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凯  张剑锋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3):1053-1061
相对于传统的逆时偏移,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具有更高的成像质量,这种改善是通过迭代反演来获得的,另外其精度与效率依赖于求解波动方程算法的精度与效率.本文给出了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结合最小二乘算法与非结构化网格精细刻画地下界面以及随速度自适应剖分的优点;并采用带补偿的拉普拉斯滤波算法,来消除梯度计算中的低频噪声,从而加速目标函数的收敛速度.通过简单倾斜模型以及复杂Marmousi模型测试,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潜力.  相似文献   
32.
To simulate the seismic signals that are obtained in a marine environment, a coupled system of both acoustic and elastic wave equations is solved. The acoustic wave equation for the fluid region simulates the pressure field while minimizing the number of degrees of freedom of the impedance matrix, and the elastic wave equation for the solid region simulates several elastic events, such as shear waves and surface waves. Moreover, by combining this coupled approach with the waveform inversion technique,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the earth can be inverted using the pressur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acoustic region. However, in contrast to the pure acoustic and elastic cases, the complex impedance matrix for the coupled media does not have a symmetric form because of the boundary (continuity) condition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coustic and elastic elements.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manipulation scheme that makes the complex impedance matrix for acoustic–elastic coupled media to take a symmetric form. Using the proposed symmetric matrix, forward and backward wavefields are identical to those gener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thus, we do not lose any accuracy in the waveform inversion results. However, to solve the modified symmetric matrix, LDLT factorization is used instead of LU factorization for a matrix of the same size; this method can mitigate issues related to severe memory insufficiency and long computation times, particularly for large‐scale problems.  相似文献   
33.
Commonly, geomagnetic prospection is performed via scalar magnetometers that measure values of the total magnetic intensity. Recent developments of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s have led to their integration in full tensor magnetic gradiometry systems consisting of planar‐type first‐order gradiometers and magnetometers fabricated in thin‐film technology. With these systems measuring directly the magnetic gradient tensor and field vector, a significantly higher magnetic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magnetic maps is yield than those produced via conventional magnetometers.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high data quality in this work, we develop a workflow containing all the necessary steps for generating the gradient tensor and field vector quantities from the raw measurement data up to their integration into high­resolution, low­noise, and artefactless two‐dimensional maps of the magnetic field vector. The gradient tensor components are processed by superposition of the balanced gradiometer signals and rotation into an Earth‐centred Earth‐fixed coordinate frame. As the magnetometers have sensitivity lower than that of gradiometers and the total magnetic intensity is not directly recorded, we employ Hilbert‐like transforms, e.g., integration of the gradient tensor components 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total magnetic intensity derived by calibrated magnetometer readings to obtain these values. This can lead to a better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asured magnetic anomalies of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that is possible from scalar total magnetic intensity measurements. Our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algorithms on a survey acquired in South Africa containing full tensor magnetic gradiometry data.  相似文献   
34.
基于ENVI的三维地形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ENVI图像处理软件,将经过镶嵌、校正、裁剪、摄影拉伸增强处理的四川省泸定县ETM+遥感影像与用ANUDEM方法生成的格网DEM配准叠合,制作了三维虚拟地形及可视化飞行动画,详细介绍了制作过程中具体参数的设置和对三维地形的控制,为用户使用ENVI软件构建三维虚拟场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渤海M油田区浅层多发育低幅构造,低幅构造区的地震数据对常规层析成像不够敏感,导致常规速度反演方法很难保证低幅构造速度建模的准确性,从而给时深转换工作带来较大误差.本文提出一种小尺度网格层析速度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低幅构造的薄层信息,在有薄层信息的地层加密网格分布,从而实现根据地质条件划分网格的策略,进而通过解析矩阵方程实现速度模型的迭代更新.通过实际数据应用证明,对于渤海M油田利用本文提出的高精度网格层析速度建模方法是有效可行的,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低幅构造区速度建模的精度,利用该方法得到的速度模型能够大幅提高时深转换的精度,从而指导构造解释及成图工作.  相似文献   
36.
