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7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陈兰兰  肖海平 《测绘通报》2019,(10):142-145
笔者所在院校为地处赣南老区的三本学校,教学中存在师资缺乏、软硬件设施不足、资源共享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院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随着MOOC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为学院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方向。为进一步提高笔者所在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适应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从学生、教师和学校3个层面,分析并指出了三本院校学生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设计了基于MOOC平台的教学改革设计方案,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以期为三本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92.
针对“使用属于国家秘密基础测绘成果审批”事项,由于涉及成果发布、申请、审批、分发等多环节多办事人员协同办理,且申请用户填报信息真伪、办事材料权威性等无从考证等问题,造成办理时需要多次到场、多方求证、重复填报等问题,本文介绍了测绘成果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部门数据仓的构建、“标准+应用”元数据管理策略及基于QR编码的二维码跨网络信息传输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办事周期长、效率低下及材料的溯源、权威性等问题,同时能够支持省市县三级的“一站式”成果服务和审批分发,符合“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对类似问题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3.
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之一。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内容和要求,从我校鱼类增养殖学课程建设实际出发,以强化实践、培养高素质"三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94.
从分析财政问题困扰测绘行业发展的问题入手,详细阐明公共财政的基本内容和财政政策,以及二者与事业单位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5.
新时期测绘工程专业《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几年我国各高等院校的测绘及其相关专业都开展了很多课程教学改革。随着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新形势下摄影测量学课程建设也逐步需要改革。笔者根据学校测绘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多届的课程教学经验,对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学内容的整和优化、教材的选用、教学形式和方法尤其是双语教学的尝试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96.
CDIO理念下大地测量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DIO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针对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介绍了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结合大地测量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效果,提出了CDIO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工程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97.
为满足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人才需求,推动中国工程教育学位国际认可,国内高校陆续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是国际化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通过专业英语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词汇、文献阅读和编写工程报告的能力,是达成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重要途径。文中在分析现有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方法,并提出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98.
在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和交叉学科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地球科学也逐步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对地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和学科特色发展,需要对地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样化创新,构建新时代地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地球科学概论》是地学类专业入门的基础课程,论文从优化教学大纲、加强课程思政、注重大师引领、改变教学方法和倡导理工结合等五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了联动协同改革,对地学拔尖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399.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3,69(1):316-338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3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3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  相似文献   
400.
The increased opportunity to choose one’s school of preference has been raised as a key factor in many countries to promote equal opportunities and a higher quality of education. This has been endorsed by policymakers who assume that students make well-informed rational choices and that students stress only academic quality when deciding which school to attend. If this is true, it will benefit schools of high academic quality, rendering improved school quality overall. To date, little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validity of these assumptions despite the profound effects they have had for changing the school systems in many countrie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factors in school choice. The aim is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that guided the school choice reforms in Sweden. Specifically, we draw on experimental data from prospective uppe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Sweden to contrast the principal school quality attributes behind the policy change (knowledge reputation and program feasibility), with the presence of friends and geographical attributes such as distance, location and accessibility, while controlling for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as they show that geographical factors are highly relevant for school choice preferences. In contrast to the reforms’ intentions, geography appears to have become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before. The findings thus reveal significant flaws in the assumptions that motivated the school choice policy ref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