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388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gathering and submitting spatially referenced data via web mapping applications has recently been gaining momentum. Urban forest inventory data analyzed by programs such as the i-Tree ECO inventory method is a good candidate for such an approach. In this research, we teste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spatially referenced data gathered and submitted by non-professional individuals through a web application to augment urban forest inventory data. We examined the use of close range photogrammetry solutions of images taken by consumer-grade cameras to extract quantitative metric information such as crown diameter, tree heights and trunk diameters. Several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photogrammetric solutions and to examine their use in addition to existing aerial image data to supplement or partially substitute for standard i-Tree ECO field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92.
数字地质实验室的概念设计与逻辑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大学"地质实验室"为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的数字地质实验室。系统采用ASP.net的技术路线,以SQL Server 2005为数据库平台,在Visual Studio.net 2005集成开发环境下运用C#开发语言,并借助相关三维软件,开发出能在web上运行的地质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了实验室场景及岩石标本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具有实验室场景展示、路线导航、标本查询与显示、属性编辑、师生交流互动、课程预约、使用记录自动登记等功能,改变了以往实验室人工管理的现状,使管理工作方便、快捷、有序。  相似文献   
93.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基础地理信息呈海量化、多元化、跨时空等特点。管理任务日趋繁重,建立现代化的基础地理信息综合查询系统迫在眉睫。本文探讨了基于SuperMap IS.NET网络GIS平台建立的西安市基础地理信息综合查询系统,并就该系统的数据模型、系统架构、系统设计目标、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4.
通过引入服务的主动发现、定制、加载与使用机制,支持新服务、新应用的按需创建,为用户发现、定制和运行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从而改变当前用户只能被动地使用现有服务的应用模式,以应对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主动型的地理信息服务在Web服务框架模型、基础协议的基础之上,增加识别用户需求和处理的能力,使用户能够根据特定需要选择合适的服务,使服务能够自动适应用户的需求。本文讨论了面向服务架构下的主动地理信息服务模型,该模型以Web服务技术为支撑,以扩展的UDDI等协议为规范,并对该模型进行测试,实验证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主动式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5.
本文根据“马德里协议”与ATCM通过的其他相关议案对南极环境管理、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估的要求,在系统研究澳大利亚南极局自2003年起运行的南极环境评估系统[1]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中国南极环境评估系统(Ch inese Antarctic Environm entEvaluation System,CAEES)。该系统在设计中将结合中国南极考察活动的特点、规模、发展战略以及环境保护要求,涵盖一系列静态或动态的南极环境要素数据,同时综合相关学科专家的评估意见。该系统拟采取基于W eb的数据库技术来实现南极环境的实时动态评估以及中国南极环境状况报告(Ch inese Ant-arctic Environm ental Report,CAER)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96.
地理信息服务已成为分布式环境下获取地理数据的重要来源,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找到地理信息服务,是共享与互操作地理数据的基础。目前,地理信息服务主动搜索主要采用通用搜索引擎的接口或者通用爬虫的抓取方式,但这2种方式存在搜索效率低、搜索结果可用性差等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搜索地理信息服务的主题爬虫。该算法在最佳优先搜索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综合考虑网页内容的主题相关度和链接文本的主题相关度确定链接优先级,优先爬取与地理信息服务相关的链接,并通过舍弃无关网页中的无关链接,减少无效爬取,进而提高搜索效率。此外,本文采用关键词匹配结合能力文档探测的方式识别地理信息服务,有效筛选出可用的地理信息服务,提高了服务搜索结果的可利用率。最后,本文以OGC WMS为实例,实现爬虫算法的原型系统并进行实验,实验证明该算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97.
我国洪涝灾害频发且危害巨大,为有效防灾、减灾和救灾,需建立洪涝灾害事件信息模型,表示和共享洪涝灾害信息。然而,目前事件信息模型主要是表示静态信息,缺乏对洪涝灾害事件动态过程的表示。本文从观测角度出发,建立顾及洪涝灾害事件阶段和动态过程的洪涝灾害事件信息模型。围绕洪涝灾害事件信息模型,提出了10类需建模的元素,并以MOF(Meta Object Facility)建模框架构建了十元组模型,通过映射方法实现模型编码方案与事件模式语言的映射。最后,以2010年梁子湖洪涝灾害模拟为例,开展了模型分阶段建立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表示洪涝灾害事件的动态信息和实现洪涝灾害事件的动态建模。  相似文献   
98.
地磁房湿度变化较快或过大都易引起地磁数据的异常变化,且室内湿度不易控制,地磁房、磁通门磁力仪探头湿度智能在线分析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显示监控地磁房、磁通门磁力仪探头湿度的变化,超过湿度阈值则发出报警信号,进而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控制探头观测环境的湿度,提高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9.
瞬变电磁传感器阻尼特性的标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瞬变电磁法(TEM)认为临界阻尼匹配时传感器响应快、无振荡,为最佳匹配方式.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标定环的TEM系统标定模型,理论证明当略欠阻尼匹配时传感器响应最快、时域畸变最小,为最佳匹配方式.本文采用基于实测数据的背景场剔除方法将一次场和大地响应剔除,通过对不同阻尼状态下标定环早期响应畸变的定量评价,实验证明传感器在略欠阻尼匹配状态下二次场响应畸变最小.本文理论和标定实验均证明,在纯二次场观测方式下,采用略欠阻尼匹配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早期响应畸变、提高系统浅层探测能力,是浅层探测时传感器最佳匹配方式.  相似文献   
100.
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包括测震、强震、活断层等子系统,这些系统之间是独立、异构和跨网络的。目前,地震行业需要构建一个完备的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体系架构。如何实现原有系统之间的集成,如何在保护现有投资的前提下,把原有系统和新的防震减灾信息系统集成起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到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特点,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WebServices的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集成模型,并对一个实例进行了研究。该模型解决了防震减灾信息系统集成中遇到的2个难题,首先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通信问题,其次是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通过研究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将来面向整个地震行业的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集成具有深远的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