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2篇
  免费   557篇
  国内免费   585篇
测绘学   413篇
大气科学   746篇
地球物理   677篇
地质学   1006篇
海洋学   281篇
天文学   140篇
综合类   304篇
自然地理   16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浅变质岩区地层特征及地层单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鄂荣 《地球科学》1990,15(2):137-144,T001
  相似文献   
32.
利用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29个台站逐日最低、最高温度资料,从中统计出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年极端高温强度、年极端低温强度以及年极端高温和低温开始和结束日期,分析了它们近45 a来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5 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的增加趋势是明显的,而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的减少趋势更显著;中国西北近45 a来年极端高温的强度在不断增强,而极端低温的强度在不断减弱;近45 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温开始日期逐渐提前,结束日期逐渐推迟,而年极端低温的开始日期在逐渐推迟,结束日期在逐渐提前;年极端低温发生频次的减少对于西北区域增暖的响应比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增加更显著,而年极端低温强度的减弱要比年极端高温强度的增强对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偏弱,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的增加同年极端高温强度的增强对西北区域性增暖的响应程度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33.
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 (LMWOA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root exudates.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mobilizing and remobilizing contaminants in rhizospheric soil. Effects of four LMWOAs on th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behavior of p-chlorophenol by yellow earth was studied in batch mo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vious application of LMWOAs to enhanc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chlorophenol of the soil in the order of maleic acid〉malic acid〉oxalic acid〉citric acid. However, when LMWOAs were applied to soil where p-chlorophenol had been previously adsorbed, substantial p-chlorophenol was desorbed from soil by oxalic acid, whereas citric acid, malic acid and maleic acid didn't desorb as much p-chlorophenol from soil as deionized water.  相似文献   
34.
The stochastic nature of the cyclic swelling behavior of mudrock and its dependence on a large number of interdependent parameters was modeled using Time Delay Neural Networks (TDNNs). This method has facilitated predicting cyclic swelling pressure with an acceptable level of accuracy where developing a general mathematical model is almost impossible. A number of total pressure cells between shotcrete and concrete walls of the powerhouse cavern at Masjed–Soleiman Hydroelectric Powerhouse Project, South of Iran, where mudrock outcrops, confirmed a cyclic swelling pressure on the lining since 1999. In several locations, small cracks are generated which has raised doubts about long term stability of the powerhouse structure. This necessitated a study for predicting future swelling pressure. Consider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terdependent parameters in this problem, TDNNs proved to be a powerful tool. The results of this modeling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35.
对低阻油气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针对研究区域低阻储层的特点,以岩心与测井数据的相关性为依据,提出了适合地区特点的储层参数解释方法。通过应用三水导电模型,提高了低阻储层的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36.
探讨了运用GIS技术对供电台区经营综合评价的实现方法,选取了业务属性和空间属性两个方面评价因子,介绍了从系统软硬件、评价实现过程及显示结果等方面评价过程的具体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37.
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模型实验,得出不等电极距情况对直立高阻薄板和低阻球体反演结果的影响:缺失电极对它正下方的ρs影响最大,而异常形态主要在水平方向有明显的变化,异常体随电极缺失的位置有趋势变化,电极缺失的数目越多,异常形态变化越大,但是从整体来看反演剖面图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38.
刘辰生  郭建华  苏娟 《新疆地质》2005,23(3):288-291
阿克库勒地区卡拉沙依组碎屑岩储层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储层的次生溶蚀孔隙所占比例远高了:原生孔隙,次生孔隙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样品数据统计显示,卡拉沙依组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类型.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及储层样品的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分析结果,本区石炭系储层主要经历的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碳酸盐矿物的沉淀和溶蚀作用是本区卡拉沙依组储层所经历的最重要的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已达到晚成岩B期,早期方解石交代石英颗粒并发生大量溶蚀,生成大量次生孔隙,晚期方解石没有发生溶蚀.  相似文献   
39.
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矿石中锰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范福南 《岩矿测试》2005,24(3):235-236
采用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锰时,可在低酸度(0.18mol/LH2SO4、0.29mol/LH3PO4)和大体积(300mL)溶液中氧化Mn2 至Mn7 。所测得的结果十分稳定,回收率为100%。采用管理样分析验证方法,其结果与铋酸钠容量法结果一致。对于w(Mn)=11.36%的试样进行10次分析测定,RSD=0.33%。方法可测定w(Mn)≥0.01%的常见矿种样品。  相似文献   
40.
低频泥石流特征及防治 --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频泥石流指30a以上发生1次的泥石流。尽管发生频率很低,但由于自身的特征及人们认识上的原因,其造l戒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居各类泥石流之首。对低频泥石流的研究在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2003年8月9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县茶园沟的泥石流为蒯,采用形态调查法和称重法等方法确定了流量、流速及重度。分析了其物质来源及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探讨了低频泥石流的特征。针对低频泥石流的低频性、破坏性和隐蔽性特点,同时考虑到低频泥石流沟的防治受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限制,提出了进行泥石流危险性分区、搞好小流域水土深持、普及泥石流防灾减灾知识及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等措施,这对减轻低频泥石流区的灾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