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4 毫秒
71.
We consider integrable spherical analog of the Darboux potential, which appear in the problem (and its generalizations) of the planar motion of a particle in the field of two and four fixed Newtonian centers. The obtained results can be useful when constructing a theory of motion of satellites in the field of an oblate spheroid in constant curvature spaces.  相似文献   
72.
三维地电模型数值模拟中视电阻率真假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要介绍了三维数值模拟中双网格系统的剖分方法,并通过几种典型模型的有限单元法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网格单元电导率分块均匀、电位三线性变化),充分揭示了对称四极电阻率测深法三维地电模型视电阻率真假异常的分布规律,分析了产生真假异常的原因,并研究了真异常的形态与引起真异常的地质体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茶园土壤不同形态镍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自然茶园土壤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探讨浙江、江苏和安徽13个茶园土壤镍的污染状况、形态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形态镍的含量与土壤镍总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部分茶园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镍污染;茶园土壤镍的形态分布有一定差异,按镍的含量多少排序,一般为残渣态>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除了交换态以外的所有其他形态的镍含量均随土壤镍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镍含量随土壤pH的升高呈显著增加趋势,而交换态镍则呈减少趋势,但不显著;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镍显著减少,而其他形态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均不显著;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镍含量均随阳离子交换量的增加显著增加;随粘粒含量的增加所有形态中的镍呈增加趋势,但除了残渣态外增加趋势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4.
盆地潜凸起岩溶热储地热田是我国主要供暖用热储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水温高、水量大等特点,是北方清洁供暖的重要可再生热源。本文以菏泽潜凸起岩溶热储地热田为例,通过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同位素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地温场空间分布规律、地热水动力场的系统分析,揭示地热田岩溶地热水补给源、运移途径和富集机理:地热水来源于东北部梁山、东部嘉祥一带基岩山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主要循环富集于层间岩溶与断裂破碎带复合处。根据地温场空间分布特征揭示的热源及其传递和聚集特征,提出了四元聚热机制,一元是大地热流毯状传导聚热、二元是凸起区高热导率分流聚热、三元是导热断裂或岩体接触带带状对流聚热、四元是地下水运移传导-对流聚热。在热储富集和聚热成因机理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水源、热源及深部岩溶发育特征的地热田成因机理模型,揭示了地热能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75.
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期对沉积物磷形态及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模拟湖泊系统构建了“沉积物-水-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系统,研究了在苦草生长期沉积物、水和苦草三相中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苦草在生长期,能显著降低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沉积物总磷(TP)、NaOH提取磷(NaOH-P)、HCl提取磷(HCl-P)、无机磷(IP)和有机磷(OP)含量分别降低了...  相似文献   
76.
To develop P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poultry litter application in Oxisols of Brazi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soluble P (WSP), soil test P (STP), and degree of P saturation (DPS)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The study examined this relationship in Oxisols of Brazil receiving poultry litter. Soils were analyzed for Mehlich‐1 P (M1‐P), WSP, P fractions, P sorption index (PSI), and P saturation based on Mehlich‐1 extractable P, Al, Fe (DPSM1), and PSI (DPSPSI). Surface water bodies in the catchment area were examined for inorganic and total P. All the surface water bodies in the catchment area of the sampled plots were highly enriched in inorganic and organic P. Enrichment of soil P fractions following poultry litter application followed the order HCl‐bound > NaOH‐bound > NaHCO3‐bound fraction. M1‐P was correlated to labile (NaHCO3‐Pi), and stable P pools (NaOH‐P and HCl‐P) and reflected the cumulative P accumulation in these soils. P saturation indices increased with cumulative P addition and increasing M1‐P. WSP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PS and a change point was noticed at 23% DPSPSI (equivalent to DPSM1 of 16.5%) corresponding to M1‐P of 44.5 mg P kg?1, which could be regarded as threshold for P loss in these soils.  相似文献   
77.
浙江八面山新型萤石矿床矿石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八面山萤石矿床有4个成矿期次,第2次为蚀变作用,其它三次为热液作用.第1次成矿作用形成的矿石有7大类型,色深(黑灰、深灰)、普遍含碳泥质、金属矿物和粘土矿物出现概率较高.第2次成矿作用形成的矿石有两种,色浅(绿灰、灰白)、符山石和斜长石含量较高、不合金属矿物和碳泥质.第3次成矿作用仅形成了黑灰、黑色铁质含量高的纹层...  相似文献   
78.
Based on the heterogeneity in the content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carbon, nitrogen, and rare gases found in different (in grain size) interstellar diamond fractions of the meteorite Efremovka, we discuss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nature of the diamo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isotopic components of impurity chemical elements in it, and the kinetics of their release.  相似文献   
79.
空间关系描述的9-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4元组、9元组描述框架进行了剖析,指明了从4元组向9元组扩展的意义,同时也论述了9元组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用空间实体的势力范围(AV)代替原9元组中的“补”作为空间实体的外部,并结合空间实体的边界(A)、内部(A°),构成新的基于空间实体势力范围的空间关系描述的9-交模型(简称NIV),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0.
张旗 《甘肃地质》2021,(2):1-13
波普尔是当今伟大的哲学家,他发明了科学增长的四段图式:P1→TT→EE→P2,其中P1代表问题,TT表示试探性理论,EE表示试探性排除错误,P2代表新的问题。波普尔对科学哲学有很多贡献,如他否定了培根的归纳法,主张证伪的方法而反对证实的方法。他颠覆了关于真理的概念,反对将理论与真理联系起来,即使是相对真理。他认为,人不能认识真理,只能探索真理,接近真理,并提出"逼真性"与"逼真度"两个概念,从而否定了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这一对矛盾的关系。他提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是一个量变递增的过程,而是新理论取代旧理论的质变过程,是新范式战胜旧范式的科学革命。他认为,可证伪性、可错性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根本标准。传统的认识论将宇宙划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两个世界,波普尔认为宇宙是多元的,多层次进化的,其性质是多样的,可分为三个层次或三个世界。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即:物理世界(世界1)、精神世界(世界2)和客观知识世界(世界3)。世界3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是人造的;另一方面,它同时也是超人类的,即超越了自己的创造者。波普尔石破天惊地提出了科学哲学的许多惊世骇俗的理论,将科学哲学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打破了科学界传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哲学理论的核心是证伪主义,证伪就是试错,反驳,批判。只有经过证伪的理论(猜测,假说)才能称之为理论。中国科学需要波普尔理论,中国科学上不去,与我们没有证伪思想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必须拨乱反正,改弦易辙,采取批判的态度,反驳的方法,敢于试错,这样,中国科学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