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76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本文探讨了地图合并技术的研究内容、研究范畴、一般流程;讨论了地图合并的概念、方法;论述了地图合并的主要内容;重点综述了地图合并的相关算法.这些问题的研究丰富完善了地图合并技术的基本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52.
遥感技术是监测区域农业旱情时空变化的主要手段,其反演的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两个参数可以通过表征绿色植被对干旱胁迫生境的反应揭示土壤水分信息,反映作物受旱状况,但两者单独使用时均存在局限性。而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二维特征空间综合了两个参数特有的生理生态意义,不仅可以指示作物受旱时的水热胁迫环境,同时揭示了作物在这种胁迫环境下表现出的症状,可有效提高农业干旱监测的精度和效率。本文在较为详细地阐述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特征空间评估农业旱情的原理基础上,综述了这方面有代表性的4个干旱监测模型,初步分析了影响这类模型特征空间的部分非土壤水分因子,并对它们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做了评述和总结,为今后此领域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3.
本文以镁铁云母成分和结构为基础,从化学键的角度讨论某些红外光谱的特征频率及其变化规律。反过来,再用这些规律,为阐述本地区变质作用的相对强度提供依据,并为找矿提供某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854.
王晨曦  邓莲堂  范广洲  李泽椿  周定文 《气象》2018,44(12):1518-1528
本文用GRAPES_Meso中尺度区域模式模拟了2015年8月2—4日的一次华北锋面带状降水过程,在模拟结果与实况比较吻合的情况下,用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对降水过程中的对流稳定度、惯性稳定度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CSI)进行了分析,并诊断出降水过程中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区域。个例分析的结果表明:(1)带状降水过程中CSI的发展伴随着对流不稳定的减弱和惯性不稳定的增强。(2)根据不稳定量的变化情况,把降水过程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降水区域上空-?θ_e/?p0,降水主要受对流不稳定的影响;在第二个阶段,对流不稳定、惯性不稳定与CSI发展增强,此阶段的降水受3种不稳定量的影响;在第三个阶段,3种不稳定能量均逐渐减弱,但仍然影响着降水的持续。(3)发展旺盛阶段的CSI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与雨带、对流不稳定区域平行,在剖面上CSI主要活跃在对流层低层。(4)用湿位涡结合对流稳定度与惯性稳定度诊断CSI区域的方法比M-θ_e剖面图方法更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855.
“苏拉”台前强螺旋云带辐合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亚钦  夏园锋  翟国庆  黄艳 《气象》2018,44(10):1275-1285
为了研究爆发式发展的台风苏拉台前强螺旋云带,采用多种实况资料,运用风场分解、Shuman-Shapiro滤波、雷达回波相关性跟踪(TREC)反演风场等方法对其辐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中尺度滤波场、变风场以及风场分解后的辐散风可见,螺旋云带形成于大范围辐合背景下。在低层,旋转风是水平动能输入的主要贡献者,它加强了低层动量堆积,辐散风则加强了风场水平辐合;在高层,辐散风是动能输出的主要贡献者,辐散风的增强,加强了高空辐散。旋转风和辐散风的不同配置形成了强上升运动,从而促进了强螺旋云带的发展。对地面风场进行中尺度滤波后,在选取的两个关键区内可见明显的中尺度辐合或涡旋,且辐合在更高层仍有一定的反映。中小尺度辐合与螺旋云带中对流云团的发展相互对应、相互反馈。  相似文献   
856.
