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8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1212篇
测绘学   262篇
大气科学   294篇
地球物理   254篇
地质学   3156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49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区冻土工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系统回顾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冻土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内容 ,重点阐述了 90年代开展的冻土研究的研究成果 ,从冻土工程地质、路基下冻土温度场、冻土环境的影响、冻土工程分类、地理信息系统 5个侧面 ,来反映近年来在青藏公路研究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为青藏铁路建设中重大冻土工程技术问题和工程设计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长江三角洲环境地质调查评价GIS管理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军 《工程地质学报》2002,10(1):103-107
长江三角洲是一个人口稠密、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 ,该区地质结构复杂、环境地质条件十分脆弱 ,长期以来因过量开采地下水 ,形成大面积区域性水位降落漏斗 ,诱发了相当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给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从开展长江三角洲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现实意义出发 ,探讨了长江三角洲环境地质调查评价GIS管理系统的系统目标、开发模式以及实现步骤 ,概括介绍了系统所应具有的功能 ,为长江三角洲项目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一条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93.
闽江福州河段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河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是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江河沿岸环境地质条件是影响和决定沿江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背景 ;是控制和影响沿江河岸城市的环境容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闽江下游福州河段为例 ,概要评述了闽江福州河段的水动力条件和流水地质作用类型、强度等状况 ;分析研究了该河段的流水地质作用和地貌环境变化动态及其与沿江河岸人类各种工程建设活动的互相作用的特征和规律。对促进和提高沿江河岸人地系统和谐协调平衡发展水平 ,正确规划、预测和评价沿江河岸各类工程建设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及其前景 ,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几个北极海洋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地区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区域 ,在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地质问题主要是北极地区的海陆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以及全球变化在地层中的记录。这涉及到北极形态变化及与其它大洋沟通的水道开闭情况 ,地形起伏对大气、大洋环流的影响 ,地壳升降与海平面变化对河流流量和海岸稳定性的影响 ,气体水合物及有机碳等变化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以及这些影响与气候变化信息在极地沉积物中的记录。文章在对上述影响及海洋地质研究状况进行探讨后 ,又简要介绍了中国的首次北极考察海洋地质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5.
滇西北地区富碱岩体(脉)地质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喜山期富碱岩体广布于滇西北地区 ,通过对其地质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 ,认为富碱岩体 (脉 )由正长 (斑 )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火山岩组成 ,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 ,并形成区内富有特色的岩浆岩系列 ;该系列岩浆岩以富碱高钾为突出特点 ,具有正常的岩浆演化趋势 ,不同岩带岩石地质学和岩石化学方面有区域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6.
Identifying and quantifying urban recharge: a review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The sources of and pathways for groundwater recharge in urban areas are more numerous and complex than in rural environments. Buildings, roads, and other surface infrastructure combine with man-made drainage networks to change the pathways for precipitation. Some direct recharge is lost, but additional recharge can occur from storm drainage systems. Large amounts of water are imported into most cities for supply, distributed through underground pipes, and collected again in sewers or septic tanks. The leaks from these pipe networks often provide substantial recharge. Sources of recharge in urban areas are identified through piezometry, chemical signatures, and water balances. All three approaches have problems. Recharge is quantified either by individual components (direct recharge, water-mains leakage, septic tanks, etc.) or holistically. Working with individual components requires large amounts of data, much of which is uncertain and is likely to lead to large uncertainties in the final result. Recommended holistic approaches include the use of groundwater modelling and solute balances, where various types of data are integrated. Urban recharge remains an under-researched topic, with few high-quality case studi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97.
The Wadi Hafafit Complex (WHC) is an arcuate belt of orthogneisses, migmatites and other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which mark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Central Eastern and the South Eastern Deserts of Egypt. In the WHC, gneissic meta-gabbro outlines macroscopic fold interference patterns characterized by elliptical to irregular culminations cored by gneissic meta-tonalite to meta-trondhjemite. The five main culminations of the WHC have previously been labeled A (most northerly), B, C, D and E (most southerly). A detailed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of B, C, D and E reveals that these structures are a result of the interference of four macroscopic fold phases, the first three of which may represent a single deformation event. The first folding involved sheath-like fold nappes, which were transported to the N or NW, assisted by translation on gently dipping mylonite zones. The regional gneissosity and mineral extension lineations formed during this folding event. The fold nappes were deformed by mainly open upright small macroscopic and mesocopic folds with approximately NE-trending hinges. As a probable continuation of the latter folding, the sheaths were buckled into large macroscopic folds and monoclines with the same NE-trends. The fourth macroscopic folding resulted from shortening along the NE–SW direction, producing mainly NW–SE-trending upright gently plunging folds. Gravitative uplift is disputed as a component of the deformation history of the WHC. The peculiarities of the fold interference pattern result from the interesting behaviour of sheath folds during their refolding.  相似文献   
98.
99.
城市震害高危害小区的研究和GIS的实现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帅向华  成小平  袁一凡 《地震》2002,22(3):113-119
论述了在城市地震灾害中如何考虑诸方面因素来评价城市的灾害轻重分布情况。中建立坑危害小区分析模型,设想将城市划分等面积网格,给每个单元网格赋予灾害指数,以确定城市中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为求灾指挥提供决策信息。同时,将高危害小区的模型研究结果转化为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的GIS模型。该研究结果已应用于泰安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项目中。  相似文献   
100.
基于GIS的时空复合体-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型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理综合体理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复合体模型为依据 ,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单元 ,即“图谱单元”,它是记录时空复合信息的基本单元 ,由“相对均质”的地理单元和“相对均质”的时序单元复合而成 ,并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图谱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