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Colony morphology is important for Microcystis to sust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eutrophic lakes. The mechanism of colony formation in Microcystis is currently unclear.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EPS) has been report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 aggregate formation of some phytoplankto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was cultivated under varied abiotic conditions, including different nutrient, light,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to investigate their effects on EPS production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nutrient concentration and light intensity have great effects on EPS production in M. aeruginosa. There was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EPS production after M. aeruginosa was cultivated in adjusted culture conditions similar to those present in the field (28.9mg C/L, 1.98mg N/L, 0.65mg P/L, light intensity:100 μmol/(m2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biotic factors might be one of the triggers for colony formation in Microcystis.  相似文献   
62.
刘财  刘海燕  彭冲  张营  刘琼  勾福岩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0):3859-3868
突出地震数据振幅空间不连续性的断层增强属性体是断层自动解释的基础,而如何压制噪声、地层残余响应、角度不整合接触等伪断层的影响是断层自动检测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指纹图像边缘检测处理中,一致性是对指示局部方向场信息各向异性强度的一个度量,本文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断层增强属性引入到地震数据处理中.为了更有效地压制噪声,本文通过对一致性进行加权处理,再结合蚁群算法,提出了新的断层自动检测方法——基于加权一致性的蚁群算法.理论地震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的断层检测过程,对比常规的基于方差属性的蚁群算法和基于C3相干属性的蚁群算法,本文所提方法不仅更有效地压制了噪声和地层残余响应产生的伪断层信息,而且更完整地展现了断层的延伸长度,同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63.
在传统地震剖面精细解释的基础之上通过方法创新和蚂蚁体技术应用,总结出了江家店地区小断层的识别特征以及小断层的发育规律.通过江家店地区构造平衡剖面恢复工作,对小断层形成控制因素以及形成时期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对江家店小断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在江家店油田小断层的识别过程中,运用上述方法识别出了许多常规地震解释难以识别的小断层,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4.
嗜酸性微生物是一类生活在极端酸性环境下的微生物,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冶金。对721铀矿嗜酸性微生物的群落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运用双层固体平板培养技术,以琼脂糖为凝固剂,以SJH为底层添加菌,分离样品中的微生物.得到8种嗜酸性微生物,根据不同菌在不同双层固体平板表面的菌落形态特征,并结合16SrRNA基因扩增技术鉴定菌种。占优势的嗜酸性微生物为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  相似文献   
65.
黄建  姚仰平 《岩土力学》2019,40(10):4057-4064
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来预测高填方边坡因蠕变破坏而发生滑坡的时间是困难的,但对防止财产和生命损失又至关重要。在总结高填方土质边坡蠕变破坏过程中的位移、速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改进Saito模型的应变率公式,提出了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滑坡中短期预测的实用模型。将进入加速变形阶段后的滑坡位移时间序列作为输入,通过人工蜂群算法反演实用模型参数后输出预测的滑坡时间。以3个高填方滑坡为实例,应用滑坡位移监测点的测量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在滑坡时间预测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将该方法预测的滑坡时间结果与传统的Saito系列模型预测的滑坡时间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通过滑坡位移的时间序列进行滑坡时间预测时,所提出的实用模型比两种Saito模型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6.
直流电阻率法以其对含水构造响应敏感且适应性强的特点,是隧道施工期超前地质预报的常用方法.针对目前定点源三极观测方式易受到测线附近旁侧异常干扰与聚焦观测方式探测距离过短无法三维成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同性源阵列电阻率的隧道超前探测新方法,利用环形布置的多同性源供电压制隧道掌子面后方的异常体的干扰,同时增强掌子面前方远处异常体的敏感度,阵列电极测量可为含水构造的三维反演成像提供三维数据.首先,开展了含水构造超前探测的数值正演模拟,发现多同性源方法的视电阻率纵向微分曲线极小值以及与横轴的交点位置可对异常体位置进行定性判断,探讨了多同性源方法对后方及侧向异常干扰的响应特征及识别方法.其次,将电阻率光滑约束与轨迹光滑策略引入蚁群反演算法,提出了一种最小二乘方法与改进蚁群算法相结合的混合反演算法,反演数值算例表明混合反演算法能够实现含水构造的三维成像,较好地反演出不同距离的含水构造位置,并使其边界较为清晰.为了验证多同性源探测方法的探测效果开展了物理模型试验,多同性源阵列电阻率法能较好的反映含水构造的存在,与实际含水构造的位置较为相符.  相似文献   
67.
 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流动沙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不同坡度地形上掘穴蚁的蚁丘直径、密度和盖度分布,讨论了不同坡度地形对掘穴蚁筑丘活动的影响,并分析了掘穴蚁筑丘对不同坡度地形土壤的作用。结果表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底、坡中及丘顶对蚁丘直径、密度和盖度分布影响明显,其中蚁丘直径迎风坡坡中显著小于其他坡度地形(P<0.05);密度和盖度分布顺序均表现为:丘顶>坡中>坡底。掘穴蚁筑丘改变了土壤性状,导致土壤含水量升高,pH值变小而电导率变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微地貌条件下,蚁丘含水量和全氮含量迎风坡坡底较高,而蚁丘有机质含量背风坡坡底较高,但蚁丘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丘顶较小。整个流动沙丘土壤基质均比较疏松,流动沙丘微环境易受风力作用而改变,从而影响掘穴蚁的筑丘活动分布,但不同坡度地形间蚁丘分布差异基本上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68.
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最新的全国国土利用状况,健全土地调查、监测、统计和登记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本文以蚁图平台的建库软件为基础,分析其在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建库过程中依托项目建库技术方案,能提供较好的数据解决方法,不仅能满足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相关需求,且其数据处理能力、成果质量要求和成果输出要求等方面都能提供较好的解决措施,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无疑是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中的一个成功案例,其平台的设计思路及方法为国土调查建库软件的统一带来成功的经验和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构建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增加的无人机数量和飞手自由规划航线给航空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航空飞行环境,可以为无人机活动设立隔离空域,并在隔离空域内规划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以提高低空空域利用率,为无人机交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充分考虑无人机近地表飞行及其即时通讯等特点,以天津市为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构建以多源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的无人机低空飞行环境,包括低空蜂窝网络环境、大气环境和政策空域环境等,并改进传统蚁群算法以搜索无人机最优路径,得到该区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网。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蚁群算法大大提高了路径搜索效率,满足无人机航路规划的高时效性、动态更新等要求;并且天津市航路长度符合市场上现有的无人机最远航程要求,基本满足现有的无人机运输要求。本研究描述的无人机低空公共航路研究的核心算法和关键技术,可以为无人机管控系统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0.
当前关于使用蚁群算法解决载人潜水器路径规划问题的研究,往往只注重路径的长度和算法收敛速度,容易忽略路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和路径的平滑度等要素。载人潜水器过于靠近障碍物航行时容易产生碰撞;按照不平滑路径行驶时,频繁地转向会降低航行效率。为解决这些问题,受人工势场法启发,文中在蚁群算法的概率选择环节引入障碍物惩罚因子φ和转向惩罚因子ψ,对路径点的选择加以限制。仿真测试表明,相比于传统蚁群算法和Dijkstra算法,该算法规划的路径与障碍物之间保持安全距离且转向次数更少,因此载人潜水器按照此路径航行时,安全性和航行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