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6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860篇
测绘学   1488篇
大气科学   1039篇
地球物理   494篇
地质学   1709篇
海洋学   382篇
天文学   501篇
综合类   358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61.
淮南煤田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士荣 《安徽地质》2008,18(3):221-225
淮南煤田为全隐蔽煤田,松散层厚度大,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通过大量的勘探资料及生产矿井的开采成果,对影响煤层开采的地下水进行了分类,并对其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为新区的建井与开采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2.
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分布及其分形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堆积物主要由砾石、砂砾、粉粒和粘粒组成,组成泥石流堆积物的颗粒级配变幅很大,从直径大于数十米的巨砾到肉眼难以看见的几微米的胶体微粒均有分布,大小颗粒粒径之比可达106—107。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具有明显的自相似性和无标度区间。本文以小江流域多处泥石流堆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图解法全面分析了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特征,根据分形理论计算了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的分维值,对泥石流堆积物的分形特征进行探讨,并与泥石流堆积物粒度特征相联系,发现分维很好的反映了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组成及其粒度分布特征。将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分维与泥石流的粘性、形成年代等性质相联系,以找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数字海洋地图无缝拼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数字海洋地图的现状出发,针对数字海洋地图由分幅存储方式带来的叠幅(图幅间存在重叠区域)和缝隙两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无缝拼接的算法。算法可去除图幅之间的重叠区域,并且可以有效去除由分幅导致的缝隙,将多个图幅的图层要素拼接为物理无缝的数据。  相似文献   
6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图集的编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地图集的表示内容、成图方法、资料情况、地图符号、地图整饰5个方面来阐述地图集编制的新特征.对近几年来国家、各省市地图集的编制情况作以概括.  相似文献   
65.
对在上海市建设用地勘测定界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定、原土地用途划分时所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同时从政策角度、技术角度提出了以上问题的相应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6.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杭州湾沿岸平原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特征,扼要分析了钱塘江与杭州湾岸线的变迁历史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指出海平面持续上升带采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是未来杭州湾海岸带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对环杭州湾城市化发展规划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7.
五风井田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城东侧,面积89.22km^2,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主要可采煤层为6中、26、33号煤层,煤炭总资源量26 130万t。井田内主要含水层为三叠系茅草铺组岩溶溶洞含水层(T1m),夜郎组玉龙山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T1y2),二叠系中统长兴组岩溶裂隙含水层(P3c)、茅口组岩溶溶洞-暗河含水层(P2m)。矿床属于以岩溶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井田的充水水源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小煤矿、采空区的老窑积水,充水通道为断裂破碎带及采矿冒落裂隙带。  相似文献   
68.
基于天池煤矿地质勘探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天池煤矿构造属简单构造,地层总体呈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矿井内褶皱发育程度较低,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其次为低角度逆掩断层。陷落柱分布较为杂乱,成群出现,常见于褶皱轴部。自三叠纪末期开始一直受到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印支期受SN向的挤压,形成了一些近EW向的构造;燕山期经历两期NWW--SEE向挤压使井田内地层及煤层主体呈NE走向;喜山早期的NE—SW向挤压,导致NE向断层的性质发生转变;上新世开始表现为区域上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记录到的北京及邻区地震的震中分布,地震活动频度及能量释放强度的分析,得到本区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聚堆性”。在年发震频度,地震强度和能释放方面均具有双峰值特征,并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条带特征,且形成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的两条相互交汇的条带。又通过统计分析得到本区发震概率最大的时间段是每年的10月前后,而地震主要发生在北西~南东带上。  相似文献   
70.
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结构及其形成和维持机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胡伯威  彭广 《大气科学》1996,20(4):463-472
对在1991年7月上旬特别稳定的梅雨形势下持续10天的特大暴雨期作了合成和典型过程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暖切变型江淮梅雨锋天气系统模型。它在自由大气层表现为结构竖立的相当正压切变线和一种不同于经典地转动量近似的带状准二维运动场。边界层的浅层锋生倾斜环流以及偏于切变线轴以南的Ekman抽吸与自由大气层中基本上由积云对流加热驱动的竖直环流相互依存和耦合,造成持续的大暴雨。这种系统的初生和中断后复苏的机制可能是由斜压性极弱的副热带高空东移的短波扰动在低层“湿度锋”带紧南侧触发导致的一种带状C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