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两种盐藻光合作用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于1989年9-11月分别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天津轻工部制盐研究所取得盐藻Dunaliellasp.HB558和Dunaliellasalina1009。这两个藻种的光合放氧-光强曲线,光系统Ⅰ、光系统Ⅱ活性-温度曲线及甘油产量的结果表明,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皆为220μmol/(m2·s),并可忍受40℃的温度;当温度为45℃时,D.sp.HB558的光合放氧明显受到抑制,光系统II活性下降,但对从D.salina1009则无影响;D.sp.HB558在10-40℃下的光合放氧速率及甘油产量都高于D.salina1009.培养这两种蕉的最适温度为30—35℃。  相似文献   
72.
PS InSAR技术在地壳长期缓慢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单介绍了地壳形变测量方法,对所有方法进行了比较。重点阐述了PS In-SAR技术理论在地壳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可能性及应用现状,讨论了PS InSAR在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发挥该技术在地震地质研究及地震预报工作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时序分析技术,利用时域上多幅SAR图像选择时间基线、空间基线满足一定条件的干涉对进行干涉,通过建立干涉相位形变模型获取地表形变信息。InSAR时序分析技术改善了差分干涉测量中时空失相干、大气延迟等问题,广泛应用于有关形变监测的多个领域,并逐渐成为获取长期地表形变趋势的重要手段。在InSAR时序分析中,针对不同应用选取合适的高相干目标选取方法,获得可靠的高相干目标,是获取精确可靠的地表形变信息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s,PS)、分布式散射体(Distributed Scatterers,DS)选取方法的理论模型及其算法,研究其适用地物目标类型的异同,并分析、归纳总结了幅度相关法、相位分析法、信号杂波比法、相干性统计法等不同的高相干目标选取方法的优缺点。最后,以阿尔金断裂带西段部分区域为研究区,分别采用具有代表性的PS、DS选取方法开展该研究区域的选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DS选取方法比PS选取方法适用。本文方法为解决在不同地理区域进行应用研究时选取合适的选点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红外热像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无损检测技术,是基于被测对象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而进行的,目前广泛应用于检测物体表面的结构状态、性质和内部缺陷等。为了探讨土遗址加固土体的无损检测方法,以新疆交河故城遗址现场采取的扰动土制作了模型。模型的1/2用浓度为10%PSPS为一种高模数的硅酸钾溶液)加固,1/2不加固,将加固后的模型室温静置30 d,自然风干后进行了红外热像室内模型试验。试验表明,PS阻碍了土体的热传导过程,加固前后的土遗址土体在红外热像上会出现差异,为进行土遗址加固效果的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途径。最后进行了PS加固遗址土体的热传导率测定试验和微型贯入仪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土体与未加固土体的热传导性能产生差异的原因与经PS加固减小了土体的热传导率、提高了土体的力学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75.
旁孔透射波法检测既有建筑物桩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大治  陈龙珠 《岩土力学》2008,29(6):1569-1574
介绍了旁孔透射波法的原理和测试步骤,对这种无损检测方法在既有建筑物桩基础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建立了三维桩-土模型并计算动力响应,分别给出了饱和土、非饱和土地基中完整桩和缺陷桩的旁孔透射波信号,并分析了P波时间-深度特征与桩身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旁孔透射波法具有简单易行、无损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检测既有建筑物的基础。  相似文献   
76.
形变观测中小数据集PSInSAR的误差分析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攀攀  单新建  王长林  张桂芳 《地震》2011,31(3):92-102
PS InSAR技术在微小形变的监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但同时受到数据量的严重制约。 本文以形变速率稳定的怀来县城为实验区, 利用15景ASAR数据, 依据主影像选择和高程改正选取了三种略有差异的模型分别进行PS处理, 并对形变提取中的相位解缠、 基线改正和高程改正进行误差分析。 结果表明, 小数据集的相位解缠和高程改正在部分PS点上容易发生错误, 但形变估计整体上能够正确反映实际情况。 三个模型中MS(Multi-Reference Single Regression) 模型得出结果最为可靠。 小数据集解算的整体PS点质量不高, 可以在满足PS点密度要求的前提下, 降低相位标准偏差阈值以提高解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7.
