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2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553篇
测绘学   692篇
大气科学   554篇
地球物理   578篇
地质学   856篇
海洋学   431篇
天文学   106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7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汶川地震触发崩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遥感解译和实地考察,获取了2008年汶川地震触发崩滑的空间分布,利用GIS空间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崩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地震触发崩滑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有5 154个崩滑群,覆盖总面积1 139 km2;(2)崩滑沿北川—映秀发震断层的两侧(断层上盘区占90%),呈北东向宽度不一的条带状分布;(3)Ⅺ和Ⅹ烈度区崩滑面积占区域面积的73.2%,Ⅷ度及以下烈度区崩滑面积比例较小;(4)崩滑发育及空间分布不仅受控于发震断层的活动,断层上下盘效应、地形放大效应等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崩滑与其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表明:(1)到北川—映秀发震断层距离因子和到震中距离因子的偏回归系数远大于其他因子的偏回归系数,北川—映秀断层发震活动是控制崩滑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2)岩性软硬程度对崩滑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3)地形坡度、高程、坡度变率、多年累积降雨、人工修路及植被覆盖对崩滑的发育产生影响。地形高程因子对崩滑空间分布的影响大于坡度、坡度变率因子的影响。人工道路、多年降雨及植被覆盖对地震崩滑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992.
塑性区连通程度是有限单元法判别土坡是否达到极限状态的重要依据,鉴于此判据目前尚未取得统一,本文着重对均质土坡失稳判据进行了定量研究。在主要考虑对土坡稳定性影响较大的三大参数(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坡比λ)的前提下,通过经典条分法选取了多组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的土坡参数组合,对这些参数组合进行有限元程序计算,求得极限平衡状态下土坡剪切带等效塑性应变中值连通率,再采用多元线性统计回归方法,得出塑性区中值连通率与土坡参数的关系公式y=0.020702c+0.024417φ-0.67898λ+0.46799,从而为土坡有限元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定量失稳判据,并且使得有限单元法与经典条分法计算成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算例分析表明,利用本文判据公式得到的安全系数与Bishop法计算成果相吻合,从而验证了失稳判据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3.
分析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顺德区208个蔬菜地表层土样Cu、Ni、Cr、As、Pb、Zn、Cd和Hg等8种重金属的全量,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的平均浓度高于广东省土壤背景值。Cd和Hg的最高浓度和变异系数分别为6.54mg/kg、115%和4.82mg/kg、151%,暗示Cd和Hg的人为来源。多元统计与傅立叶和谱分析的结合,解释了Cr、Ni和Cu的自然来源,Pb、Zn、As、Cd和Hg的人为来源;傅立叶和谱分析进一步阐释了Zn与Cu的双重来源,并推断土壤Hg来源于大气沉降。研究区内大约21.7%的土壤受重金属污染,表明需要调整该区的农业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994.
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金原子可能以类质同像取代铁镁矿物中的铁镁原子,金原子与铁镁原子之间的这种类质同像置换使得金含量与铁镁氧化物关系密切。华北地块北缘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金成矿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意义。深源包体可以排除外来壳源物质混染的影响,因此对深源包体铁镁氧化物与金含量进行回归分析旨在将铁镁氧化物与金含量的的关系由定性推向定量,以期对金元素的成矿特性获得些许新的认识。回归分析表明,华北地块北缘深源包体金含量与镁氧化物的线性关系较之与铁氧化物线性关系明显,但均呈负相关,推测是受不同程度熔融的影响并且金元素以气态形式从地核迁移入地幔,使得金原子与铁镁原子之间的类质同像取代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5.