以Google Earth为代表的第一代数字地球平台,利用球面剖分瓦片,构建了2.5维静态的数字地球表面,实现了地表空间数据的集成、建模和应用,但没有涉及地表上下的空间。本文阐述了球体大圆弧QTM八叉树剖分的规则、瓦块体系的几何特征及其编码原理,设计并实现了瓦块编码到空间直角坐标之间的互换算法,并利用C++和OSG等主流语言,构建了真三维数字地球可视化平台的雏形框架;实现了球面和球体的任意剖分、地表上下空间实体的可视化建模及简单三维空间分析。初步展示了球体瓦块的新一代数字平台在天地一体化空间大数据集成、管理、建模与应用中的优势及前景。研究表明,球体大圆弧QTM八叉树网格,具有简单、规整、几何特征明晰、适宜作为全球离散空间的坐标基准,利于空间实体建模与可视化等特点,可作为构建新一代数字地球平台的数据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37.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陈述彭  黄翀 《地理研究》2005,24(4):489-498
经济建设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到处存在。既不能以牺牲珍贵文物为代价,换取旅游业的发展,也不能因为保护而拒游客于门外。为此重申“中国原则”,即以“实现人类文明延续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准则。对石窟文化的保护,初步解决了游客拥挤对壁画、彩塑的潜在威胁,加强了对风沙侵蚀危害的防范,但仍然面临许多社会和自然环境问题。古城遗址的发现,涉及对古环境反演的科学问题。利用考古发掘的丰富信息,联系古自然环境变化和人文影响、物质传播的大背景,可能有助于开豁诠释、论证古代文明和古文化的新思路。破解中原许多古城遗址之谜,也需要从重建、虚拟古环境着手。古建筑的修复或重建,既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也要考虑适应现代环境与生态功能,适度采用现代新工艺和新材料。考古发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运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不乏成功先例。作者建议,进一步推广田间考古格网的经验,构建多层次的格网管理信息系统,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能力建设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38.
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人类科学技术和对自然认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空间信息显示与简单的数据存储、管理已不能满足我们对空间认知的需求,空间信息获取的广泛性、时效性、便捷性以及地图服务的智能化与人性化已经成为当前地图行业需求热点.同时,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引爆的第三代信息革命为现代地图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地图学历史发展为主线,系统梳理“地图”的相关概念、内涵及技术理论,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及技术背景,重新整合地图的发展需求、内涵及技术体系,提出一种全新的“智慧地图”概念,为现代地图学及数字地图技术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理论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39.
强震人员损失回归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回顾近年对地震人员损失预测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根据USGS的PAGER系统中地震人员损失回归模型,利用发生在1970-2008年间的128条地震现场调查灾害记录建立了我国东、西部区域适用的地震人员损失预测模型;并利用发生在1980-2007年间的234条地震损失记录建立了地震人员重伤数与人员死亡数的回归关系;最后利用模型对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人员损失进行评估计算,得到了与实际震害损失相接近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40.
球体位错理论计算程序的总体设计与具体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广裕  孙文科 《地震》2012,32(2):73-87
本文详细介绍了球体位错理论计算程序的总体设计思想、 各类配套文件的具体内涵以及各类输出文件的物理含义, 同时介绍了程序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为读者独立使用该程序提供参考。 球体位错理论计算程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① 位错格林函数计算程序, 基于具体的球对称地球模型提供离散的二维格林函数数值框架; ② 积分计算程序, 对离散的格林函数数值框架进行双二次样条插值运算, 并对四类独立位错源对应的格林函数进行适当组合, 从而计算出任意位置任意类型震源在地表产生的同震变形(含位移、 应变、 重力变化和大地水准面变化); ③ 辅助文件, 用于提供发震断层模型和计算点位信息。 一般情况下, 读者不需要理解位错格林函数计算程序和积分计算程序, 只需要对辅助文件提供的信息进行针对性改动, 就可以计算目标地震在目标观测站引起的同震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