重排算法因其突出的时频聚集能力,应用在地震剖面中可以得到更加细致的瞬时频率特征。   相似文献   
994.
根据煤层底板含水层具有不均一性的特点,建立了底板含水层非均布水压力学模型和流固耦合模型,并根据"下三带"理论和弹塑性理论求得了底板保护带突水极限压力的弹性解和塑性解。利用FLAC3D软件对工作面采动底板进行了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并对煤层采动底板的应力破坏特征以及渗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煤层底板进行了突水预测。研究表明:非均布水压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快捷、准确的对煤层底板突水进行预测,对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在光滑的严格凸的自反Banach空间中引入一类关于拟-φ-渐近非扩张映像族的混合迭代算法,并修正正规的Mann迭代算法以达到引入这种混合迭代算法强收敛的目的.采用Banach空间中的广义投影方法,使拟-φ-渐近非扩张映像族每次迭代生成的序列都投影在一个闭凸集合中,利用Lyapunov泛函和Banach空间中的K-K性质,证明了该序列收敛于其公共不动点,即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该混合迭代算法的强收敛性.所得结论是周海云和马丙坤等人的相关结果的改进与推广.  相似文献   
996.
一、地层概况本区三、四系地层较厚,约100m-390m,且由北向南逐渐增厚,属于与煤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下部有30m-70m的古风化破碎带,侏罗系地层由北向南逐渐加深,下部多属断裂带断层,褶皱较多,区域南部有火层岩侵入。  相似文献   
997.
叠前三参数非高斯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地球物理反演中广泛采用的"噪声高斯分布假设",本文研究了叠前地震资料中噪声的非高斯分布特征,提出了针对非高斯噪声的地震叠前非高斯反演概念和思想,构造了能同时压制高斯和非高斯噪声的混合范数作为反演目标函数,采用改进的Powell算法进行求解,有效地抑制了叠前地震资料中的高斯和非高斯混合噪声.模型试算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反演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8.
地应力测量的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芯非弹性应变恢复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深部地应力测量方法,汶川5.12地震后,我国大陆首次将该方法应用于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的地应力测量.本文简述了该方法的原理、计算方法和汶川地震科学钻一号孔的典型结果.给出了一号孔在所测深度之处的三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三个主应力中,最大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近于水平,最小主应力近于直立.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西.在746 m深度,三个主应力的大小为25.2 MPa,21.5 MPa,18.5 MPa.这种应力状态可使龙门山断层产生逆冲兼右行走滑运动,与汶川5.12地震的断层运动一致.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震源机制解及其他地应力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吻合.测量结果表明,非弹性应变恢复法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在较大深度的钻孔和地层较破碎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应力解除法、水压致裂法等难以实施时,此方法仍有可能获得较可靠的地应力数据,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999.
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白家疃台)在“十五”改造后,布设了一台gPhone重力仪(原PET031)记录重力固体潮,该仪器自2008年起持续稳定工作:台站原有大地动力TRG-1型潮汐记录重力仪(#804),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续稳定工作,具有稳定良好的重力固体潮观测记录.  相似文献   
1000.
地震作用下高斜坡破坏的发生发展过程比较短暂、剧烈,破坏机理相对复杂。本文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作用下非贯通节理岩体斜坡的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节理上的应变最大,模型上部应变大于下部应变;节理贯通机理复杂,多为拉剪复合型破坏;节理的贯通并不意味着斜坡的破坏,而是破坏了斜坡的整体性,使其处于临界状态。试验揭示了此类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及破坏机理,可为理论和工程实践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