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温度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验模分解方法分析了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温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平均温度在1976-1986年以平均每年0.124 ℃的速度下降,而在1987-1998年以每年0.144 ℃的速度上升.与南方涛动指数的年代际时间尺度分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海面气压场的变化对德雷克海峡上层海洋温度的年代际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2.
中国大陆地壳密度差异多尺度反演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原理,在对中国布格重力异常多尺度分解的基础上,反演了各种尺度意义下中国大陆地壳的密度差异,给出了中国大陆地壳中相对密度差异的空间分布,为研究中国大陆地壳构造、进行深部地质研究提供了新结果.  相似文献   
63.
异常事件对EMD方法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者指出异常事件在数据中形成局部的高频信号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 (EMD)方法分析这种存在异常事件干扰的数据 ,就会产生本征模函数 (IMF)的频率混叠现象 ,而造成物理过程的重叠 ,使得难以用时间过程曲线表现特定的物理过程。这一问题是 EMD方法中尚未妥善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利用干扰信号极值及其两边的极大与极小值位置与原始数据有明显对应关系的特征 ,将相关 IMF中的异常信息直接滤除 ,再用 Spline插值方法弥补滤除时段的数据 ,得到重新拟合的该 IMF数据。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取出异常信号 ,提取的精度与异常信号的时段长度有关。而且 ,拟合结果消除了异常干扰 ,可以将该 IMF与其余 IMF一起叠加成没有异常干扰的数据。将滤除了异常干扰的数据再次进行 EMD分解 ,可以得到新的 IMF系列 ,而它与不加校正的分解结果有相当大的差别 ,可靠地反映了真实物理过程。结果表明 ,只有在有效滤除异常干扰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可靠的 IMF系列 ,并准确地描述各种尺度的现象 ;消除了异常干扰的 IMF可以任意单独或组合使用 ,表现各种时间尺度的变化与过程 ;所讨论的方法只适合异常时段较小的情形。对于异常时段接近或大于正常变化周期的干扰还需要探讨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64.
Genetic algorithms (GAs) are well known optimization methods. However, complicated systems with high dimensional variables, such as long-term reservoir operation, usually prevent the methods from reaching optimal solutions. This study proposes a multi-tier interactive genetic algorithm (MIGA) which decomposes a complicated system (long series) into several small-scale sub-systems (sub-series) with GA applied to each sub-system and the multi-tier (key) information mutually interacts among individual sub-systems to find the optimal solution of long-term reservoir operation. To re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original system, over the multi-tier architecture, an operation strategy is designed to concatenate the primary tier and the allocation tiers by providing key information from the primary tier to the allocation tiers when initializing populations in each sub-system. The Shihmen Reservoir in Taiwan is used as a case study. For comparison, three long-term operation results of a sole GA search and a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reservoir rule curves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MIG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IGA is far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sole GA and can successfully and efficiently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achieving an optimal solution.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fitness values increases more than 25%, and the computation time dramatically decreases 80% in a 20-year long-term operation case. The MIGA with the flexibility of decomposition strategie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an be effectively and suitably used in long-term reservoir operation or systems with similar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65.
?????????EEMD??GPS???????????????????????????????????????徭??????????????????????????????????????????????????????????????????????й?????CORS??????????????????????????飬??????????????????????????????????????????????????????????????????????????  相似文献   
66.
Many natural phenomena, including geologic events and geophysical data, are fundamentally nonstationary ‐ exhibiting statistical variation that changes in space and time.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zation is useful for analysing such data, seismic traces in particular. We present a novel time‐frequency decomposition, which aims at depicting the nonstationary character of seismic data. The proposed decomposition uses a Fourier basis to match the target signal using regularized least‐squares inversion. The decomposition is invertible, which makes it suitable for analysing nonstationary data.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provide more flexible 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 than the classical S transform. Results of applying the method to both synthetic and field data examples demonstrate that the local time‐frequency decomposition can characterize nonstationary variation of seismic data and be us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seismic ground‐roll noise attenuation and multicomponent data registration.  相似文献   
67.
68.
南海东北部内波特征——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应用初探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海洋学方法研究海洋内波已成为海洋地球物理学家与物理海洋学家共同关注的前沿问题.本文尝试利用当今时频分析的新手段——希尔伯特-黄变换中的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南海东北部地震数据处理获得的垂直位移分布数据进行分解,获得了一些有新意的结果.分解结果表明,南海东北部海盆上方区域的内波包含波长约1.2、2.5、4、12.5 km的组成成分,其中波长约1.2、2.5 km的内波在200~1050 m的深度范围内上、下各层的波动基本耦合;波长约4 km与12.5 km的内波以600~700 m的水层为分界,其上、下部分的内波相位差90°,指示低波数内波能量的斜向传播.这些研究表明,EMD方法在内波运动学特征的地震海洋学研宄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0801南方雪灾”水汽通量与降水关系的SV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8年1月10日—2月2日的NCEP/NCAR逐日风场、比湿、地面气压资料以及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194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我国“0801南方雪灾”期间水汽通量场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南方是整层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的高值区。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分析了水汽输送通量异常场和降水异常场之间的关系,揭示出两对统计显著且天气意义清晰的耦合模态。其中,第一对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81.50%,相应左、右奇异向量时间系数的相关系数为0.80,主要描述源自孟加拉湾及南海的西南风水汽输送异常增强并在我国川、滇、黔交界处及粤、闽、赣一带辐合时,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多雨;第二对模态方差贡献率为8.80%,相关系数为0.64,主要描述当中国大陆东部有源自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异常增强并在广西-浙江沿线区域辐合时,长江中下游流域多雨,但华南三省(广西、广东和福建)少雨。   相似文献   
70.
双能CT的基本原理、应用和未来展望(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层影像(CT)的图像对比度与扫描所用的X光源能谱分布有很大关系。传统CT使用具有能谱分布的一个光源进行成像,有时会出现信息模糊致使两种不同材料在CT图像上完全相同。双能CT使用两个不同分布的能谱对物体进行成像,能够消除单能谱情况下的信息模糊。虽然双能CT的基本概念由来已久,但最近商业系统的出现使双能CT迅速成为一个热点。我们首先概述了双能CT的基本物理原理和双能信号处理方法,包括促使双能CT进入现代医学成像的关键技术。其次,双能CT的应用已非常广泛,本文从其在临床应用角度进行了详细介绍使读者有所了解。最后,我们简要探讨了当前的两个技术发展领域:光子技术探测器和技术合成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