一种基于地物波谱特征的最佳波段组合选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文波  刘正纲 《测绘工程》2007,16(6):22-24,33
对多光谱数据选取最佳的波段组合,是图像解译和专题信息提取的重要前提。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地物波谱特征的最佳波段组合选取方法,即综合考虑方差、相关系数、OIF指数和地物间的可分离性4个因素,利用ERDAS和EXCEL等工具进行各指标的解算,并通过实验,选择红菱矿区1995年的TM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选取了基于水体波谱特征的最佳波段组合TM345。经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57.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band (MCB) development along a quasi-stationary front over the Seout metropolitan area.The MCB,which initiated on 1500 UTC 20 September 2010 and ended on 1400 UTC 21 September 2010,produced a total precipitation amount of 259.5 mm.The MCB development occurred during a period of tropopause folding in the upper level and moisture advection with a low-level jet.The analyse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MCB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periods:(1) the cell-forming period,when convection initiated; (2) the frontogenetic period,when the stationary front formed over the Korean peninsula; (3) the quasi-stationary period,when the convective band remained over Seoul for 3 h; (4) the mature period,when the cloud cover was largest and the precipitation rate was greater than 90 mm h-1; and (5) the dissipating period,when the MCB diminished and disappeared.The synoptic,thermodynamic,and dynamic analyses show that the MCB maintained its longevity by a tilted updraft,which headed towards a positive PV anomaly.Precipitation was concentrated under this area,where a tilted ascending southwesterly converged with a tilted ascending northeasterly,at the axis of cyclonic rotation.The formation of the convective cell was attributed in part by tropopause folding,which enhanced the cyclonic vorticity at the surface,and by the low-level convergence of warm moist air and upperlevel divergence.The southwesterly flow ascended in a region with high moisture content and strong relative vorticity that maintained the development of an MCB along the quasi-stationary front.  相似文献   
858.
L波段与59 701探空系统观测资料差异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苑跃  陈中钰  赵晓莉  王凌  主召华  吴昭  白端琴 《气象》2014,40(2):238-246
利用四川在59-701探空系统向L波段雷达GTS1型电子探空仪系统转变时,就4个高空台站开展了两套系统对比观测的资料进行了差异评估。结果表明:太原厂59型探空仪所测的温度、位势高度比上海厂59型探空仪所测偏高。100 hPa高度以下温度、位势高度观测数据没有明显的跳变,但以上高度换型带来的变化较明显;两套系统所测湿度差异较大,近地面差值最小,差值随高度升高而增大;L波段系统所测湿度基本是低于59-701系统所测湿度。两套系统所测平均风向、平均风速差异较小。直接差异各要素差异的峰值均较大。各要素差值的离散情况随高度的变化各异,总体离散程度最大的是位势高度,其次依次是风向、湿度、露点、风速、温度。两套系统所测要素的差值变化趋势虽然普遍没有太大差异,但湿度、风向和风速的差值变化还是表现出与地理位置、季节和施放时间有关。两套系统在观测所使用设备、原理、精度、订正、观测方法、对比时的放球时间等的不同,都会引起测量值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859.
BJ-RUC系统对北京夏季边界层的预报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市观象台2010年8月、2011年8月每日3次 (08:00, 14:00, 20:00,北京时,下同) L波段探空秒间隔数据为实况,对BJ-RUC系统 (rapid updated cycle system for the Beijing area) 分析和预报边界层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BJ-RUC系统对北京地区夏季白天边界层的细致特征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也存在明显的系统性误差。08:00边界层偏冷; 14:00和20:00 1 km以下的边界层则显著偏暖, 边界层内明显偏湿。整体上模式对边界层内温度、湿度的预报误差均高于自由大气。该系统对北京地区边界层内早晨 (08:00) 从夜间山风向白天谷风环流过渡、午后 (14:00) 到日落后 (20:00)1500 m以下盛行西南偏南气流的日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系统预报的14:00边界层顶高度与评估时段内实际对流边界层高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预报的对流边界层顶偏高,这与BJ-RUC系统采用YSU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垂直混合更强有关。  相似文献   
860.
为了满足现代多制式移动通信频段的需求,设计一种可覆盖大部分移动通信频段的超宽带天线。同时为了抑制与其他通信设备的干扰,在天线馈线旁加载两个U型谐振环用来获得双阻带特性。天线总尺寸为200mm×150 mm×3 mm。通过调整U型环可以获得不同的阻带特性。设计结果表明:天线工作在750~1150MHz和1650~2450MHz。该天线成本低、易集成,同时具有全向辐射特性,适用于现代移动通信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