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0806”华南持续性暴雨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何编  孙照渤 《气象科学》2010,30(2):164-171
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对2008年6月11—13日发生在华南地区的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背景进行了分析,用MM5模式模拟出了暴雨的大尺度背景,利用模拟结果对这次暴雨过程的系统演变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涡是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随着西南涡的东移,暴雨从广西北部一直推进到广东东南部。(2)中高纬稳定的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和偏南的西太平洋副高,及不断南下的小股冷空气,为这次暴雨提供了有利的中高纬环流背景冷空气条件;东亚夏季风偏南,越赤道气流偏强,给暴雨的维持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3)模拟的结果验证了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并在700hPa上模拟出了3个正涡度中心,是华南暴雨发生的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142.
143.
大尺度涡旋的正压不稳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罗哲贤 《气象学报》1995,53(3):281-288
用极坐标中线性化的正压涡度方程,将大尺度圆形基流上扰动的稳定性问题化为广义特征值的问题,得到了扰动振幅增长率沿方位角方向波数的关系。然后以不稳定模态的扰动流函数场作为初始场,在强、弱两类圆形基流的条件下,用直角坐标中准地转正压模式,分别实施积分时间为60h的试验。结果在模式大气中,初始扰动均随时间而增幅;强圆形基流的扰动增幅更快,并形成与台风螺旋云系看似有些相近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4.
本文采用大比例尺彩红外航空遥感手段,研究了金顶集团石灰岩矿山边坡滑坡,崩塌和人工泥石流沟等不良好地质问题,通过不良地质体的形态特征,色调差异和堆积特点在航片上的不同反映,判释了不良地质体内的类型,分布,形成条件和严重程度,以及判释和分析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不良地质体的影响,为矿山的进一步开发,规划和边坡整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5.
叙述了1695年临汾8级大地震后,清政府和山西地方军政当局采取的一系列救灾措施,包括派遣中央和地方军要员赶赴现场实施救灾;救治伤员、处理遇难者、清理灾害现场;惩治罪犯,安定社会秩序;制订抚恤标准,发布减免租赋、恢复经济的政策措施;严惩救灾不力的地方官员,募集救灾款项等.研究总结了临汾大震的救灾对策,这对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综合防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6.
薄弘泽  张招崇 《岩石学报》2020,36(7):1973-1985
硅质大火成岩省是以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主体的( 80vol.%),覆盖面积大于105km2、体积大于2.5×105km3的巨型岩浆岩建造,多呈条带状产出在大陆边缘,可能与大陆裂解和相邻镁铁质大火成岩省密切相关;其形成时间相对镁铁质大火成岩省较长,可达~40Myr。岩石中有黑云母、角闪石等含水斑晶,多为钙碱性系列,具有从I型向A型花岗质岩石过渡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整理了五个主要硅质大火成岩省的样品数据,综合研究认为其形成是玄武质岩浆底侵(或地幔柱上升),使得前期由于俯冲形成的富水下地壳重熔后经历不同程度分离结晶的结果。硅质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暗示深部有"隐伏的镁铁质大火成岩省",因为上部硅质岩浆的阻碍和富水地壳不易形成岩浆运移通道所以未能喷出,但这些镁铁质岩浆向上输送了大量的SO_2气体。大规模的硅质岩浆活动一方面能够将这些SO_2气溶胶送入平流层吸收太阳辐射,另一方面能够使海洋富铁后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_2,从而导致全球降温。此外,硅质大火成岩省还是一个大型的热液成矿系统,形成大量的低硫化型贵金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47.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application of the h-adaptiv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dynamic analysis of a pile in liquefiable soil considering large deformation. I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pile behavior in liquefiable soil during an earthquake, especially considering large deformation of liquefied ground, error due to discretization in the zone near the pile becomes very large. Our purpose was to refine the approximation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updated Lagrangian formulation and a cyclic elasto-plastic model based on the kinematic hardening rule were adopted to deal with the nonlinearity of the soil. The mixed finite element and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together with the u-p formulation and Biot's two-phase mixture theory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 h-adaptive scheme that included a posteriori error estimation and h-version mesh refinement was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effective stress were smoothed locally by the extrapolation method and smoothed stress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L2 norm of the effective stress error in the last step of the calculation of each time increment. The mesh was refined by a fission procedure based on the indication of the error estimate As a numerical example, a soil–pile interaction system loaded cyclically was analyzed by our method.  相似文献   
148.
大比例尺城乡一体化土地调查综合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项目根据国家法规、规程和规定,以江阴市”数字国土”工程为研究对象,依靠3S现代测绘高新技术手段,对江阴市城镇1∶500、农村1∶1000进行地籍、地形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研究,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探索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维护更新等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9.
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10  
大型超大型矿床在其时空分布、控矿因素、形成机制、成矿模式诸方面与一般中小型矿床有相似甚至雷同之处,也有其特殊、独特方面,研究预测大型超大型矿床相当复杂,需要从不同学科、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及不同思路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给出大型超大型矿床预测的综合信息方法,认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学科综合分析是今后找矿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趋群性特点分析,给出了矿床密集区的概念以及圈定的基本原则和边界条件。通过对大型超大型矿床发现途径的分析,指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分布具有可预测性。并表述了综合信息预测方法流程,以矿床密集区为模型单元,以异常密集区为预测单元,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控矿地质变量的提取和合理赋值,加上数理统计方法的合理应用,达到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预测目的。  相似文献   
150.
文中分析了南亚季风水汽输送关键区“大三角扇型”区域特征 ,即该区域以高原地区为顶端 ,南海季风与印度季风涉及的低纬活动源区为“底边”构成了类似“大三角扇型”的南亚季风水循环相关影响域 ,此“大三角扇型”水汽输送特征分布描述了副热带高压环流以及中纬度扰动等亚洲季风系统成员的总体动力影响效应 ;反映了该区域南半球跨赤道气流 ,赤道西太平洋季风槽及季风活动等水份循环特征。表现了东亚海陆热力强迫、青藏高原非绝热效应、海洋“暖池”及异常孟加拉湾对流活动等诸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表明 ,大三角区域热源强信号源 (高原地 气与孟加拉湾、菲律宾、南海等海 气过程 )区域的水份循环时空演变、遥相关特征及其对亚洲季风爆发的综合影响等均是认识中国及东亚旱、涝异常成因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