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道路网格作为计算单元进行震害分析,比采用传统的行政区、街道办、社区或公里网格具有较大优势,并更接近实际。道路网格是以道路中心线为基础,并结合其它如生命线系统中的地下管网而形成的多边形实体,包括线要素层和面要素层。道路网格在GIS中通常用于最短路径分析、最优路径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在震害分析中可应用于居住人数统计、高危害小区分析、网络(建立在供水、供气等管网基础上的)功能失效分析和灾害救助分析等。  相似文献   

2.
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人—机系统预测城市现有房屋的震害及其评估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的方法已由哈尔滨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所杨玉成副研究员等科技人员建立起来。十年来,这一系统为搞好城市抗震防灾工作,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和采取减轻地震灾害对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机系统是将大量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根据震害资料、工程知识和专家经验建立知识库,并以模式法预测典型房屋的震害;通过一致性检验,由人为指令、计算机检索统计,得出某地区在遭受不同烈度的潜在地震影响时的预测震害,从而识别高危害的房屋类别和高危害街坊小区,并绘制出相应的震害潜势分布图。十年中,课题组科技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对我国安阳  相似文献   

3.
刘杰  武震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6):1723-1734
本研究以围绕着白龙江流域的甘肃省南部的宕昌县、舟曲县和武都区部分地区为研究区,根据全国滑坡编目中得到的272个历史滑坡数据以及选取的高程、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降雨、岩性、距道路距离和距河流距离10种影响因子,利用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定量方法:信息量模型、以及基于频率比模型的逻辑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内滑坡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三种评价结果均显示研究区内滑坡灾害的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沿白龙江河谷地区呈带状分布。从危险性分区图可看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分区图较为合理,既表现出沿河谷地区集中分布的趋势,也呈现出对滑坡历史数据较为独立的特征,这一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三种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检验得到的AUC值分别为0.818、0.829和0.837,说明三种评价结果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基于频率比模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其他两个模型具有更好的评价精度,能更好地进行滑坡危险性的预测和评价,其中高程、降雨、岩性以及距道路距离对评价结果影响更大,这四种影响因子重要性值占比为52.1%。为该地区的城市扩建与灾害预防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数值模拟的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破坏性地震中可能发生的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灾害的数值模拟与动态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毒气扩散的主要参数。在设定的几种工况下,给出相应的图表结果,直观地描述了各参数对扩散过程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所采用毒气扩散简化模型的准确性,对大震应急和防御与减轻城市和大型企业的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灾害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150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用确定性方法对华北地区地震地面危害分布图进行了定量计算。震源和研究区域均用网格单元表示,网格点的间距取为0.2°。计算中主要的输入参量为该地区的地震目录、震源机制、地震活动水平、深部结构模型等。各个单元上模拟的理论地震图考虑到了来自不同地点的震源和传播路径的影响。计算获得了华北地区最大地面运动和设计地面加速度(DGA)的分布图。最大DGA值位于北京以东,达0.75g。该结果可对未来华北地区地震危害的分布特征研究和该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垃圾发展现状及其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城市垃圾发展状况和研究现状的讨论,认为垃圾不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灾害污染源,指出了现阶段开展拉圾调查和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城市垃圾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几方面,其直接后果是严重损害城市环境卫生、破坏动植物生长和危害人类生存。为防止垃圾污染、保护生态地质环境,提出了治理城市垃圾的有关对策和建议,如选择代表性城市进行垃圾调查、登记注册垃圾堆放场所并  相似文献   

