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5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测绘学   378篇
大气科学   267篇
地球物理   654篇
地质学   365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71篇
自然地理   5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沿海城市的气块后向轨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  邵德民  殷鹤宝  何珍珍 《气象》1994,20(12):46-49
该文讨论了大连、青岛、上海、福州、厦门和广州6个沿海城市的气块长距离后向输送轨迹。输送层假设在1500m上,计算了1985年1、4、7、10月份的轨迹,轨迹分析得出:(1)气块后向轨迹与天气形势和季节有关,且南北方有差异;(2)北方沿海城市的72小时气块后向轨迹输送距离要比南方沿海城市远些。  相似文献   
92.
河西—祁连山地区近期形变场演化特征与孕震构造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庆良 《地震》1994,(3):64-71
本文通过对河西-祁山地区近20年形变场演化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代表该区区域应力松驰、岩石圈底部软流层对流加速以及地壳中上部应力强化与强震孕育三种应力状态的特征性形变图象,文章还通过典型强震构造组合特征、形变场特征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北西西、北东向两组构造的组合孕震模式,并利用上述孕震模式对该区近期强震危险地点进行了初步判定。  相似文献   
93.
本文报告26例由于外力作用致使眼面部广泛异物存留。临床应用X线的归咎常见漏诊及定位困难,因此采取CT定位达到异物诊断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4.
地震定位研究及应用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中最经典、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提高定位精度也一直是地震学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目前各种地震定位方法进行了大体分类并概述了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介绍了目前在国内各实时地震观测系统中应用的台网定位方法,同时将部分台网方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绥棱爆破的定位。  相似文献   
95.
上海地震台阵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的精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地震台网和上海地震台阵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的定位结果与NEIC定位结果的比较,得出上海台阵定位结果比上海台网的定位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96.
模糊综合评判(FCA)模型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并结合隐伏矿预测理论而建立的一个找矿模型.在会泽铅锌矿隐伏矿定位预测中,运用FCA模型,进行了成矿因素评价集的确定,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并根据流程作出找矿预测的异常图.预测结果与实际工程施工验证相吻合,证明所构造的模型有效.该模型还可以推广到其他矿山进行隐伏矿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97.
1980年以来我国城市商业区位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1980年以来我国城市商业区位研究的进展。将我国商业区位研究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即以商业地理学及城市商业区位为主的宏观研究阶段,以城市商业网点区位及商业活动空间结构为主的中观研究阶段,以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零售店区位等为主的微观研究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对应的研究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城市商业区位研究新领域:信息化背景下商业区位、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商业区位、微区位理论、外资零售企业区位、社区商业布局等进行了概述,总结出我国商业区位研究存在的重实证、轻理论等问题,并对未来商业区位的研究提出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98.
The Australian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is a census of people not places. However, where people live and work can be of major relevance in our search for explai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behaviour.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lace dimension in the Australian census has not been exploited very effectively in this respect.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issue are addressed. Firstly, the spatial units commonly used for analysis of census data often are not appropriate to the problem being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units in the Australian Standard Geographical Classification (ASGC) used for census data rarely represent meaningful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regions. Secondly, the use of a simple urban/rural dichotomy is criticised as being a very blunt instrument to differentiate settlement types. Third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place in the census is discussed. While for the most part the census relates people to a single location—their place of usual residence—this is only one of the places with which people regularly interac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adopt practices in the census which allow a range of population geographies to be defined. In conclusion it is argued that innovation in the Australian census, especially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eshblocks and contemporary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i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makes it possible to analyse spatially referenced data in ways that can address these three issues.  相似文献   
99.
根据2000~2005年安徽省星级饭店统计资料,利用变异系数这一度量标准分析了安徽省饭店在时间序列上和星级结构上的地域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饭店总数在各市间的差异在渐渐缩小.星级结构上五星级饭店地域分异程度最大,其次依次为一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和二星级,通过安徽省各市国内旅游收入区位商和餐饮住宿业就业人员区位商与各市星级饭店数量相对水平的比较,找出不符合一般趋势的城市加以讨论.最后,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安徽省17个地市的星级饭店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并讨论了运行结果所分出的4类城市,提出了饭店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0.
曾刚  林兰 《世界地理研究》2007,16(4):98-105
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获得海外资金和转移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不同尺度上,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溢出地技术溢出的影响因子、途径与效应存在着不同。在宏观尺度上,主导影响因子为溢出地的技术势能与宏观技术扩散通道(即宏观技术区位),主要通过东道国从跨国公司母国进口高技术设备等硬件技术来实现,技术扩散的强度高.但对提高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明显:而在微观尺度上,主导影响因子则为溢出地的微观技术扩散环境(即微观技术区位),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与供货商、销售商发生前、后向联系,并通过培训员工、与溢出地的大学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软技术渗透,技术扩散的强度较低,但对提高东道国技术水平的作用显著。本文阐述了不同尺度技术区位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影响,并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跨国公司及其相关企业的分析研究后发现,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微观尺度的技术溢出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海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方式获取先进技术、提高技术势能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