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3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经图像处理,并结合野外考察,建立解译标志进行遥感解译。结果表明,开都河下游绿洲区的盐渍化土地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盐渍化程度呈先加重后减轻趋势;盐渍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开都河沿岸低洼地和博斯腾湖湖滨地区及其北岸清水沟、曲惠渠、乌什塔拉渠两岸附近;盐渍化的形成与研究区地形地貌、地下水以及干旱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人类农业活动对盐渍化土壤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潘波  程滔  徐丹  刘松军 《岩石学报》2020,36(7):2067-2080
长白山天池火口北侧天文峰之上,一套醒目的黄色浮岩引起广泛的关注,其颜色成因问题更是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形貌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探索了黄色浮岩的颜色成因问题,并对此次喷发活动(天文峰期喷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黄色浮岩与其下部灰白色浮岩应为同一期喷发所形成,两者成分一致且特征相似。黄色浮岩初始颜色为灰白色,后期受所处环境(降水丰富)与本身气孔特征的影响,浮岩内发生了元素析出和元素沉淀的过程。首先,浮岩内Si与H2O结合形成弱硅酸(H2Si O3),而大气中CO2与H2O结合形成弱碳酸(H2CO3),在弱酸环境下火山玻璃逐渐析出Si、K、Al、Ca和Fe等阳离子,而析出的元素易溶于水的部分被流水带走,难溶于水的Fe与Al富集并粘附在火山玻璃壁上,同时由于Fe可与H2O络合形成黄色的Fe的水合物(Fe2O3·n H2O),而Al与H2O络合形成凝胶状白色水合物(Al2O3·n H2O),两者混合形成了黄色胶状物粘附在火山玻璃壁上,改变了浮岩原本的灰白色,形成了黄色浮岩。因此,天文峰期浮岩的黄色是由于后期风化淋滤作用所造成,属于次生色。本研究提高了对火山喷发堆积物风化淋滤作用过程的认识,也为其他地区相似颜色变化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3.
灌区中居民点与水土资源邻近关系——以张掖绿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录仓  高静 《干旱区地理》2015,38(4):797-804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核心在于水,核心区域在于绿洲。灌区是构成绿洲的最基本单元。论文应用最邻近距离指数(NNI),分析了张掖绿洲灌区中居民点与水浇地及渠系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张掖大小共39个灌区中,有22个灌区的NNI值<0.5,灌区中居民点总体表现为聚集分布态势,但空间差异明显,沿山灌区居民点聚集程度明显高于绿洲中腹灌区,映射出不同灌区水资源的基本约束力。从微观角度考察,居民点与水浇地、渠系、道路之间的平均临近距离从沿山独立灌区-绿洲边缘灌区-绿洲中腹灌区逐步增加,说明沿山灌区水浇地、渠系与居民点的关系更密切。灌区中居民点与渠系、水浇地表现出显著的"亲水型"和"亲地型","质点"(居民点)-"廊道"(渠系和路网)-"域面"(土地)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54.
Oasis is the core area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arid western regions, and is also a territory with promin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un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asis in Qingtongxia Irrigation District is threatened by soil salinization, shrinkage of lakes and wetlands, and deterior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As for the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direct cause is the loss of regulation of groundwater depth or serious pollution of water caused by man-made ir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the root cause lies in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un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regard,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primary task for the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asis in Qingtongxia Irrigation District is to adjust the allocation structur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o eas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for which the direct means is to carry out dynamic control of water and salt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land type in the Irrigation District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55.
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绿洲边界层特征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应用NCAR的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6,设计了三种不同土壤湿度对金塔绿洲边界层的特征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灌溉后地表温度和气温升温率较灌溉前有所减小。土壤湿度越大,绿洲温度越低,绿洲的“冷岛效应”越显著。绿洲灌溉后地面感热通量较灌溉前偏低,潜热通量比灌溉前高;土壤湿度越大,这种差异越显著。土壤湿度为0.35时,绿洲能够很好地表现绿洲特性,维持其自身的发展。绿洲边界层高度在灌溉前后有很大的变化。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绿洲的边界层高度逐渐降低。这种较低的边界层对绿洲起到了保护作用,它将绿洲的能量与水分保存任较低的边界层中,促进了绿洲的进一步维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56.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研究”的观测资料和酒泉站的地面和探空气象资料,计算了酒泉绿洲夏季大气边界层的加热(冷却)率,分析了酒泉绿洲近地面层和行星边界层的大气加热(冷却)率逐日变化,研究了不同典型天气下大气加热(冷却)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酒泉绿洲近地面层和行星边界层内,大气加热(冷却)率具有明显的逐日变化特征;近地面层和行星边界层及整个大气层白天的大气加热率和夜晚的大气冷却率基本相当,大气能量基本守恒;日照时数、云量和特殊天气过程(如冷空气活动、沙尘天气和降水等)对大气加热(冷却)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7.
沙漠-绿洲陆-气相互作用和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一个已发展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与大气边界层模式耦合,模拟了半干旱区绿洲戈壁非均匀下垫面的陆面过程及其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绿洲效应”这一自然现象垂直剖面上更为清晰、准确和细致的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早前的许多观测实验结论相吻合,即“绿洲效应”具有明显的“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它表现为在绿洲区域比戈壁沙漠区域环境温度低、湿度大、湍流动能输送弱,具有下沉气流而导致与周围戈壁沙漠区域产生水平输送环流.而更加细致地研究这些现象对于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绿洲的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绿洲和戈壁近地面层热量和物质输送特征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甘肃金塔绿洲和戈壁10 m涡旋相关法的观测资料对比研究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CO2)的平流和湍流通量特征.结果表明,在典型绿洲-戈壁复杂下垫面上,热量和物质的平流通量比湍流通量的值大1到2个量级;在绿洲和戈壁,受平流输送影响和下垫面强迫,不同性质标量湍流的水平和垂直通量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59.
基于物元模型的民勤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鹏  张仁陟  王晓娇  陈英  马国军 《中国沙漠》2012,32(5):1494-1500
针对生态脆弱区民勤绿洲土地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特点,运用“经济-环境-社会”模式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该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基于物元理论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的复合物元模型,对民勤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2007年民勤绿洲土地生态安全整体上呈现出“不安全-较不安全”的上升趋势,并有向更好等级发展的动向,说明近年民勤绿洲环境保护投入和治理绩效明显。②各单项指标存在明显的分异。人均水资源、化肥施用量、森林覆盖率、荒漠化程度、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贫困人口比例和能耗成为制约该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也反映了该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环境容量低,极其脆弱。  相似文献   
60.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需水关键期及需水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黑河流域中生态最为脆弱、植被退化最为严重而对全流域生态治理目标的实现极为关键的地区在下游额济纳绿洲。黑河分水方案主要控制年总量,由来水过程确定分水时机,采用“全线闭口、集中下泄” 的分水方式,这容易导致分水与下游绿洲需水的时间错位。要实现黑河分水对下游天然绿洲的作用和意义,不仅要充分保证分水量,更要选择适宜的分水时间,如果分水错过了下游绿洲生态需水的关键期,将会直接影响绿洲植被的正常生长。要维持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确定生态需水的关键期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天然植被耗水过程和绿洲生态过程及水文过程的关系研究,确定了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需水的关键期。建议在生态关键期保障输送必需的水量,合理调节水库出水量与河道径流量,保障4月和8月关键期的需水量,其中4月至少要保证0.80亿m3的输水量,8月至少要保证1.08亿m3的输水量,确保下游绿洲植被的生理需水,同时考虑到前期缺水和随后的月份水量消耗,尽可能增加关键月的配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