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401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553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8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21.
利用1979~1995年的NOAA/NCAR高空再分析格点资料, 及同期北京夏季相当暴雨日数, 冬季和春季太平洋海面温度资料、进行北京夏季旱涝对比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北京夏季旱涝的平均大气环流形势有明显差异, 且夏季涝年的平均大气环流距平场和夏季相当暴雨日数与大气环流的相关场都具有暴雨过程平均环流的主要特征; 北京夏季相当暴雨日数和大气环流场都与赤道西太平洋 (暖池) 的春季SST存在显著的遥相关, 春季暖池SST的异常变化是北京夏季旱涝预测的一个强信号。  相似文献   
922.
通过对ENSO循环的两个不同位相中印度洋地区海表温度变化特征的分析,指出印度洋地区的海温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变化有较好 的相关关系,是ENSO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应于赤道东太平洋暖位相期,印度洋地区的海温分布为东冷西暖,与此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冷位相,印度洋地区的温分布为东暖西冷,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印度洋东,西部地区海温变化纬向差异最明显的区域位于印度洋赤道以南0-25℃附近,且这种差异具有明显的年季变化特征,在整个夏季风期间差异较大,而冬季风期间较小,其中冷位相期间的纬向差异比暖位相期间的纬向差异大,代表印度洋纬向差异的IDM(偶极指数)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变化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23.
史历  倪允琪 《气象学报》2001,59(2):220-225
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变率是当代气候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对近百年热带太平洋海温资料做子波分析发现 ,2 0世纪 50年代以来的海温升高及频繁发生的 ENSO事件伴随着海温年代际时间尺度背景场的明显改变 ,同时还研究了其年代际及年际时间尺度时间变率特征。  相似文献   
924.
Identification of key SST zones is essential in predicting the weather / climate systems in East Asia. With the SST data by the U.K. Meteorological Office and 40-year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wind fields by NCAR / NCE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north Pacific SSTA is studied, which reveals their interactions are of interdecadal variation. Before mid-1970's, the north Pacific SSTA acts upon the summer monsoon in East Asia through a great circle wavetrain and results in more rainfall in the summer of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After 1976, the SSTA weakens the wavetrain and no longer influences the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due to loosened links with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t can be drawn that the key SST zones having potential effects on the weather / climate systems in East Asia do not stay in one particular area of the ocean but rather shift elsewhere as governed by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of the air-sea interactions. It is hoped that the study would help shed light on the prediction of drought / flood spans in China.  相似文献   
925.
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of 1982/1983 strong ENSO processes, ke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rapid development, immense intensity and abrupt retreat are revealed with regard to the warm episode in 1997/1998, features governing the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fo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during its onset and evolution of the ocean and atmosphere for the process are diagnostically studi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926.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及其与海温的滞后相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月平均台站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降水的气候特征。由于其降水分布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复杂性,为便于研究其与海温的关联,特别是海温对降水的影响,根据台站间降水变化在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及与海温相关的一致性,将中国东部区域分成四个子区域。以长江流域的降水为代表,分析了海温对降水的超前相关。给出了主要影响海区和它们的超前时间。综合各影响海区海温和超前时间建立的回归方分析表明:回归降水和观测降水的相关系数大于0.85。回归的平方根误差是其标准差的60%和平均雨量的15%。另外还分析了海温与降水相关与环流变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27.
根据低纬地区地表温度高、蒸发及降水量大、辐合上升运动剧烈等特点,本文构造了一个正压模式的方程组,提示出影响低纬大气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海表温度SST。研究指出:(1)当SST<25℃时,含蒸发风反馈机制的Rossby波向西传播,当SST>25℃时.含蒸发风反馈机制的Rossby波向东传播。(2)SST的数值越高,空气越潮湿,含蒸发风反馈机制的Rossby波传播速度就越小。当SST超过29℃时,会形成周期为30天的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928.
本文用IAP AGCM研究全球海温异常引起的气候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看作是由于CO_2含量改变引起的响应。按照Ramanathan和Cess等的观点,太阳常数的改变、CO_2含量的增减及全球海温异常对地气系统能量收支的影响是一致的,主要受控于射出净辐射的改变.本工作分别以+4℃和-4℃作为全球海温异常得到两次积分,分别记为I和D,模式的长期气候平均用作基本状态试验,记为C. 当海温增加4℃时,地表气温约增加4.4℃,而且主要由于热带对流加热的影响,气温的变化随高度增加,冬半球地表气温的增加明显大于夏半球,这是由雪的反照率和垂直温度递减率的反馈作用引起的。虽然全球平均总云量随海温增加而减少,但其纬向分布是不均匀的,尤其对个别类型的云更是如此。云的反馈在辐射能量收支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热带模式层顶净向下太阳辐射(S)和净向上长波辐射(R)减少(或增加最少)就归咎于穿透性对流云的增加. 全球平均降水I比C多18%.降水的变化呈正反馈趋势,即热带降水最大的地区降水加大,而在副热带地区降水增加很小,甚至减少.纬度-时间图上,降水的变化呈带状分布,正象降水本身的变化一样. 虽然我们得到的全球平均和纬向平均与Mitchell的结果一致,但区域性海温异常响应存在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929.
南海表层水温低频振荡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使用1958-1987年COADS资料对南海全区表层水温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南海表层水温存在20-40个月的低频振荡,其中以准两年周期最显著,其次是3-4年,这种振荡主要发生在深水海盆区,并且与季风异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0.
本文利用热带西太平洋中、美海气第1至第4航次联合考察资料,分析讨论了1986—1987年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期间该区热结构的变化。分析表明,事件期间热带西太平洋暖水域海水热含量显著降低,它与140°W和Nino_1+Nino_2区的SST距平变化恰成反位相关系。此外,温跃层在此期间内上升了50—100m,上混合层明显变浅。这种温跃层的异常上升是与事件期间此区西风异常的出现和赤道两侧正的风应力旋度增大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