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通过钻井岩芯、岩石薄片及铸体薄片观察,结合压汞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泥盆系储层岩石学特征及物性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泥盆系储层岩性以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泥盆系东河塘组沉积环境为滨岸沉积,前滨滩砂物性最好,原生孔隙发育,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克孜尔塔格组为三角洲--潮坪沉积,以水上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最好,次生孔隙发育,属于特低孔特低渗--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砂体中压实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十分普遍,硅质胶结多以加大边形式存在;碳酸盐胶结在储层中相对发育,充填于岩石孔隙或交代其他碎屑颗粒,降低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表现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对储层影响较大,有助于提高储层物性,表现为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42.
丹江口水库浮游植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王英华  陈雷  牛远  余辉  罗明科 《湖泊科学》2016,28(5):1057-1065
为研究丹江口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探讨影响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的环境因子,于2014年5月2015年4月对丹江口水库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此次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6种,隶属于7门21科38属.浮游植物全年平均生物量为0.35 mg/L,平均密度为9.08×10~5cells/L.优势种为脆杆藻、小环藻、直链藻和栅藻,其中脆杆藻所占比例最大,平均生物量为0.089 mg/L,占总生物量的25.43%.近些年丹江口水库营养水平的提高可能是脆杆藻生物量升高的主要原因.绿藻和蓝藻在夏季大量繁殖,硅藻为春、秋和冬季优势门类.汉江库区浮游植物生物量大于丹江库区,两个库区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丹江库区优势门类为硅藻门,而汉江库区为绿藻门.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总磷浓度、pH值和溶解氧浓度.RDA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溶解氧浓度、pH值、总磷浓度和水温.为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防止其异常增殖造成水华,应严格控制外源营养盐特别是磷元素的输入.本研究可为丹江口水库的水质改善及富营养化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丹江口水库二期蓄水后,根据2013~2015年地震台网监测成果分析,库区地震主要以微震、极微震为主,震中位置每年均呈团状或带状聚集在5个密集区,没有随库水位变化发生明显迁移现象。丹库区地震强度和频度高于汉库区,丹库区以水库地震居多,汉库区以水库地震及其他类型非构造地震居多。  相似文献   
44.
从丹江口库区地震地质构造着手,总结公元前143年至公元2008年本底地震活动情况,分析在初期蓄水阶段水库诱发地震活动情况、强度及成因。讨论丹江口水库增容后,新增库水对库区的应力状态影响,探讨库区及周缘地区可能诱发水库地震的区域及强度。结果发现,丹江口库区中的汉库诱发地震可能性不大。而丹库可能诱发地震,其强度应在M≤5.0。主要诱发地震危险区仍在丹库宋湾—关防滩峡谷地形库段和林茂山—凉水河地区。  相似文献   
45.
吉塞尔斯地震活动可能是因蒸汽开发引起的.水在一个承受很高构造剪应力和应变的大范围破裂体中汽化为蒸汽。 汽田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区域构造应变场几乎一致,并且在该区域范围内汽田地震与别的构造地震不易区分。观测中注意到地震活动与注液历史无关,这表明孔隙水压力增高与注液不可能是吉塞尔斯诱发地震的成因。 相反,所有证据都表明诱发地震与孔隙水压力及温度降低有关。形成机制有两种最大可能:其一,是裂隙排水(汽)导致局部剪应力增加所致,其二,是由稳定滑动转化为不稳定滑动(粘滑)。没有其它记载的诱发地震机制与吉塞尔斯汽田条件相符。  相似文献   
46.
众多的实例研究表明,地层抬升剥蚀与地层低压的发育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地层抬升剥蚀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如流体向下倾方向泄漏、流体因温度降低而收缩,下伏砂体因卸载而回弹都倾向于形成地层低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砂体回弹量最大可超过1%,它对地层低压形成的贡献远远大于其他因素,砂体回弹泵吸抽拉成藏是一种新的成藏机理.要深入探讨砂体回弹对油气成藏的贡献,还必须开展以下工作:①弄清砂岩和泥岩回弹量的差异性;②建立岩石回弹和地层压力变化的直接定量关系;③研究低压形成过程中的油水运移状态;④定量评价砂体回弹对油气成藏的贡献.物理模拟实验将是开展这些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47.
海拉尔盆地乌南地区下白垩统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以往的储层研究均遵循根据岩性建立测井解释方法的思路。根据乌南地区储层同种岩性具有不同测井响应、不同岩性又具有相同测井的特征,采用压汞实验分析与岩心孔渗试油分析相结合,建立本区的实验室条件下的储层分类标准,并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建立乌南地区测井储层分类标准。压汞实验资料与岩心孔渗试油资料显示研究区储层可以分为三大类(四小类):Ⅰ类储层的孔隙以溶蚀粒间孔为主,黏土矿物以分散式和内衬式充填;ⅡA类储层孔隙主要是熔蚀粒间孔和溶蚀粒内孔,黏土矿物以搭桥式或以内衬式充填;ⅡB类储层主要为溶蚀粒内孔,黏土矿物以搭桥式充填;Ⅲ类储层在铸体薄片中几乎观察不到有效的孔隙,黏土矿物堵塞孔喉。采用XD-N与DEN或CNL做交会图,能有效区分乌南地区储层类别,储层分类判别符合率达到88.9%。  相似文献   
48.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感知态度因旅游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以丹江口水库南部东岸及南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核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居民潜在旅游影响感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居民对潜在旅游影响的一般感知态度,并就居民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潜在旅游影响感知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索,揭示了不同居民群体对研究区旅游开发潜在影响的感知态度差异,为研究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低渗透储层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复杂而强烈,对储层物性有着重要影响。应用岩相学研究方法,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物性影响定量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低渗储层成因机理。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研究表明,压实作用虽然造成12%~20%的孔隙度损失,但是压实后剩余孔隙度仍高达15%~23%,早期胶结作用使孔隙度损失很小,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并没有使储层致密,不影响油气渗流。溶蚀作用进一步改善了储层,晚成岩阶段A期-B期形成的钠长石、亮晶方解石、白云石、自生高龄石和铁绿泥石等大量胶结物的晚期胶结作用使储层孔隙度仅有4%~6%,储层因此而致密,由此影响油气渗流。晚期裂隙作用对储层孔隙度贡献为6%~8%,改善了储层物性而使其成为有效储层。盆地演化及与之对应的成岩事件研究认为,印支运动前,姬塬地区长4+5储层处于浅埋藏阶段,经历压实作用和早期胶结作用,早-中侏罗世长 7烃源岩进入未成熟-低熟阶段,形成富含有机酸流体进入储层而发生溶蚀作用,早白垩世中-晚期进入深埋藏成岩阶段,晚期胶结物大量形成而使储层致密。生烃增压作用导致的裂隙以及晚白垩世以来的构造运动形成的裂缝对研究区长4+5有效储层形成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同时对低渗油气藏勘探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基于优化-模拟技术的生态库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挥水库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河流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协调作用,以丹江口水库为例,探讨了综合利用水库生态库容划分方法。以丹江口水库下游襄阳和仙桃为控制断面,采用Tennant法计算下游河道生态流量的参考值。在考虑丹江口水库的防洪、生态、供水、调水、发电、航运等综合任务和汉江中下游水量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利用水库的生态库容优化模型,拟定了4组调度规则,应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和模拟调度方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设置生态库容后的调度图能较好地满足控制断面对生态流量的需求,获得较佳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