7.
关于推进防灾减灾与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城市化导致灾害加剧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的危害,分析了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现状,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科技减灾、加大防灾减灾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主要是为突发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快速给出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及其分布情况等震害结果和为政府应急指挥决策服务的管理系统。同时,还可以为城市灾害和紧急事件提供技术支持。一般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用户构成。介绍了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目标,设计出福建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模型架构、基本模块和灾害评估模型方法等,对设计开发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及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是研究地层速度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技术是利用震源到接收点的地震波走时或波形的观测数据,结合建立的数学物理模型来重建地层速度结构。而层析成像正演模拟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反演出的速度与地层真实速度的拟合度,因此找出一种精度较高的层析成像正演模拟算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三维层状介质,通过网格化模型,采用最小走时射线追踪方法展开层析成像正演研究,分别采用三角形网格、矩形网格和六边形网格进行模型参数化,并对比分析各自正演结果的精度,总结出针对三维层状介质模型的最佳网格划分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黄土场地具有震陷性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目前还未被人们引起注意的特殊灾害,即在地震作用下黄土场地上的城市将产生严重的地基失效事件。由于震陷的突然发生和它普遍带有不均匀性,将导致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在振动和地基残余变形的共同影响下加重震害。常见的震害现象是建筑物开裂、倾斜和倒塌。本文以兰州为例,说明了黄土引起的震害将是一种不可低估的严重灾害,应引起工程界和城市建设部门的重视,研究黄土震陷对建筑物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以减轻或避免震陷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ADRI),用以表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借助GIS技术,绘制辽西北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将风险评价区划图与2006年辽西北受干旱影响粮食减产系数区划图对比,发现两者可以较好的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保险,以及有关部门的旱灾管理、减灾决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是科学进行灾害风险评估和预测的基础,房屋建筑作为面大量广的承灾体,众多学者对建筑物理脆弱性指标模型进行了研究。基于单灾种和多灾种2个维度,针对指标模型构建的各环节,全面梳理了几种典型单灾种物理脆弱性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构建情况,发现指标选取理论依据不明确,模型构建主观性较强,不能准确表征建筑特点与抗灾能力间的内在联系。系统总结了多灾种指标体系和耦合物理脆弱性指标模型研究现状,发现多灾种之间及其对承灾体影响的复杂耦合效应在现有指标模型中未得到充分体现。研究结果表明,明晰指标依据、优化模型构建是提升单灾种物理脆弱性评估准确性的关键;改进脆弱性耦合模型、拓展综合脆弱性评估方法是健全多灾种脆弱性评估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承灾体基础数据是地震灾害评估的核心数据,是制定防灾减灾政策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据获取主要靠野外调查,费时费力,研究承灾体数据的快速获取方法刻不容缓。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主城区为例,对三维影像技术在承灾体基础数据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数据为基础,运用三维模型构建、遥感信息提取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区域房屋基础数据信息提取,获取了研究区真实房屋空间分布、结构类型、建筑面积及层数等数据,为该地区地震预测预防、地震应急、震时救灾以及震后恢复等防震减灾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普通民众对汶川MS8.0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程度,并为政府防震减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结构体系设计了普通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调查问卷,主要指标体系包括地震灾害知识、防震减灾技能、自救互救和震后信息传播等4个方面。基于权重和赋分,构建了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价模型和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普通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综合得分。测评结果表明:1)勉县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与能力均处于不及格水平;2)在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方面,民众的防震减灾技能最差,对地震灾害知识的了解水平次之,而震时及震后自救互救与震后信息传播2个层面稍好一些;3)普通民众对地震知识和观点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对复杂、抽象的地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地震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深层次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从震后民众获取地震灾害信息的主渠道来看,加大政府关于地震灾害知识和防灾技能的宣传力度以及使地震信息公开透明化是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城市非工程性防震减灾能力对于降低城市地震灾害具有重要作用,但该概念中含有众多影响因素,而且与城市的空间分布情况有关。为了科学的评价分析该能力,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对城市非工程性防震减灾能力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多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各因素影响权重,并将其嵌入Arc GIS平台,关联城市空间分布形成数据库,开发了城市非工程性防震减灾能力评价系统,实现了快速评价和结果可视化,可以有效提高决策效能,为未来城市非工程性防震减灾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将地震灾害等级划分为巨灾、大灾、中灾、小灾、微灾等5个等级,给出每个灾害等级的灾度下限Di。选取地震灾害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相对值作为计算灾度的2个指标,采用“直接经济损失/年人均GDP”处理方法对直接经济损失进行无量纲化,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地震灾害灾度大小对比奠定基础。采用椭圆方程作为相邻灾害等级之间的分界线,给出相应参数以确定分界线方程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地震灾度模型计算公式。利用假设值和中国部分实际地震灾例验证了本文给出的地震灾度模型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比性,给出的地震灾害灾度计算模型可以推广到其他灾害。最后,比较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计算灾度值,认为唐山地震的灾度大于汶川地震,并对这一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与地震烈度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后,丰富的地震灾情信息和准确的地震烈度图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地震灾情信息获取的一种重要渠道。本文通过构建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将互联网上非结构化的灾情信息转化成结构化的灾情信息。并将网络地震灾情信息与地震烈度相结合,进行地震烈度判定,从而对地震应急期的烈度快速评定结果进行修正拟合。  相似文献   

18.
准确判断重大自然灾害发生趋势对于防灾减灾意义重大.基于时间对称性理论,本文构建“可公度降噪—对称性趋势判断—信息结构系稳定性检验”研究模式,判断了淮河流域(HRB)洪涝灾害发生趋势.结果表明:(1)通过可公度降噪处理去除了噪声元素,提高了预测的精确性;(2)运用三元可公度、蝴蝶结构图、信息结构系等方法判断,2019年HRB发生洪涝灾害的信号较强,该年发生洪涝灾害的随机性概率为66.7%,不漏报置信水平为57.1%;(3)通过洪涝灾害与太阳黑子活动的相关性分析可知,HRB在太阳黑子活动谷年附近易发生洪涝灾害,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可公度降噪—对称性趋势判断—信息结构系稳定性检验”研究模式是对现有时间对称性方法的补充和完善,以期为中国灾害预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南沿海水库下游地区基于动态模拟的洪涝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多为一些中小流域,这些流域上游多建有水库工程,下游则为人口稠密的平原区,流域调蓄能力小,汇流时间短.同时,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快速发展,洪涝风险不断加大.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水库下游不同暴雨重现期下的洪涝风险评估研究,以便为防洪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为此,本文利用遥感、GIS、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等相关技术方法,建立洪涝动态模拟模型来评估洪涝危险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叠加法,从洪涝危险性和洪涝易损性两方面开展洪涝风险综合评估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多学科与多技术手段相结合方法,来模拟预测不同暴雨重现期洪水动态淹没过程,再结合相关社会经济属性,可以有效地评估研究区洪涝灾害的风险,从而为水库调度及流域防洪减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地震灾后补偿制度,我国应建立合理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地震灾害风险分散的模式,得出我国实行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散模式,为地震灾后补偿机制及灾后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较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