勘探实践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32亚段含气性与岩性存在直接关系,石英砂岩储层往往是高产层。因此,寻找石英砂岩储层是该区勘探开发的重点。在岩心刻度测井的基础上,利用测井参数建立了3种类型砂岩的测井判别蛛网图版,并回归了石英相对百分含量与测井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利用此关系式对山32亚段砂岩类型进行识别,判识准确率达到80%。同时结合岩石薄片鉴定等资料,绘制了研究区砂岩类型平面分布图。单井结合平面图分析发现研究区存在3个环带状石英砂岩分布区域。从大地构造环境、物源、沉积环境等方面对该区山32亚段石英含量普遍较高和平面环带状分布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受海退影响的海岸线频繁变迁是形成石英砂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GPS控制站控制半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通过对200个以上测点用不同GPS控制站的控制参数,用随机软件分别计算单个测点的三维坐标(即x、y、h),并计算测点与控制站之间的距离以及坐标、高程的差值,采用线性回归和正态直方图两种分析方法展示距离与差值之间的关系,得出距离与差值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因此,在本项目的后续工作过程中将GPS控制站的控制半径适当延长至80km(试验的距离范围0~88.621km)。由此建议在以后不同比例尺的GPS定位测量中应增加对GPS控制站控制半径的试验对比工作,不同区域可能有所差异,则工作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满足《规范》和《任务书》的条件下,灵活部署具体工作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机自动识别沉积微相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关键井沉积微相分析为基础,将测井学同地质、现代数学相结合,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反映各种微相的测井特征参数,并应用一套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各种沉积微相的判别模式,研究开发一套软件系统,实现计算机根据测井资料自动分析判别陆相地层沉积微相。应用该软件对某油田西区的十几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处理,并绘制出沉积微相平面图。  相似文献   
998.
Hone‐Jay Chu 《水文研究》2012,26(21):3174-3181
A spatially autocorrelated effect exists in precipitation of a mountainous basi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ximum annual rainfall and elevation in the Kaoping River Basin of southern Taiwan using spatial regression models (i.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simultaneous autoregression (SAR), and conditional autoregression (CAR)). Results show that the GWR, SAR, and CAR models can improve spatial data fitting and provide an enhanced estimation for the rainfall–elevation relationship than the ordinary least squares approach. In particular, GWR achieves the most accurate estimation, and SAR and CAR achieve similar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the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reme rainfall and elevation for longer duration is more concise than that for short dur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depends on elevation and that rainfall patterns in study area are heterogeneous between the southwestern plain and the eastern mountain area.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9.
Probabilistic thresholds for triggering shallow landslides by rainfall are developed using two approaches: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d Iverson's physically based model. Both approaches are applied to a 180 km2 area in northern Italy. For the physically based model a Monte Carlo approach is used to obtain probabilities of slope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ing combinations of rainfall intensity and duration as well as differing topographic settings. For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hourly and daily rainfall data and split‐sample testing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ntecedent rainfall on triggering threshold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both the statistical and physically based models provide stochastic thresholds that express the probability of landslide triggering. The resulting thresholds are comparable, even though the two approaches are conceptually different. The physically based model also provides an estimate of the percentage of potentially unstable areas in which failure can be triggered with a certain probability. The return period of rainfall responsible for landslide triggering is studied by using a Gumbel scaling model of rainfall intensity–duration–frequency curve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antecedent rainfall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landslide forecasting, and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correct the rainfall return period by filtering the rainfall maxima with a fixed threshold of antecedent rainfall. This correction produces an increase of the return periods, especially for rainstorms of short duration.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00.
张家界地区中晚寒武世岩相带3分格局明显,自NW向SE依次为台地相、台缘斜坡相和陆棚相。3相区之间分别以花坦-张家界、古丈-张家界深大断裂为界。台地相欧孔王溪组属邻近盆缘陡坡地带类似于深水陆棚沉积,重力沉积发育;娄山关组北西小区记录了由台地边缘浅滩→局限台地潮坪→台地边缘浅滩的变迁过程;而东南小区则属台地边缘与斜坡的过渡地带。台缘斜坡相区敖溪组反映了缓慢的海退过程,沉积环境由陆棚向陆棚内缘带变迁;车夫组属台地前缘斜坡带,重力沉积转化为蚀流沉积;比条组为背景沉积综合产物,反映了台地前缘斜坡上带环境,陆棚相区探溪组旋回性明显。反映了陆棚内缘沉积特点;田家坪属台缘斜坡下带-陆棚内缘环境,沉积了一套多具鲍玛层序的远源风暴岩。各自有其岩石类型组合特征及沉积构造特征,并讨论了岩相古地一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