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61篇
  免费   2756篇
  国内免费   2508篇
测绘学   414篇
大气科学   1441篇
地球物理   3356篇
地质学   6080篇
海洋学   2860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757篇
自然地理   3937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20篇
  2022年   538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544篇
  2019年   591篇
  2018年   583篇
  2017年   673篇
  2016年   609篇
  2015年   708篇
  2014年   904篇
  2013年   910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890篇
  2010年   749篇
  2009年   884篇
  2008年   912篇
  2007年   925篇
  2006年   889篇
  2005年   745篇
  2004年   728篇
  2003年   671篇
  2002年   525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425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303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95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5篇
  1921年   1篇
  1908年   1篇
  1900年   1篇
  18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INTRODUCTIONDissolvedorganiccarbon (DOC)makesupthesecondlargestofthebioactivepoolsofcar bonintheocean ,secondtothelargestpoolofdissolvedinorganiccarbon .Theglobaldissolvedorganiccarbonpoolisestimatedtobe 6 85Gt,avaluecomparabletothemassofCO2 intheat mosphere (Hedges,1 992 ) .Thesizeofthereservoir,aswellasitsdynamics ,indicatesthatDOCplaysacentralroleintheoceancarboncycle .AsitrelatestogreenhousegasessuchasCO2 andassociatesclimatecycle ,oceanicDOCbiogeochemicalcycleshavebeenoneoftheh…  相似文献   
92.
To investigate organic matter source and reactivity in the Zhujiang River (Pearl River)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areas,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particulate hydrolysable amino acids (PHAA), and Chl a during two cruises in July 1999 and July 2000 were measured. The highest POC and PHAA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waters with maximum Chl a. The spectra distribution,relative content (dry weight in milligram per gram), PHAA-C% POC and other indicators such as the ratios of amino acids vs. amino sugars (AA/AS) and glucosamine vs. galactosamine (Glum/Gal) suggested that particulate amino acids in the water column and sediments in the Zhujiang River Estuary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biogenic processes rather than transported from terrestrial erosion. In inner estuary where high turbidity was often observable, organic matter was mainly contributed by re-suspension of bottom sediments with revealed zooplankton, microbial reworked characteristics, which suggest that these organic matters were relatively “old“. In the estuarine brackish region, organic matter in water column is mainly contributed by relatively fresh, easily degradable phytoplankton derived organic matter.During physical - biological processes within the eastuary, organic matter derived from phytoplankton was subjected to alteration by zooplankton grazing and bacterial reworking.  相似文献   
93.
环太湖河道污染物负荷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87-1988年环太湖河道水质,水量实测资料以及环湖主要河道的流量和水质的历史资料,结合平原水网地区的水情特征,提出了环太湖河道污染物负荷量的计算方法,并分析探讨了不同设计水情下环太湖河道污染物负荷量及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污染物负荷量与水情关系密切,枯水年的河道入湖污染物负荷量大于丰水年。环湖22条主要河道的入湖污染物负荷量占全部河道入湖总量的72%-91%,且不同污染物入湖负荷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94.
台湾海峡中北部上升流区各种形态磷的化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水土 《海洋与湖沼》1993,24(6):664-670
根据1988年7月调查资料讨论了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夏季上升流区各种形态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升流中心区(即海坛岛东侧一带水域)具有低温、高盐、低溶解氧;DIp,TDP,PP,TP较高;DOP较低(0.27);及DIP/DOP比值(约为1)较高的特性。DOP是该海域磷的主要形态(占TP的49.2%),其含量分布及其形态转化与生物活动直接相关,是该海域生物生产力高的体现。  相似文献   
95.
使用无机离子交换法研究珠江口水体中铜与悬浮颗粒物的相互作用,测出钢与悬浮颗粒物相互作用的pH曲线呈S形,其分级离子交换等温线是一种新的“台阶”型;从分级离子交换理论求得分级平衡常数K1为5.0,K2为78.1,珠江口水体中铜的表观络合容量为0.92μm及其条件稳定常数为3.5×107。  相似文献   
96.
王辉  冯士笮 《海洋与湖沼》1995,26(2):161-168
基于拉格朗日余流及其输运过程的一种三维空间弱非线性理论,进一步假定Si在河口的无因次化学转移项量级为k^2,给出了Si的长期输运方程。对于一种二维模型河口,数值求解了零阶天文潮,欧拉余流、斯托克斯漂移、拉格朗日余流和盐度的分布;分别计算了平均逼留时间为13,30,60,180d等所对应的Si浓度分布;给出了Si-s相关图,讨论了河口中Si的保守性问题。  相似文献   
97.
长江三角洲北翼全新统底界和“硬粘土层”的讨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以钻孔资料为依据,通过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14)C测年分析,认为应以第一海相层底板作为Q_4/Q_(1-3)界线,而不能机械地划在“硬粘土层”顶板;上更新统顶部属河漫、湖沼相沉积,后经暴露、脱水局部层段硬化而成为所谓的杂色“硬粘土层”;本区晚更新世末古地形呈由东、东南向西、西北逐渐抬升的掀斜状,并控制着全新世的海侵方向和范围。  相似文献   
98.
1985年5、8月中法联合调查黄河口海域的营养盐,其样品采用常规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营养盐的分布总趋势是河口附近浓度高,外海浓度低,河口与外海浓度之比达数百倍。在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的分布梯度与盐度的分布一致。在河口控制营养盐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河水和海水的混合过程。在119°30′~50′E,37°25′~38°5′N,PO_4—P,SiO_3—Si出现低值区。在此范围附近恰恰浮游植物的总量比较高。对8月份的02站进行了25h的连续观测,其结果是底层营养盐与盐度有良好的负相关性,而表层的相关性较差 黄河具有很高的氮磷比值,这很可能是农业上用氮肥量增多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
根据24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Ca,Al,N,P,Mg,Fe,Mn,Ti和有机碳的测定数据,利用稳健RQ型主分量分析及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珠江口外陆架表层沉积物进行了地球化学分类,并将该陆架区划分成陆源细碎屑沉积区、经叠加改造的残留泥砂质沉积区、生物碎屑沉积区以及高能环境下的石英砂质沉积区。结果表明了稳健统计方法相对于传统统计方法的优越性,以及采用稳健主分量的Q载荷进行聚类分析相对于用原始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分析了济州岛南部区域温度双跃层现象的类型及其成因。特别阐明了双跃层的波状现象,指出:强流锋区的侧向效应,黑潮次—中层混合水的爬升,黄海冷水团边缘密度环流引起的侧向流动,以及上、下层流速、流向不一致引起的剪切作用,是导致双跃层波状现象的主要原因。发现上、下跃层之间存在着“跃层间环流”,这是一个有趣的海洋学现象,它将导致双扩散的发生和有利于双跃层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