HRT地震前兆波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PS-100仪器是我们研制的抗干扰性能极强的、新一代高精密度地电测量系统.设在川滇地区的一个PS100台网于苏门答腊海啸大地震前记录到HRT前兆波动.本文将主要分析报道来自震源区的这种前兆波,特别是其传播特性.潮汐力驱动的谐和振荡波(HT波)具有与潮汐力相同的周期(如MSf,K1,M2等),但其振幅却仅在震前(约3个月)才出现异常增大;潮汐力驱动的共振振荡波(RT波),出现主震前2天(北京时2004-12-24的10时),RT波分为纵波与横波.初步确定其纵波波速Vl约为307 km/h,横波波速Vs约为126 km/h.它们可能是在地壳多孔岩石孔隙流体中以声模式传播的一类波.对RT波,苏门答腊主震断层系统的固有周期T0约为5~6 h,其幅度可达2.9%(超出观测标准偏差17倍),成为极其显著的异常.RT波通常以突然急剧变化的方式达到其峰值.震源区多孔介质的固体基质骨架与其间孔隙流体的耦合振动满足共振条件时,即从震中区同时发射出(纵、横)RT波.苏门答腊Mw9.0级地震前首次记录到RT波,此后已在20余次强震前记录到HRT波.诸强震前所记的HRT波彼此可以很好地对比,表现出一定的重复性、一致性和规律性.汶川Ms8.0级地震前,当时唯一仍在工作的红格台(距震中465 km),也记录到HRT波.我们还在震前发现红格台于2008年5月12日凌晨(0~5时)记录到与汶川地震有成因联系的、显著临震信息.(从2004年在川滇地区增设PS100台网捕捉地方强震的短临前兆开始,到汶川地震前发现红格台记录到临震信息的)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HRT前兆波是客观存在的;地震,特别是强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在不太远的将来,实现强震的短临预报是可行的.如果有一布设合理的PS-100台网,根据震前所记RT波,提前1~3天定量地预测强震的三要素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8.
400余米深单孔波速测试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传琳  蒋传志  吕鑫方 《物探与化探》2005,29(2):183-184,188
介绍了测试400余米深井效果情况。实践表明了采取一定措施单孔检层法测试PS波可以突破百米的禁界,使此项技术推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9.
Using a time series method that combines both the persistent scatterer and small baseline approaches, we analyzed 9 scenes Envisat ASAR data over the L'Aquila earthquake, and obtained a Shocke's displacement field and its evolution proces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Envisat ASAR clearly detected the whole processes of displacement field of the L'Aquila earthquake, and distinct variation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isplacement field. (2) Preseismic creep displacement → displacement mutation when faulting → constantly slowed down after the earthquake. (3) The area of the strongest deformation and ground rupture was a low-lying oval depression region to the southeast. Surface faulting within a zone of about 22 km× 14 km, with an orientation of 135°, occurred along the NW-striking and SW-dipping Paganica-S. Demetrio normal fault. (4) In analyzing an area of about 54 km x 59 km, bounded by north-south axis to the epicenter, the displacement field ha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a watershed: westward of the epicenter shows uplift with maximum of 130 mm in line-of-sight (LOS), and east of the epicenter was a region with 220 mm of maximum subsidence in the LOS, concentrating on the rupture zone, the majority of which formed in the course of faulting and subsequence.  相似文献   
80.
在精细解决近地表地质问题方面,三分量地震探测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基于点散射地震—地质模型,推导出多分量散射波时距方程,在建立多分量散射波成像原理的基础上,对天津蓟县城市活断层探测的三分量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成像结果表明,基岩面的波组特征明显、构造内幕特征较丰富,而且基岩面附近的小断层发育。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该地区基岩与第四系土层的接触关系,探明了山前断裂情况和基岩面附近的地质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