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9篇
  免费   1422篇
  国内免费   437篇
测绘学   8848篇
大气科学   613篇
地球物理   1854篇
地质学   1083篇
海洋学   672篇
天文学   324篇
综合类   1423篇
自然地理   28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490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502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796篇
  2013年   708篇
  2012年   781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659篇
  2006年   656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525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312篇
  1998年   319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慢滑移及相关脉动和慢地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观测表明,慢滑移事件通常发生在活动断裂带内,为发震层之下的短暂滑移,能够造成地表的瞬态运动。与慢滑移密切相关的慢地震能够发射出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的脉动信号,但不造成灾害性事件。慢滑移和慢地震很可能是断裂带上形变能释放的基本方式,其观测有可能为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断裂带的动力学过程提供基础和依据。本文重点介绍近10年来关于慢地震和慢滑移事件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目前对慢滑移引发的地表形变和慢地震发射的脉动信号特征有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开展了对慢滑移的数值模拟和慢地震定位的研究;但对慢地震和慢滑移发生的位置、两者的关系以及物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争论和问题。  相似文献   
942.
九江-瑞昌地震的精确定位及其发震构造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联合采用双差法和主事件法,对2005年11月26日发生在江西省九江县与瑞昌市交界的5.7级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5.7级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可能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精定位后震源位置的估算误差在EW方向上平均为0.31km,NS方向上平均为0.40km,竖直方向上平均为0.48km,故而得到了更加精细的空间分布图像。此次地震序列在NNW-NW向呈现优势分布,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8~14km,又以10~12km最具优势。主震的震源位置大致为北纬29.69°,东经115.74°,震源深度约10.8km。结合地震序列优势分布、主震震源机制解和震区NE向、NW向断裂发育的构造背景,初步推测本次地震序列的主震可能是由瑞昌盆地内的一条NW向隐伏断层活动引发的,发震断层的性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3.
利用吉林和黑龙江省地震台网观测数据,对2003年发生在第二松花江和松辽盆地深断裂较大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合松原地震台单台定位结果,测定松原小震群地震多发生在第二松花江和嫩江断裂交汇部位,判断第二松花江断裂发生左旋运动。  相似文献   
944.
GPS拟合高程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测定的是从地面到WGS-84椭球的大地高,与我国采用的正常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即高程异常,高程异常与勘探区的地形、地层结构等因素有关.六个煤田勘探区的实测资料表明,GPS正常高的平均较差平地1.8cm;丘陵5.8cm;山地11.0cm.从各区统计资料看,GPS网测量精度,比估算的高.通过平地GPS正常高较差与三角高程限差的比较,拟合后的高程精度,有45%达到三等水准限差,90%达到四等水准限差规定.  相似文献   
945.
利用水汽总量资料诊断入梅时间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梅雨期是江淮流域从春季到夏季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传统诊断入梅的方法主要根据雨日和温度及副热带高压位置等来确定。由于雨日的不连续, 天气形势的多变, 常会引起诊断入梅日期的分歧。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基GPS网所反演的连续的大气水汽总量 (GPS/PWV) 资料详细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2002—2005年入梅情况, 发现GPS/PWV资料可以反映出入梅前后大气中水汽发生显著季节性跳跃的特征, 总结出利用大气中水汽变化特征来诊断入梅时间的方法 (PWV方法)。采用1980—2000年的历史探空资料计算的大气水汽总量 (PWV) 资料, 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21年中有13年的入梅日期与历史上传统方法诊断的入梅日期相吻合; 对两种方法诊断的入梅日期相差较大的3年的入梅情况进行的分析表明, PWV方法诊断出的入梅日比原定入梅日更合理。该方法在2006年入梅诊断的应用也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946.
本文主要讨论利用地面数据计算并置的空间大地设备间的局部联系以及SINEX文件的产生。研究了不同类型仪器参考点定义,例如VLBI,SLR,GPS和DORIS。主要问题是地面数据分析以及SINEX文件的最终实现,它包括了局部联系的全方差-协方差矩阵。最后提出了一些确定局部联系以及最终结果文件格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7.
随着GPS的广泛应用于各项测绘工程,为充分利用GPS高程、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作一些拟合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48.
本文对3S技术在降低泰井高速公路建设成本提高勘察设计工作效率等方面获得的成功进行总结,3S技术与公路集成设计系统的综合运用为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提供了新一代的观测手段、描述语言和设计理念,值得在公路勘察设计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949.
本文根据常用的GPS水准高程拟合模型,利用测区的已知数据进行试算,并根据试验结果,从拟合的似大地水准面,已知点高程精度和GPS点大地高三方面,分析了GPS水准高程拟合精度,总结了提高拟合精度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50.
详细介绍了精密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控制测量的实施和数据处理的通用作业方法,并结合上海光源精密工程控制网的建立,进一步说明了通用作业方法的可行性,对同类高精度工程控制网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